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艷蘋
(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心電圖室,浙江 金華 321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診斷價值
包艷蘋
(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心電圖室,浙江 金華 321000)
目的觀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檢查情況,分析心電圖檢查對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價值以及預后影響。方法收集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檢查資料,統(tǒng)計心電圖診斷正確情況及住院期間患者死亡情況。結(jié)果收集患者97例,其中心電圖檢查判斷正確82例。住院期間,28例死亡,其中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9例。結(jié)論心電圖改變有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ST段抬高幅度對于患者預后有著密切關(guān)系。
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預后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發(fā)病多是由于患者心肌出現(xiàn)急性的缺血性損害,臨床多表現(xiàn)為疼痛發(fā)熱、胃腸道癥狀以及心律失常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危及生命[1-2]。本研究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檢查資料,分期心電圖改變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斷和預后中的價值。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進行治療的9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檢查資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排除先天性心臟病以及陳舊性心肌梗死等。本組患者中男53例,女44例,年齡61.3±4.9歲;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患者入院治療后,接受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在患者胸痛發(fā)作后對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以及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包括經(jīng)心肌損傷標記物等實驗室檢查。對比觀察患者檢查后的心電圖,以及降鈣蛋白T、CK-MB和冠狀動脈的造影結(jié)果,分析心電圖對于患者的確診情況。典型的STEMI早期心電圖表現(xiàn)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單向曲線)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減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時,ST段變化可以不明顯)。超急期心電圖可表現(xiàn)為異常高大且兩支不對稱的T波。首次心電圖不能明確診斷時,需在10~30 min后復查。
2.1 心電圖診斷情況 97例患者中,心電圖檢查判斷正確的為82例,判斷錯誤的為11例,無法判斷的為4例,詳見表1。罪犯血管為下壁心肌梗死導致誤判及無法判斷的為10例,罪犯血管為雙支病變或者三支病變導致誤判及無法判斷的為2例,罪犯血管為有側(cè)支循環(huán)導致誤判和無法判斷的為1例,其他的為1例。
2.2 患者ST段抬高幅度與C3K峰值和住院病死率比較 97例患者中,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住院病死率最高,其次為下壁≥5mm的患者,詳見表2。
表1 患者心電圖判斷情況(例)
表2 患者ST段抬高幅度與CK峰值和住院病死率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在歐美較為常見,近年來我國的發(fā)病趨勢也呈上升狀態(tài);導致患者患病的因素較多,通常可分為過勞、暴飲暴食、吸煙以及大量飲酒,患者的心電圖顯示為新出現(xiàn)的Q波,并且ST段抬高以及ST-T動態(tài)演變[3-4]。因此在對患者的檢查診斷中,除了病理學檢驗,心電圖檢查也是對患者檢查診斷的一種重要方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通常與患者梗死面積的大小以及患者并發(fā)癥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患者死亡率第一周內(nèi)發(fā)生較多,尤其是患者發(fā)病后兩小時,是患者死亡的高危期,部分患者在此時死于室顫[5]。當患者住院治療后,導致患者院內(nèi)死亡的因素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等。在患者發(fā)病后,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檢查診斷,并進行相應的治療是保證患者死亡率降低的重要手段。
心電圖作為一種診斷鑒別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醫(yī)生可從心電圖上看出患者心臟是否正常工作,廣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檢查診斷中[6-7]。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檢查診斷,醫(yī)生通常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特征性的心電圖變化以及實驗室檢查對患者進行初步診斷,根據(jù)患者抬高的形狀、抬高的導聯(lián)以及心電圖特征對患者進行確診[8],確診后應及早通過藥物進行相應治療。本研究顯示,97例患者中心電圖檢查判斷正確的有82例,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住院病死率最高,其次為下壁≥5mm的患者;可見,心電圖改變有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ST段抬高幅度與患者預后有著密切關(guān)系。
[1] 趙靜,曹楓林,許玉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預測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29(2):87-91.
[2] 陳可冀,張敏州,霍勇,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專家共識[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4(6):641-645.
[3] 梁濱,黃榕翀,康美麗,等.心電圖以ST段抬高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與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特征比較[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13(6):534-539.
[4] 王靜,郭其鳳,湯進,等.心電圖QRS波群時限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預后的相關(guān)性[J].重慶醫(yī)學,2015,27(31):4413-4415.
[5] 熊丹,楊天倫,張瓊,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45(4):361-364.
[6] 王威,尹瑞興,陳泉芳,等.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電圖非典型改變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8):931-933.
[7] 穆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電圖QRS時限與預后的關(guān)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4(13):3609-3610.
[8] 阿力木江·阿不來提,趙璇,陳洋,等.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8):934-937.
R8
:A
:1674-6449(2017)04-0447-02
2016-09-08
包艷蘋(1985 - ),女,浙江東陽人,本科,主治醫(yī)師。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