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勇
摘要: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是科學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事情,這關系到科學實驗的真正教學效果。
關鍵詞:實驗探究;有效性
《國家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是科學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事情,這關系到科學實驗的真正教學效果。然而,要真正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實驗前多方準備,夯實基礎
夸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迸d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動力,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滿足學生認識和身體需要的輕松自由的學習活動。
1、實驗前,讓學生多方準備,收集相關信息,為實驗教學打下基礎
由于農(nóng)村學生家庭條件較差,為此,我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和電腦室,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圖書,上網(wǎng)瀏覽相關知識等途徑,收集相關信息。如教學《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課前,我?guī)W生來到電腦室,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收集關于潛艇的各種知識,收集了大量的潛艇圖片,了解了潛艇的發(fā)展史,還發(fā)現(xiàn)了潛艇能潛水的秘密,為新課的研究打下基礎。
2、讓學生參與材料準備,使材料多樣性。
實驗材料是實驗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要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愛做實驗,會實驗,就要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盡可能地自己準備實驗材料。如在《造一艘小船》設計中,我讓學生準備了飲料瓶、易拉罐、泡沫、塑料、木片、橡皮泥、剪刀、牙簽等材料,由學生自主選擇,分組研究,制作出不同的船。這樣準備實驗材料,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需要,便于學生合作實驗,而且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使學生更樂于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二、自制實驗器材,提高實驗有效性
師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
1、教師自制實驗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誕生,是教師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教師經(jīng)過對教材的深入的研究。根據(jù)本校實驗器材的實際情況,我經(jīng)常自己制作實驗教具。如教學《雨天的布料》這一課時,我自己制作小型噴霧器,自制實驗教具使實驗更加容易操作了,實驗的效果也相當明顯,結論的得出也更讓人信服。
2、學生自制實驗器材
學生通過參與自制實驗器材活動,不但鞏固書本上基礎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愛科學的情操。在自制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是要弄懂課本上的內(nèi)容,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才能設想出實驗器材的雛形,然后才能進行具體的設計、試制。在具體制作中,學生還要經(jīng)受多次失敗的考驗,身心得到陶冶,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改變實驗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演示實驗是由教師在條件限制(如實驗室少、器材少、課堂探究時間不足等原因)下,而采取教師演示的方法進行的實驗活動。但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更是小學科學實驗中的主角,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機會,其中在課堂上讓一些大膽的學生來動手做演示實驗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一課時,就邀請在課堂上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上臺來做“振動的音叉輕觸水面”的實驗。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演示實驗,學習氣氛變得寬松、活躍,學生們都關心著實驗會否成功,因此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當這些上臺學生被我們老師信任、鼓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才會對實驗課有更大的積極性,才有可能把科學學得更好。
四、走出課堂,進行科學實驗
課堂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背景,豐富他們的學習經(jīng)歷,這對科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常常帶學生到校園、大自然中去學科學。在農(nóng)村,學生觀察自然的內(nèi)容很多,條件比城市優(yōu)越,如動植物生長、水與空氣以及其他各種自然現(xiàn)象,教學時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到“大課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如講《根和莖》前,我先帶領學生到田野中去,讓學生采集各種各樣的根和莖,然后回到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根和莖進行分類、研究,這樣使學生在豐富、具體的感性材料面前,激發(fā)興趣,吸取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滿足。
五、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知識必須與生產(chǎn)實際相結合,實驗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課堂實驗教學在實驗的時間、器材、場地及顧及全體學生的個體差異等方面總是存在一些問題。作為課外延伸的小實驗、小制作、小課題活動,可以與課堂實驗教學相配合。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小實驗、搞小制作所需時間及利用的器材不受限制。他們回家后自找材料,因時因地取材,利用廢品,人人能做到,而且對這些材料倍感親切;儀器的設計與制作,實驗步驟和方法的確定,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全由學生獨立自主,這非常有利于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處處可實驗。如《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完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題:我們學校東邊有水庫,如果漁民想讓魚網(wǎng)在水中圍成一堵墻,將魚群包圍住,你能用什么辦法使魚網(wǎng)在水中立起來呢?要求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及掌握到的方法,利用自己身邊的器材,通過實驗,來模擬魚網(wǎng)在水中立起來的情景,從而解決這一問題。大部分學生回家后,利用泡沫、螺絲、布頭等,通過實驗,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這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拉近了科學實驗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實驗就在他們身邊。
現(xiàn)在,隨條件的改善,農(nóng)村小學的未來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適合農(nóng)村科學實驗教學的新路,使農(nóng)村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