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喆
內容摘要:詹姆斯·瑟伯是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現(xiàn)代寓言作家和漫畫家之一,他的文風精簡別致,落筆看似荒謬可笑實則蘊含寓意。其作品大多冷峻幽默,對人性的弱點洞若觀火,揭露了他那個時代人們司空見慣卻渾然不覺的荒謬現(xiàn)象,充滿了針砭時弊的意味。詹姆斯·瑟伯筆下的人物形象多是懦弱可笑的丈夫、歇斯底里的妻子和冷眼旁觀的動物,就像《花園里的獨角獸》用荒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風趣不羈的筆法以及夸張?zhí)摰恼Z言風格,向人們展現(xiàn)了兩性之間的矛盾沖突,并且最終象征男性的和平幻想戰(zhàn)勝了女性的惡意現(xiàn)實。本文就《花園里的獨角獸》這一經典作品,對詹姆斯·瑟伯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進行分析研究,并學習它給我們帶來的現(xiàn)實意義和人生啟示。
關鍵詞:詹姆斯·瑟伯 幽默風格 故事情節(jié) 人物特征
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寓言體小說《花園里的獨角獸》通篇不過短短幾百字,讀來卻令人不由拍案稱絕。詹姆斯·瑟伯用令人嘆服的技巧和他極具個人特色的語言風格,把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譏諷通過他的作品告訴讀者。在他看來,寫作是幫助他通往幻想世界的康衢大道,他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幫助他把現(xiàn)實世界與幻想世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也是最能突顯他個人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本文通過分析詹姆斯·瑟伯獨特的寫作手段和語言風格,對《花園里的獨角獸》幽默風格進行初步探究。
一.坎坷的人生造就幽默大師
在美國文學史上,詹姆斯·瑟伯被認為是繼馬克·吐溫之后最偉大的幽默大家。他作品的文化內涵扎根于美國,創(chuàng)作素材大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瑣事趣事,既展現(xiàn)了美國人樂觀詼諧的生活態(tài)度,又繼承和弘揚了美國文學的幽默傳統(tǒng)。瑟伯對文學的幽默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認為幽默不是用來讓人們開懷大笑的,而是記錄下人類那令人絕望的愚蠢荒謬的命運的。瑟伯憂郁敏感的性格和以后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就是他那乖張又恐怖的童年日子。
1894年,瑟伯出身于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城,因為六歲發(fā)生的一場意外再加上醫(yī)生治療不當,他的左眼嚴重受傷,在中年以后便完全失明。童年時期,因為身體的缺陷令他時常受到小朋友的捉弄與嘲笑,只能躲在角落瑟瑟發(fā)抖。這個可憐的小孩從那時起便感受到來自現(xiàn)實深深的惡意,他的內心充滿了自卑與恐懼。
瑟伯幼時的生活身邊盡數(shù)是一些舉止稀奇古怪、言語怪誕不經的親友熟人。他有一個性情軟弱、唯唯諾諾的父親和一個瘋瘋癲癲、大大咧咧的母親,還有總是提心吊膽、唯恐電會從燈泡里漏出來的祖母,以及那成天嘴里叼著朵玫瑰在大街上無所事事的祖父,還有一位逢人便說自己患了栗樹枝枯病、并請來農醫(yī)為他噴灑藥水、最后糊里糊涂死去的遠房叔叔。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瑟伯在這些親戚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里瑟伯將這些人的形象特征生動幽默地呈現(xiàn)在作品中,成為了他寶貴的素材財富。
1913年,瑟伯考進俄亥俄州立大學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但因為人生地不熟,自身身體又有缺陷,他顯得自卑又膽小,并且對學習和生活感到艱難。幸運的是他對畫畫和寫作有著異稟的天賦,他逐漸成為校園中的風云人物,后來還擔任學?!坝哪c文藝”的雜志主編。但是可惜,由于身體的殘疾,使他不能按標準完成軍訓內容,加上在植物學課堂上無法在顯微鏡里看到細胞,老師大發(fā)雷霆,他最終無法完成必修的植物學課程,畢業(yè)成了近在眼前卻遙不可及的事情。
1918年,沒有畢業(yè)證書的瑟伯離開了俄亥俄州立大學,找了一份在巴黎美國駐法使館任電碼編譯的工作。1920年回國到哥倫布城任報社記者,1923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后來作家夢未滅,繼續(xù)來到法國進行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但隨后他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寫長篇小說,于是在1926年回國,擔任紐約市《EVENING POST》(《晚郵報》)的記者,同時開始幽默小品的創(chuàng)作并向各大報刊雜志投稿。歷經多次退稿的打擊后,終于在1927年,剛剛創(chuàng)刊的《THE NEW YORKER》(《紐約客》)采用了他的一篇文章,同年該刊老板雇用了他,從編輯開始干起逐步成為該雜志的專職撰稿人。從此,瑟伯便開始了他寓言小小說以及漫畫的創(chuàng)作,一部又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開始了他們的傳世之旅。
二.解讀《花園里的獨角獸》幽默風格
《花園里的獨角獸》的故事大意:某日早上丈夫在廚房獨自用餐,這時他看見一只獨角獸在花園里吃玫瑰花。丈夫馬上把這事告訴還在酣睡中的妻子。妻子沒有理睬他,丈夫回到花園喂了還在那的獨角獸一束百合。丈夫又滿懷歡喜地上樓告訴妻子,妻子冷冷地說他是個神經病,要把他關進瘋人院。后來丈夫回到花園,獨角獸消失了,就坐在玫瑰叢中睡著了。妻子飛快地起床,趕緊給警察和精神病醫(yī)生打電話,讓他們把丈夫帶走。警察和精神病醫(yī)生來了,她轉述了丈夫的“胡言亂語”,但這時丈夫矢口否認自己說過那樣的話,并稱獨角獸是神話中的生物。精神病醫(yī)生認定這個女人一定是瘋了,把她帶走了。從此以后,這位丈夫過著快樂的生活。故事短短幾百字卻撲朔迷離,讀后令人回味無窮。接下來用情節(jié)發(fā)展和語言形式來分析這篇小小說的幽默風格。
1.出乎意料的情節(jié)轉變
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角度的轉變看似平淡實則另有玄妙。小說開頭以丈夫在花園發(fā)現(xiàn)獨角獸作為引子,顯然丈夫在第一階段是主要角色,但是當讀者細細回想丈夫的行為時,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丈夫在第一階段的主動行為巧妙地預示了整個事件丈夫是一個設局者,獨角獸吃花只是丈夫為了陷害妻子而設計的一個局,得意忘形的妻子自以為勝券在握,其實正一步步地靠近早已為她準備好的陷阱。
丈夫和妻子的對話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第二階段以妻子為主要角色標志著重心的轉移,妻子似乎取得了主動權,“妻子等她丈夫一離開屋子,就飛快地起了床,穿好衣服。”她打電話叫來警察隊和精神醫(yī)生,向他們重復丈夫的胡言亂語,極力證明他已經瘋了。到這里,讀者和妻子都認為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擺脫丈夫已是勢在必行。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丈夫重復妻子的話“獨角獸可是神獸”,使局勢急轉直下,再起波瀾。這一絕妙的設計使得小說高潮水到渠成,本想將丈夫關進瘋人院的妻子反而被關了進去。endprint
故事看起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其實處處都有瑟伯的精心布置。比如第二段角度的轉移讓讀者以為這是重心的轉移,也正好貼合妻子自以為牢牢掌握主動權的心理;還有丈夫在遭受了妻子無情的嘲諷和白眼后,說了一句“我們會弄明白的”??此撇唤浺獾囊还P,卻使故事情節(jié)急轉直下。丈夫之前的形象是個懦弱溫順、地位低下的男人,對妻子的冷嘲熱諷應該是習以為常默不作聲才對,而這里丈夫卻突然冒出一句這樣稍顯強硬的話來,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果不其然,從小說最后的結局來看,整個事情就是丈夫設下的一個圈套,這時的他已是成竹在胸。而自作聰明的妻子正一步步走進他的圈套。正如文中丈夫使妻子誤以為自己占了上風,作者巧妙地誘導讀者也有了這樣的誤解。小說以丈夫的角度開場,其實已經預示了整個事件中丈夫一直是設局者,第二段妻子自信的運籌既迷惑了自己,更迷惑了讀者,這也令高潮的到來更令人驚詫不已、意想不到。小說用一句“從此以后,這個丈夫過得很快活”結尾,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寓意深遠,令人悸動。
2.精妙的語言藝術
瑟伯在小說中對言語藝術的運用可謂精妙絕倫。從文章開頭的一句“丈夫坐在廚房角落”,精煉簡短的表現(xiàn)了丈夫地位的低下,這為丈夫在后文的反擊埋下了伏筆。丈夫第一次上樓告訴妻子花園里有獨角獸時說“花園里有只獨角獸在吃玫瑰花”,妻子“飽含敵意地看了看他”;第二次丈夫又去告訴妻子,“那只獨角獸吃了一束百合花”。這看似多余的重復實際上包含了瑟伯很高的語言藝術造詣。一次次對獨角獸的重復描述,不僅加強了事件的真實可信度,增強了讀者的好奇感,使讀者有繼續(xù)讀下去的興趣,同時也在無形之中中瓦解了妻子的防線,使妻子從最初的不屑到之后的堅信丈夫是瘋子。妻子心理的轉變正是故事后面情節(jié)的原因,丈夫的胡言亂語使妻子開始設計擺脫丈夫陰謀??此魄楣?jié)和語言的幾乎無變化地無意疊加,卻別有深意。這種重復還體現(xiàn)在小說的后半段。當妻子叫來警察和精神醫(yī)生的時候,為了證明丈夫是瘋子,她重復了丈夫之前的“胡言亂語”,“它吃了一束百合花”“它的前額當中還有一只金色的角”,而當精神醫(yī)生問丈夫是否真的看見獨角獸時,丈夫給予否認并重復了妻子的話“獨角獸可是神話里的生物”。這種重復增強了小說的諷刺性,使小說寓意“瘋子被關進瘋人院才是瘋子,否則就是贏家”得到了加強。
小說重復的語言,讓無論是簡單明了的表層結構還是復雜的深層結構都讓簡單的事實變得更加陌生,增加了讀者理解難度的同時,也使短短幾百字寓言撲朔迷離,跌宕起伏,讀后令人拍案稱絕。這種由讀者跟著層層抽絲剝繭般解開的事實遠比直接簡單的告知更能讓人深刻反省,回味良久。還有就是雖然文中只有只言片語涉及“陰謀與婚姻”這一主題,但破碎的婚姻、反目成仇的愛人不就是這一主題的最好呈現(xiàn)嗎?其實,就算丈夫和妻子的角色相互交換,男人和女人,丈夫和妻子的對立性依然得不到改變,小說的最終結局依然是夫妻決裂。不管是丈夫獲勝,還是妻子得逞,家庭破裂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婚姻最終無可奈何地會毀于陰謀和算計。文章所要表達的道理很容易讀懂,但故事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男女矛盾和婚姻陰謀是更加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三.結束語
詹姆斯·瑟伯是美國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現(xiàn)代幽默大師。我們對于詹姆斯·瑟伯文學作品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他那奇崛辛辣的筆法和幽默詼諧的風格上,而是要更多關注這些令人驚嘆的辭藻背后,有著怎樣驚人的洞察力和生活哲理。他將自身獨創(chuàng)的幽默文風和鮮明的美國文化及生活中的哲理相結合,用寓言小說的方式揭露實際生活中那些隨處可見的荒唐現(xiàn)象,幫助人們認清現(xiàn)實,給予啟示。
參考文獻
[1]王薇堅.詹姆斯·瑟伯和他的幽默[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8-29.
[2]范姣蘭.英語文學作品賞析—解讀詹姆斯·瑟伯和《花園里的獨角獸》[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2,:119-120.
[3]熊昌英.詹姆斯·瑟伯短篇小說的語言藝術[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3:9-11
[4]熊波.《花園里的獨角獸》之形式主義解讀[J].海外英語,2013,(18):210-211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