吳延統(tǒng)
中圖分類號:I052
典故是古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關(guān)來歷出處的詞語,是濃縮的文學(xué)語言。掌握一定的典故,可以使我們開拓思路,提高文學(xué)素養(yǎng)和欣賞能力。
一、認知典故,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張中行先生在《文言津逮》中給“用典”下了這樣的定義:“用較少的詞語拈指的古事或古語以表達較多的意思?!敝挥邪训涔实暮x弄清楚了,聯(lián)系詩歌,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如: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里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像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當然在古詩鑒賞中,還要注意典故的暗用、正用和反用。同時,還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常見典故的意義,更有利于把握詩歌的創(chuàng)作意圖。
二、剖析典故,評價詩歌的觀點態(tài)度
詩人往往借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可借助典故評價詩歌的觀點態(tài)度。如: 新沙 陸龜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yīng)年年稅紫芝。 這首詩反映的是當時尖銳的社會政治問題----封建官府對農(nóng)民敲骨吸髓的賦稅剝削,詩中用了兩個典故“蓬萊”“紫芝”。蓬萊仙境,傳說有紫色的靈芝,服用可以長生,在常人看來蓬萊就是神仙樂園,不受塵世的一切束縛,包括賦稅的苛擾,但在詩人看來,這些都不過是天真的幻想,蓬萊仙境之所以沒有稅吏的足跡,僅僅是由于仙凡路隔,如果有路讓人可到,那么官空想必也要年年去那里收稅。詩中化用典故“蓬萊”“紫芝”,并作假設(shè)推想,包含著這樣一個嚴峻的歷史真實----官家搜刮的觸須無處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逃避賦稅的凈土樂園,通過對典故的辨析,把握了典故的意義,作者對“官家”的態(tài)度也就明白了:這首詩諷刺了當時官府的剝削無處不在,表達了作者對官府厭惡嘲諷的態(tài)度。
三、明辨典故,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fēng)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虛實相生,相得益彰。“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fù)中原的決心,達到了借古抒懷的目的。
四、借助典故,品味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
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感情的需要出發(fā),從內(nèi)心嘔出,巧妙的使用典故,能使作品簡潔含蓄,余韻盎然。所以,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 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 莫遣只輪歸??撸粤粢患ㄌ焐?。 這首詩中作者援引了名將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邊,薛仁貴威震突厥三個典故,表達了邊將士為國建功的強烈愿望和必勝信念。這三個典故的使用,使整個詩歌語言簡練,含蓄蘊藉,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總之,對古典詩歌中用典的理解和把握,更能準確地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品味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對古典詩歌的鑒賞會收取一石四鳥之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