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建忠
中國分類號:G633.6
都說高中數學課業(yè)負擔繁重,作業(yè)多、補習多、考試多,已經成為不少莘莘學子的生活常態(tài)。這樣的“多”,有時就是得不償失,就是一場瞎折騰,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竊以為,確立一個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加高效的教師視城、學生視域和教學視域,也許能打造出高效數學課堂,滋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一、教師視域——課程新理念下的“甄別和取舍”
新的課程理念和視角下,高中數學教師的選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是選擇單項灌注,還是互動交流;是單打獨斗,還是群策群力;是注重知識的聯想、遷移、求異,還是在“原題”的圈圈里打轉轉,這一切取決于教師,需要教師踏上反思之旅、研究之旅和改革之旅。說實話,依靠高難度、高強度的習題機械化訓練,已經難以奏效。教師應該從有益于學生能力發(fā)展、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角度,去對教學細節(jié)做出準確而細微的甄別和取舍。
比如,“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復機械性的作業(yè),不布置費時懲罰性的作業(yè),不布置過多過難的作業(yè);布置鍛造學生思維的作業(yè)、探究延伸的作業(yè)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業(yè)。就布置作業(yè)而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應注重拓展型、多元化和延伸型作業(yè),使學生“吃得更飽、走得更遠”。
2.應布置分層作業(yè),遵循“271課堂法則”:“2”就是自己學會的(優(yōu)等生),“7”是討論鞏固學會的(中檔學生),“1”是同學幫助、老師點撥學會的(學困生),讓所謂的學困生吃得“飽”,優(yōu)等生吃得“好”。
3.應注重新穎、獨創(chuàng)性、人文性作業(yè),讓孩子們在人文生態(tài)的根系中吸收更多的“維他命”。
4.應注重“數學探究”、“數學建?!钡葘W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發(fā)展“菜單”。
5.應刪減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和過分強調細枝末節(jié)的內容,克服“雙基異化”的傾向。
說到底,老師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強類比、特殊化、推廣等邏輯思考方法,不能不顧學生的基礎,任意拔高教學要求,讓繁瑣的、高難度的運算充斥課堂。正所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泵鎸Ω咧袑W生的差異性、可塑性和多樣性,教師在教學細節(jié)上理性的甄別和取舍不可或缺,應該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提升、有所收獲。
二、學生視域——教師引領下的“自主和探究”
上文提到,一個班集體中,20%是優(yōu)等生,70%是中等生,10%是學困生。其中,20%的優(yōu)等生應該自主學習就能學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的80%就要完全依靠教師、依靠別人。任何情況下,學生的自主自悟都不可或缺。只不過,所謂的“兵教兵、兵練兵、兵正兵”,所謂的“自主、合作和探究”,需要教師適度的點撥、匡正和扶掖。
例如,對于復習課而言,教師一定要充分地放棄,讓所有學生在概念、知識點或習題之間,自主構建、自主探索、自主反思。例如,在高中數學人教(B版)必修四《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的學習中,一部分學生雖然不能靈活運用倍角公式進行三角恒等變形,但是可以自主探索,利用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進行簡單的恒等變形,包括導出半角公式。
還比如,就講評課而言,雖然教師在講評疑難問題,但應以學生點評補充為主,教師只是在“迫不得已”時才點撥引導。所謂的自主還表現在“限時訓練”、“嘗試訓練”、“彌補訓練”、“熱點訓練”、“歸納訓練”等方面。比如“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式和誘導公式在化簡中經常用到,另外‘1的代換也經常用到”,這樣的知識點,要讓學生自主多找一些練習冊看看練練,查找出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在一本練習冊上訓練中的單一和重復。
在孩子們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教師何時介入成為學生真正互補互促的保證。適時適度的介入,才能保證學生的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才能改掉“教師設圈套,學生鉆套套”的弊端。作為方法的幫助者、思路的開拓者、智慧的點拔者——教師來說,選擇何時介入與知道何時不介入,是教學調控中最為燦爛的教學藝術之一。
三、教學視域——高考背景下的“多元與遞進”
高中數學人教B版內容的教學,一定要重教材、重基礎、重例題,復習起點要低,對于概念和公式必須要嚴格把關,重視數學思想和方法,善于從豐富的背景實例引入概念。切不可因為是概念,是基礎、是公式,就匆匆而過,并且“雁過無痕”。
在這個意義上說,高中數學的學習應該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螺旋式遞進上升;應該整合與之相關的所有知識點,使之成為一個“藕斷絲連”的整體。比如,應該提高向量教學的思想層次:一方面突出向量的物理背景與幾何背景。另一方面強調向量作為解決現實問題和數學問題的工具作用。還比如,在模擬試卷練習中,應緊緊扣住試卷中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錯誤集中講評,同時要對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要進行適當歸類,如:審題不仔細、計算能力差、空間想象能力差等等。查找錯誤原因要從數學思想和方法上追根究源,如此才能打造高效、多彩、理想的數學課堂。
真正高效的數學活動,應該洞開多重視域,讓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都“向前挺進”。只要師生都是有心人,抓主干,善總結,重遷移,學生必將學得有滋有味,興致盎然,并且其身心得到多方面的鍛造、滋養(yǎng)和解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