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云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教師應努力尋求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并結合該階段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狀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條件,調動一切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激發(fā) ; 小學生 ; 語文學習 ;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6-0068-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思維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做任何事往往是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小學生一旦對某事物某學科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地進行研究與學習,并會竭盡全力地去學好它。因此,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思維發(fā)展狀況,充分調動和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就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淺談以下幾點:
一、為學生創(chuàng)建學習情境,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對于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形象思維,尤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簡單地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投影、錄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創(chuàng)造逼真的情景進行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趙州橋》一課,課始,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幾幅“趙州橋”圖,學生邊看圖教師邊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國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石拱橋———趙州橋,這是一座古老而又堅固的石拱橋。1300多年來,它經受風吹雨打、洪水沖擊、地震搖撼、車輛重壓等種種考驗,仍毅力不倒。”通過教師的描述,激起了學生的疑問,學生睜著好奇的眼睛,紛紛舉手提問:“為什么趙州橋經歷了1300多年的歷史還能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呢?”教師在學生亢奮的狀態(tài)下,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饒有興趣地與文本對話,深刻體會到了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獨創(chuàng)性和設計者李春的聰明才智。
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也能夠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領悟真諦。例如,《翠鳥》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銳利”“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等詞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通過演示翠鳥叼魚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看到翠鳥活了、飛了,動作是那么敏捷。教師順勢提問:“葦桿的搖晃和水波蕩漾持續(xù)的時間長嗎?翠鳥到哪里去了?”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
二、采用多種電教手段,增強教學直觀形象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種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因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直觀形象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從家庭、幼兒園到學校,學習成了他們主要的活動,為了使他們盡快地將游戲、玩耍興趣轉變?yōu)閷W習興趣,就需要運用直觀形象,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中,集中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我便將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制成多媒體教具,利用計算機邊演示邊學習:蒼耳是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去傳播種子的;蒲公英的種子怎樣利用風來進行傳播。電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畫的獨特效果,鮮明的表現(xiàn)力和直觀的形象性,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三、設置疑問,增加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烈,對外界的事物十分感興趣,而思維的開始由源自于好奇心。作為老師可以多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這些特點,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講述《家是什么》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展示一張圖。這張圖上一個房間,一頭豬。這就是最早造字出來的“家”。經過時代的變化,家字有了新的內涵,老師可以問學生,那么什么是家呢?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及對于家的理解,學生會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教師可以多給學生集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進行總結歸納,對于學生說的觀點,要及時的給予肯定。
同時,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疑,自己動腦想問題,從而不斷地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鼻蓡枺豪夏棠虨槭裁唇辜蹦??為什么又耐心呢?讓學生對這矛盾著的詞語產生質疑,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要學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這樣也就容易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可見,在教學中,教師鼓勵質疑,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能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用趣味語言,感染學生,使其在樂中學習
清新別致、形象生動的語言,能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盡量聲音柔和親切,創(chuàng)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也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不要動不動就訓斥學生。語言要多樣化,注重鼓勵性,努力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表揚優(yōu)點,忽略缺點,不能總是平淡無味,多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而不是簡單乏味的“好,真棒”等詞語。例如,可以從學生的聲音方面,表揚學生的聲音動聽,像百靈鳥一樣清脆,或者表揚學生的動作像猴子一樣敏捷等,經常和學生開點適當的小玩笑,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而且也會讓學生覺得有趣而樂學。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講究教學藝術,引導學生自由地探索,靈活地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子升.如何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J].當代教研論叢,2015(06)
[2]田曉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