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麗新
【中圖分類號】G448
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
一、高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家庭結構越來越不穩(wěn)定,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溺愛等各種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從各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管窺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1)自卑抑郁。自卑抑郁心理也是高中階段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其具體表現(xiàn)為:內向不善溝通,情緒易波動,遇事悲觀,凡事過于消極,心理承受能力低等等。在高中生中,自卑抑郁心理比較普遍,有的學生調節(jié)的好,慢慢地會消除其影響,而有少數(shù)學生深陷其中,不僅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而且在特定的條件下甚至會釀成離家出走、自殺的后果,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會。(2)焦慮易怒。各種考試前后,學生因負擔重,期望過高容易出現(xiàn)這種心理問題。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想通過成績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所以在考試這段期間內,他們更容易表現(xiàn)出焦慮來。由于缺乏認識,壓力較大,容易沖動、急躁,愛發(fā)脾氣,喜怒無常,甚至出現(xiàn)逃學、打架、斗毆等現(xiàn)象。(3)狹隘心理。中學生因為年齡小、閱歷淺,與社會接觸機會較少,容易出現(xiàn)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心理狹隘的同學,容易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容不下別人比自己強,結果使自己的交際圈子越來越窄。交際范圍的縮小,必然會帶來寂寞和孤獨。由于缺乏友誼與歡樂,就容易對身邊的人產生厭惡、鄙視或戒備心理。長此以往,他們身上會表現(xiàn)出無事生非、自負、孤僻、猜疑等不良的特征,行為更加偏激,心理疾病就產生了。
二、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分析
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沒有夢想的能力,不懂得保護自己,無法與別人共享,那么,即使這個孩子成績再優(yōu)秀,又能怎么樣?我們應該明白,決定學生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關鍵在于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班主任是“學校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得力助手,是落實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執(zhí)行者,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的直接承擔者,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指導者”。應該深入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梢哉f,班級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班主任工作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一)問題的及時發(fā)現(xiàn)。與其他任課老師相比,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多,更容易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個性、人際、家庭情況及學生的過去等情況,更容易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心變化和不良心理傾向。(二)較強的針對性。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多,了解本班學生的情況,便于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fā),在心理健康的內容、方法、對象、時間和空間等選擇上更具有針對性與靈活性。(三)防治的連續(xù)性。高中班主任帶班一般從高一到高三,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各階段的特點和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連續(xù)地心理輔導。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全面了解學生
要做好班級工作,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全面了解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就要求班主任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他們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這需要班主任對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交友情況,成長過程等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還要善于和學生溝通,與學生廣泛地接觸,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動態(tài),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會對班主任消除不信任甚至恐懼的感覺,使學生無所顧慮地傾吐真實的情感、思想。這樣才能掌握學生真實所想,在進行心理施教時就更有針對性和成效了。
2.針對高中學生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班干部競聘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要幫助學生接受現(xiàn)實,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順或者不幸;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寬容;第三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直面挫敗的勇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脆弱的,教他敢于承擔,勇于正視失敗,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并且適時表揚學生,有助于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夢想,有夢想才會有動力,并經常幫助他向夢想邁進,對有興趣愛好的學生應給與更大空間;對那些和他人難以處理同學間關系的學生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溝通技巧,尊重他人,善于傾聽,懂得合作。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主動與人交往,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3.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在注重對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單獨心理輔導。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心理,讓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認識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悄悄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悄悄話樸實、親切,能喚起學生的共鳴。
一、調動情感時宜用悄悄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n堂上學生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時,教師可以走過去悄悄提醒他,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到了老師的真誠,就會及時改正不良行為。
二、批評學生時宜用悄悄話。學生犯了錯誤,正處在惶惑和愧疚中。此時,悄悄話的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教師的信任更能促進問題的解決。
三、鼓勵學生時宜用悄悄話。當學生對學習或人際交往缺乏信心時,班主任應尋找適當時機對他們說一些悄悄話。這類學生有自卑心理,又有較強的自尊心,倘若教師在大庭廣眾之下大發(fā)其威,學生的自尊心就會受到極大傷害。
四、“淡化”教育時宜用悄悄話。尖子生思維活躍、上進心強且學習刻苦,但也有驕傲自滿、虛榮自私、心理承受力差等消極心理。班主任用悄悄話對他們進行“淡化”教育時,既要保護其已經建立起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要適時地打預防針,未雨綢繆。班主任以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創(chuàng)設自然、融洽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4.定期家訪
學校和家庭是影響學生成長過程中最主要的兩個因素,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還要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和思想行為動態(tài)。家訪的意義簡單來說,不僅可以使班主任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家長能夠配合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使學生有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綜上所述,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作為中學生學習的引導人,通過細心、耐心、科學的方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并對中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均有著積極的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