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在研究過程中,力求將理論與材料考述結合,以窺探唐人編纂詩文總集發(fā)展特征之全豹。這種經緯相織的研究布局,難度頗大,但作者能夠運用自如,體現(xiàn)出不凡的學術把握能力。劉勰《文心雕龍》提出文學研究應當貫徹“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的思維方法。這種理論方法,在本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捕捉到。
——袁濟喜(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學院副院長)
《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打破了傳統(tǒng)的研究格局,開啟了新的研究路徑:
第一,文化現(xiàn)象: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整體考察。作者在論述中一直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作為一個整體概念進行探討,同時將宏觀研究與專題研究、理論闡述與文獻稽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具體的論述中又能做到三個部分既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互為經緯。
第二,選本批評: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獨特價值。本書在抉發(fā)選本批評的獨特價值方面用力頗深,往往能從選詩的相互聯(lián)系中總結其體例、類例、批評特點、批評對象、批評方式諸方面的規(guī)律。
第三,淵源流變:唐人編纂詩文總集的深層內涵?!短迫司庍x詩文總集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正是在于展現(xiàn)其復雜的淵源和流變情況。尤其是該書的上編五章,第一、二章溯其源,第三、四章論其變,第五章述其流。不僅如此,在該書的第二編和第三編的專題研究和文獻清理中,也處處貫穿著源流與正變的思考。
第四,專集論衡: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個案探微。如本書從《河岳英靈集》的選詩心態(tài)、對李白的認識評價,以及與《國秀集》選學觀、詩學觀之比較三方面入手探討,既避開了前輩學人的研究視角,又將殷璠的詩學與選學觀及《河岳英靈集》的研究推進了一步。
盧燕新先生在構建自己學術脈絡的過程中,也蘊涵著對于研究方法的探究與實踐。
總體而言,《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是新世紀以來唐代文學研究領域頗具啟發(fā)意義的一部專著,值得向學術界推薦。
——胡可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唐人編纂的詩文總集的整體綜合研究尚付闕如,盧燕新教授的新著《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
一、竭澤而漁的文獻收集功夫。從盧著所引用的文獻來看,其囊括了古今中外的相關成果,對流傳至今和雖已遺失卻能夠考明的典籍都作了細致的考述,給人一種洋洋大觀的印象。這種竭澤而漁的收集文獻的功夫正值得肯定。
二、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獨特視角。正如傅璇琮先生在盧著序言所說:“他沒有局限于對傳世13部詩歌選本的考察,而是把唐人編選的詩歌總集與文總集同時納入研究范圍,上溯其源,中論其變,下述其流;既研究編者群體,又研究編選收錄的文士及其作品,也研究傳播過程中的錯訛舛誤……這些研究,將唐人編選詩文總集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整體考察,其研究視野是值得肯定的?!保ǖ?頁)這種視野就是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值得指出的是,盧著對待材料是細大不捐的……顯示出著者獨到的學術眼界和視角。
三、考論結合與數(shù)據統(tǒng)計的研究方法。著者得到乃師當代唐代文學研究巨擘傅璇琮先生的真?zhèn)?,擅長考論。數(shù)據統(tǒng)計是近來得到學者青睞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借助數(shù)學統(tǒng)計分析原理,對一些著述作相關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得出的結論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吳振華(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