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3-0113-01
一、課內(nèi)重方法、重探究
“語文課本不外乎就是一個例子”。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必須要有效率,這就需要我們對語文教材的運用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著眼于使學生積累到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文技能,感受文學之美,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那就必須重方法、重探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教學內(nèi)容要有系統(tǒng),有目標。
編入高中語文課本的文章,是一個科學的系統(tǒng)。每一冊、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目標都只是這個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在教小說單元時,我們應該圍繞單元的幾篇課文進行整合,如圍繞小說我們可以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小說的環(huán)境,小說的情節(jié),如果在某一課都這樣去面面俱到,就是一種勞動的無意義重復,所以我們可以只圍繞小說的人物形象,來對本單元這幾篇小說進行分析,力圖讓學生學有所得。在下一單元古文時,又可以只圍繞文言句式展開,總之要善于取舍,讓教學內(nèi)容形成一個系統(tǒng),重在“授人以漁”。
2.形成專題探究
專題探究性教學法”是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為目標,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主體性地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關注個性,挖掘潛能,強調(diào)語文學習的主動探究性,以專題形式組織教學,強化學習過程的管理和評價,使學生學會主動求知,主動質(zhì)疑,主動實踐,主動創(chuàng)新,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大語文”教學的思想和方法,也是研究性學習思想在語文課堂及課外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操作思想。如學習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就可以結(jié)合課后的三個思考題,形成課題探究。一是邊城中的世外桃源的社會。二是本文中人物的人性美。三是邊城中人物沖突的淡化。
3.每單元的總結(jié)
單元知識小結(jié)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以“討論式”進行,可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如人教版高一語文第一單元的現(xiàn)當代詩歌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可以組織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jié):1.作者及其經(jīng)歷對詩歌風格形成的影響2.寫作背景與詩歌主題的關系3.探討詩歌景(意象)與情的關系4.歸納現(xiàn)代詩歌的“三美”在詩中的具體體現(xiàn)。5.歸納本單元中各詩歌主要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等多方面進行總結(jié)與歸納。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總結(jié),不夠完善之處老師再加以補充完善即可。因為剛學了這一個單元,學生對內(nèi)容相對熟悉,只要稍加提示,學生便能通過總結(jié)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樣對學習和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樣語文教材的例子作用就得到了體現(xiàn),就發(fā)揮了價值!
二、課外重閱讀、重說寫
“一個不讀書的人將是一個精神萎靡的人,一個不熱愛讀書的民族將是一個很危險的民族。不管時代潮流如何變化,讀經(jīng)典好書永不過時。”
語文教育的目的,當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文字語言的能力,及通過廣泛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閱讀影響著一個人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同時,閱讀既是一個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的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芻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yǎng)成內(nèi)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
1.創(chuàng)造氛圍,建立班級圖書角及推廣網(wǎng)上閱讀
建立圖書角是改變中小學圖書利用率低現(xiàn)狀的需要。經(jīng)本人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中小學圖書室、閱覽室、資料室的利用率是較低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這種狀況使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只能靠教科書、老師、家長及有限的信息渠道,因而學不到更廣闊的知識。而圖書室不可能為學生提供這樣便捷的條件,圖書角卻能滿足學生這方面的需求。因而,班級圖書角建設,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軌過程中是必要的,而且是其它方面不可替代的。
2.閱讀交流課
閱讀交流課每周一次,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樣: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檢驗學生們的閱讀效果,大家共同分享閱讀的收獲。
如我班有一位同學因為看了張愛玲的小說很有心得,把她看的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繪聲繪色得給大家講故事,并引用張愛玲的經(jīng)典語錄:“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當你穿上了愛情的婚紗,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 引人深思,獲陣陣掌聲。
3.寫讀書感想文字
每周末寫一篇讀書感想文字,既是一種很好的促讀形式,又是鍛煉寫作能力的好形式??赐暌黄n文或課外讀物,同學們經(jīng)過認真總結(jié),把心得體會寫出來。這就是讀后感。
寫讀后感有什么好處呢?寫讀后感能使同學們進一步消化所學的知識。寫讀后感是每一個同學提供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的好機會。寫了讀后感,使所學的東西充分消化,學與思結(jié)合在一起,把書本知識消化理解的更深更透,并可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樂趣。讀完一篇課文之后,我們在回顧檢查一下它的內(nèi)容,并加以總結(jié)和分析,這對同學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是十分有益的。如果讀完一篇課文寫一篇讀后感,那么幾年后就變成了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通過課外重閱讀、重說寫,解決了學生寫作無材料,無深度,無文采的問題,一石三鳥!
三、基礎重積累、重練習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基礎課
每周一節(jié)基礎課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由于高考的考試所決定,語文的基礎知識考查基本來自課外,如對成語、標點、語病、對聯(lián)、漫畫、句式變換等,語文課本基本沒有涉及到,所以必須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如果只等到高三再來講,太遲了!
2.練習課
以做練習為目的,老師多采用不講或少講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但老師會安排一些習題。在新課標課程中,練習課更為廣泛,練習課是“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jié)合”。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學法。而在練習課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就體現(xiàn)在教師的精心設問和巧妙導語上。教師應當做到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探求知識規(guī)律處設問;在易混知識處設問;啟發(fā)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zhuǎn)折。
搞好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三個注重,是學好語文的三條重要途徑,它們引領學生通向語文知識的大門,提升個人素質(zhì),促進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成為一個大寫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