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鋪墊也是教學的一項藝術。通過有效科學的鋪墊能讓教學的過程更加清晰有效。而忽略鋪墊的環(huán)節(jié)或者缺乏教學鋪墊的意識,將會脫離學生的實際,與學生的疑惑相去甚遠,最終將會導致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
關鍵詞:教學 新課程
中國分類號:G642.421
新課程的實施,帶來了課程改革的新氣象,也帶來了課程改革的新問題。如何向40分鐘的科學課堂要效率成了目前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追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成為學科專家和科學教師最迫切的愿望?!敖虒W是藝術”。教學也是科學。教學不僅要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要以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而教學的鋪墊便是有效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
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面對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習題、同樣的學生,其教學有效性卻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而老師們往往卻把這一差異輕飄飄的歸結為一句:“我教的學生差啊?!被颉皩W生太粗心?!逼鋵嵾@個差異往往源于教師們沒有好好把握清晰授課過程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下面我想從“鋪墊”環(huán)節(jié)談談清晰授課的有效策略。
1、理論鏈接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里-D-鮑里奇在他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指出,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其中清晰授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指教師授課語言應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并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清晰授課過程中有諸多環(huán)節(jié),其中有效鋪墊是使授課過程更清晰有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在難點內容的教學中鋪墊環(huán)節(jié)更顯重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中的一段話:“如果我們讓學生掌握的知識越難,我們給學生做的鋪墊要越多,為他們提供的背景知識要越豐富,否則學生知道的只是最后的結果而不是結果得來的方法或者過程?!?/p>
2、細節(jié)觀察:
我聽過的一次試題分析教學活動過程:
[出示題目]:
造紙廠生產(chǎn)的紙是緊密繞成的筒狀,從標簽上可以知道紙厚為d,但要知道紙的總長度有一定的困難,因為紙薄而且是繞緊的,無法數(shù)出圈繞的層數(shù),又因紙很長,不可能全部拉直再測。請設計一個簡易的方法估測出紙的總長L。
[教師講解]:教師拿出手中的一本書作為道具,并像卷筒紙一樣繞成了筒狀對學生說:“你看它現(xiàn)在的截面是一個圓”。隨后將書打開對學生說:“你看現(xiàn)在它是一個長方形,所以我只要測出圓的直徑并記為D就可以根據(jù) dL=π(D/2)2 算出:L=πD2/4 L。”接著教師問學生“懂了嗎?”學生搖搖頭,教師又問“這個表達式你不懂嗎?”學生回答懂了,學生離開。
3、案例分析:
目睹此次教學活動讓我的感觸頗深,我看到了學生的疑惑,可學生又在教師問不懂時點頭說懂了而離開。帶著我的困惑,在聽課后,我又找了學生了解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疑惑,學生說最后的等式我明白,但并不明白把書卷來卷去的怎么就能列出這個式子。很明顯,上述教學過程在教學有效性上是存在問題的。我個人認為問題就出在沒有進行有效的鋪墊。本題是一道2006-2007學年太倉市初二期末質量分析題,對剛剛接觸物理初學測量的初二學生來講這應該是一道比較難的題目,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豐富的背景知識作為鋪墊??梢韵胂笥捎诒菊n的鋪墊不到位,使學生知道的“只是最后的結果而不是結果得來的方法或者過程”。那么在后續(xù)教學中學生在這類問題上出錯,而教師沒有完全搞清楚學生在哪個認知環(huán)節(jié)出錯,就一遍又一遍翻講原題的話,往往會導致這樣的結果:老師說:“這題我講了幾十遍了?!睂W生說:“老師,我們會的你一直講?!睂W生這句話隱含意思是:“不會的你沒講到”。其實,一直沒有講的正是上次沒有做到位的鋪墊內容,從而導致“我講了幾十遍了還不懂” 這樣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
4、應對策略:
此題的講授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鋪墊工作:
4.1做好學法鋪墊。在講解題目前向學生說明:在物理中不能直接測出的物理量,只有通過間接測量其他相關物理量后通過數(shù)學或者物理公式將測量量和求解量聯(lián)系起來,建立等量關系后進行求解。
4.2做好演示鋪墊。在上述教學活動中的那個演示本身其實很好,很形象,關鍵缺少了鋪墊從而導致運用的低效。因為書的側面確實是一個長方形,而學生看到的卷紙的側面卻是一條直線,因此在這里應該給予鋪墊,如果一張卷紙逐漸變厚后它打開后我們看到的側面將是一個長方形,現(xiàn)在它很薄,但我們也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厚度很小的長方形。
在上面兩個鋪墊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尋找等量關系:卷紙卷起后橫截面是圓,打開后橫截面是長方形,形狀變了,但其面積是不變的。因此兩個不同形狀的面積就是我們要利用的等量關系。最后根據(jù)這一思路請學生自主尋找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并建立等量關系求解并非難事。
從上述案例分析中不難使我們看出,做好“鋪墊”環(huán)節(jié)能使授課過程更清晰有效。
總之,通過鋪墊進行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讓我們不斷摸索并反復實踐,為追求更多更廣的途徑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