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記得在一個秋日清晨的地鐵站,也許是時間太早,人并不太多。幾個中學(xué)生模樣的女孩子,一下滾動扶梯就急忙沖向角落里的衛(wèi)生間。過了一會兒,幾個人嘻嘻哈哈地出來了,手里拿著打底褲往包里塞,肥大的校服褲下面,露出了少女清秀的腳踝。
我不禁莞爾。這一定是“不穿秋褲黨”女兒和“執(zhí)意要讓女兒穿秋褲黨”媽媽多次博弈后的微妙平衡。當(dāng)著媽媽的面,把打底褲套得嚴(yán)絲合縫,讓媽媽露出欣慰的笑容;一旦脫離媽媽的視線,又寧愿以血肉之軀直面蕭瑟的秋風(fēng)。
我沒法說這是對還是錯,甚至沒法確定將來如果我的女兒不肯穿秋褲,我是苦口婆心地勸她穿還是由她去。不保暖會得關(guān)節(jié)炎,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血淚教訓(xùn),但喝牛奶長大的新一代,搞不好有比我們強健得多的體魄。
媽媽肯定是愛孩子的,但被愛不一定只有“全盤服從”這一種方式。愛,像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天然包含著黑暗面。男女情愛里會有強烈的嫉妒不安,友誼中難免會有競爭攀比,而親情的原罪就是“控制”:覺得你瘦就讓你多吃,覺得你冷就強迫你添衣—對于父母來說,這是非常自然的行為,幾乎接近下意識。麻煩的是,“媽媽覺得的瘦”和“朋友覺得的瘦”是兩個概念;媽媽自己的肩背已吹不得涼風(fēng),十幾歲的兒女卻跟個小火爐似的,只想脫不想穿。
類似的讓人不舒服的愛還有很多:媽媽們覺得只有當(dāng)公務(wù)員和在國企上班才叫穩(wěn)定工作;老師們不希望你和所謂的壞同學(xué)來往;你尊敬的長輩輕描淡寫就否決了你喜愛的專業(yè)—我是為你好,不想你10年后沒飯吃。
如果說對這樣的愛你還有對抗的勇氣,另一些沉重的愛則會讓你不知所措:媽媽節(jié)衣縮食,只為了給你買一雙昂貴的名牌運動鞋—這鞋你怎么穿才能不辜負(fù)她?能穿著在籃球場上摸爬滾打嗎?你想象不出來它們破了舊了之后媽媽的表情。但要誠惶誠恐地供著嗎?那豈不是更大的浪費?
你要創(chuàng)業(yè),全家人都不太看好,但選擇支持你的夢想,到最后你顆粒無收,是他們賣了房子給你填窟窿。愛,用不著說對不起,那說什么呢?說什么才能讓你稍減一絲愧疚?你甚至暗想:下次創(chuàng)業(yè)決不告訴家人,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
該如何被愛?這是曾讓很多人困惑迷茫過的問題。
照我的想法,首先是接受愛意,承認(rèn)這是出于本心的愛。不管效果如何,愛本身值得尊重、感動。別急著頂回去,別因這愛里的雜質(zhì)和愚蠢就煩躁、憤怒。就像外婆看了微信朋友圈的養(yǎng)生謠言,對你大驚小怪,叫你“不要吃無籽葡萄”“不要用微波爐”,你千萬別吼她,可以先答應(yīng)下來,然后給她推薦幾個謠言粉碎機的微信公眾號。但是,不要嘲笑外婆的天真愚蠢,這不妨礙她給出的滿滿的愛。而愛是這么嬌嫩的事物,像果凍一樣透明易碎,把它隨手一扔,它就碎成千塊萬塊,再也拼不起來。
然后是不改初心。慢慢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意志,開始懂得那句“這些東西或許是很好的,但我不喜歡”。你喜歡什么、你要什么,你自己說了算。這就是你的初心,就是傳說中的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初心,還要加一句“真愛不能令它動搖”。無論其他人的意見多么合情合理,無論他們的愛多么迫切,切莫因此心亂如麻,只為不忍拒絕而違背了自己本來的想法。如果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不管家人為你設(shè)計的安樂窩有多溫馨,你還是要含淚說:“謝謝你,但是……我有我的主見?!?/p>
最后是愛,像別人愛你一樣愛別人。你會長大,你樂于把愛回報給愛你的人,也樂于把這份愛傳遞出去。你懂得了被愛的甜美,也明白了被愛的無奈,那么當(dāng)你的愛被拒絕、被冷落、被否認(rèn),你也要學(xué)會默默承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