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慧
摘要:微課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亮點”。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而且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自主探究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微課”在校園里應運而生。在“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興名詞逐漸深入人心的同時,“微課”教學以其短小精悍的內容、豐富多樣的資源、靈活泛在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筆者一直努力嘗試著將“微課”模式引入課堂,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探索。
一、巧用微課導入激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機,也是實施任務驅動的鋪墊階段,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課堂導入中,我曾分別嘗試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為載體進行,并通過觀察發(fā)現,利用視頻導入的效果最佳。為此,我嘗試制作了一些符合本人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實際的微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拿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蒙版”章節(jié)為例,蒙版的制作視覺沖擊力強,但原理抽象且操作過程繁瑣,要想讓學生學好本課,為學生注入足夠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重要一環(huán)。我正是抓住了本課制作效果的視覺沖擊力強這一特點,在導入階段設計了以下微課:先是用錄屏軟件分別展示班級集體照和配有班訓的學校校門照各一張,然后再展示通過蒙版制作后,集體照出現在校門和班訓前的效果,此時,同學們的好奇心一定會被調動起來,于是我又通過攝像機拍攝事先準備好的3層圖片,一層比作背景圖層(半透明),一層比作被蒙當前層(半透明),一層比作蒙版層,并將3層進行疊加,以此實例講解蒙版的原理。在了解了蒙版的原理后,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前所未有的集中,此時我再用回錄屏軟件,展示利用“快速蒙版”制作相框的效果,讓學生的視覺再一次受到沖擊,從而達到導入的最佳效果??v覽本節(jié)微課的設計,亮點有三:①動態(tài)視頻相較教師口述而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制作后效果的視覺沖擊力體現無遺;②本微課作為引入環(huán)節(jié),將蒙版合成效果和制作相框效果兩個知識點按先后順序融匯貫穿,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學什么;③教師利用微課導入,省去了攜帶實物教具的繁瑣,并能在多班重復教學的過程中達到省時省力又高效的效果。
二、巧用微課開展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
新課改倡導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要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等開放而多樣的模式組織教學。在教學實際中,個體差異導致了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既體現學生各自的發(fā)展需求,又兼顧他們的共同成長與進步,老師應以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的身份,將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探索和成功的快樂。運用微課模式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有著傳統(tǒng)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現以“運用Excel統(tǒng)計班級成績表”為例來進行具體闡述。
教師首先需要制作三個難度等級遞增的微課:A為基礎級,包含兩個微課內容:一是數據的排序,二是數據的篩選;B為中等級,微課內容為運用公式計算; C為難度級,微課內容為建立分析圖表。當這三個微課都制作好之后,將它們與格式為.xls的“班級期考成績單”組成資源包下發(fā)到每臺學生機上,實現資源共享。在課堂的任務驅動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先將學生分為3個異質小組,為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可做出如下要求:“在15分鐘內,請大家利用資源包里的微課進行Excel表格的學習,A級微課為必學內容,請大家邊看邊在“班級期考成績單”中進行相關操作;若學完A級微課還尚有余力,請繼續(xù)觀看B級微課并進行相關學習;對于A、B級微課都學會的同學,請繼續(xù)學習C級微課的內容,若在自學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尋求老師的幫助?!币陨显O計,是利用微課作為分層教學資源,實現異步式教學的一個舉措,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學會基礎知識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們根據自身情況各有所獲,這樣既不用讓學優(yōu)生在簡單知識的學習上浪費過多時間,也不會讓學困生因起點低而放棄學習。
三、巧用微課綜合應用舊知
在信息技術綜合復習課中,老師既要呈現某階段以來所教授的各個知識點,又要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綜合運用操作,整節(jié)課可謂忙得不可開交。然而吃力卻未必“討好”,因為不同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各有差別,如:甲同學對A知識點已掌握,卻對B知識有所遺忘,乙同學掌握了B知識點,但不太理解A知識,而丙同學對A、B知識都已掌握,但此時無論甲乙丙,都不得不耐著性子將A、B知識點重新學習一次,這樣做既讓老師講得吃力,又浪費了學生的操作時間。因此對于復習課,最好的方法還是讓學生通過微課資源包各取所需。
例如在《運用Word知識制作電子小報》一課中,教師要求學生制作一幅包含文字、藝術字、圖片和自選圖形等元素在內的電子小報,旨在復習Word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前,教師可先將文字編輯、藝術字制作、圖片處理和自選圖形設計等知識點分別制作成微課,并下發(fā)到學生電腦中,學生們在制作小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類困難,就相應打開哪個知識點的微課進行復習,此舉打破了信息技術課堂“前半節(jié)課講得細,后半節(jié)課憑回憶”的模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從而大幅提高了綜合復習應用課的效率。
綜上所述,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切實發(fā)揮出了顯著且重要的作用,“微課”教學模式在受到師生廣泛歡迎和接受的同時,也顯著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微課作為有效的學習資源,具有很強的發(fā)展?jié)摿瓦\用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微課的制作、使用和研發(fā)之中,不斷完善微課程體系的數量、質量和類型,最大程度地提高微課的利用效益,讓“微課”教學模式充滿生機活力,讓微課輔助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加輕松高效。
參考文獻:
[1]黃培文.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方法研究《成才之路》 2016年26期
[2]胡忠平.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三部曲《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年21期
[3]謝晉.探討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中外交流》 2017年2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