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革新
摘 要:閱讀教學活動過程是一種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過程。教師應側(cè)重引導學生朗讀文本、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通過閱讀對話的交流與分享活動,以濃厚而富有閱讀色彩的語境里,解讀文本語言內(nèi)涵,遷移文本語言表達形式,提升學生語用能力。文章剖析如何圓融閱讀策略,深化學生進行文本研讀,建構(gòu)和完善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guān)鍵詞:閱讀策略;文本研讀;語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85
一、以朗讀促感悟,品味文本情感
朗讀文本語言是語言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深入感悟文本內(nèi)涵、形成語感、積累語言儲存的閱讀手段之一。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朗讀時空,注重引導學生如何有效朗讀文本語句,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做到用情朗讀、用心朗讀,真正實現(xiàn)經(jīng)歷感悟語言內(nèi)涵,掌握語言表達技巧的過程。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朗讀方式,不能只在學生的朗讀語音、語速、語氣和語調(diào)上進行指導,使學生把文本語言朗讀正確流利,更重要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朗讀,閱讀情感與文本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相互共鳴,激發(fā)學生閱讀與探究文本語言的積極性,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情感與思維活動中,對文中語句、思想內(nèi)涵有所領(lǐng)悟,感受到朗讀是一種鮮活、靈動的品讀與探究文本的方法。
例如,教學《燕子》時,學生在聆聽多媒體影像《春天在哪里》,并且跟唱了這首歌曲,觀看了影像中春天美麗的景色。此時學生的閱讀情感充分被激發(fā),教師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或默讀文中語句,做到一邊朗讀一邊思考,能從文中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各種質(zhì)疑:“第一自然段描寫燕子哪幾部分的外形特點?”“第二自然段從幾方面描述美麗的春光?”“第三、四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燕子哪些方面的特點?”學生在邊讀邊質(zhì)疑的過程中,深入文本語言體會與感悟中,閱讀情感與文本蘊涵的情感相互共鳴。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列舉出學生質(zhì)疑的閱讀問題,通過對話交流與分享,初步感悟了文中語言表達內(nèi)涵。教師要求學生把課文語句、段落朗讀得正確流利,并在文中語句旁邊做好批注,寫一寫自己的閱讀困惑、觀點、閱讀體會,然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互展示、交流,深化對文中語句內(nèi)涵和語言表達形式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這樣的探究性朗讀方式,實現(xiàn)了以讀促悟的閱讀活動目的,體驗了描述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等外形美;感悟了春雨、春風以及春天的五彩繽紛和燕子讓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生氣;并在品味燕子飛行時的快樂與棲息時的閑適描寫,掌握了作者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
二、弘揚多元解讀,關(guān)注個性體驗
教師要深入剖析文本內(nèi)涵,立足文本價值取向,緊扣文中重點語句,創(chuàng)設(shè)能引發(fā)學生拓展閱讀思維的時空,激活學生閱讀認知,組織學生采取多樣化閱讀解讀方法,從多層次、多角度研讀文本詞句,感悟文本語言文字的含義,及其文本篇章結(jié)構(gòu)的表達方式,在多元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利用閱讀對話交流與分享的活動中,積極表達個性化的閱讀觀點,深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閱讀審美情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研讀文本的個性閱讀能力,完善和提升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例如,教學《將相和》時,教師指導學生初讀課文語言內(nèi)容,讓學生把難以理解的語句或印象較為深刻詞句用筆畫一畫,反復品讀、感悟。然后采取多元解讀方法研讀課文內(nèi)容:①列舉出自己認為最難讀的語句有哪些?準備采取什么方法進行研讀?②列舉出文中遇到不懂的詞語有哪些?要采取什么方法理解?③講述一下這篇課文描述了哪些內(nèi)容?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次要內(nèi)容有哪些?學生根據(jù)教師指導的多元化閱讀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自由交流,表述自己在研讀與體驗中的個性化感悟。如,學生舉出對廉頗說的話很難理解,教師運用電子白板出示文中廉頗講的語句,引導學生揣摩廉頗講這段話時,內(nèi)心世界是怎么想的?學生的回答是多樣化的:“妒忌?!薄笆植环 薄靶睦锖芨C火?!苯處焺t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或語句,解讀此時廉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部分學生引出文中語句“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痹忈屃肆H不服氣的心理;部分學生認為廉頗自己要升官要靠戰(zhàn)功,而藺相如是靠耍嘴皮而升官,所以廉頗不服氣、鬧情緒;部分學生從語句中“爬”字,體會到趙王輕視廉頗,所以廉頗對藺相如和趙王都不服氣。多元解讀文本內(nèi)涵,促使學生閱讀思維獲得開拓,升華閱讀情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進一步深化。
三、巧用讀寫結(jié)合,夯實語用基礎(chǔ)
與研讀文本語言文字內(nèi)涵相結(jié)合的語言文字訓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咀嚼到語言的魅力,引領(lǐng)學生穿行于文本語言密林之中,較為清晰地梳理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了解運用語言進行表述的手段和技巧,掌握文本運用言語表達的規(guī)律,深刻觸摸蘊含于語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內(nèi)涵,學生通過研讀、品味、說一說、寫一寫等一系列讀寫相互結(jié)合的過程中,既關(guān)注文本語言內(nèi)涵的感悟,又掌握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實現(xiàn)閱讀教學活動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tǒng)一。
例如,教學《懷念母親》時,學生研讀文中語段:“我想到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睘榱俗寣W生理解作者講述的思念是種凄涼,有不同于普通凄涼,有別樣的味道,這是重點語段,也是文中的難點,教師為了讓學生感性地解讀、體會作者的情感,設(shè)計小練筆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感知。如,多媒體電子白板呈現(xiàn):當你在外地時,想起了故鄉(xiāng),仿佛看到了_______,聽到了_______,頭腦就會浮現(xiàn)_________;當想起故鄉(xiāng)的幼時玩伴時,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頭腦就會浮現(xiàn)________。又如,教師要求學生發(fā)揮閱讀想象,寫寫作者在異國他鄉(xiāng)月夜下,怎樣思念祖國、思念長眠于地下的生身母親,寫成片段后,放在文中讀一讀,是否通順、連貫、合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練筆成果在小組中展示、交流與分享,學生通過讀寫結(jié)合活動,感悟到作者對自己生身母親的懷念,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眷念之情,常??M繞于心頭,怎樣也揮之不去的。深化文本語言的解讀與運用,逐步提升和完善學生的語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譚永煥.關(guān)于“真心語文”教育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3(1):82-86.
[2] 楊帆.讓課堂生命在文本的沃土上躍動——《懷念母親》聽課反思[J].江西教育,2011(9):24.
[3] 韓章海.關(guān)注學情 靈活變換教學策略[J].新教師,2015(2):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