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適用話題】信任 距離 借鑒
在加拿大,雇主和保姆、家庭護理這類雇員間往往會存在一個所謂的“安全距離”,即“我們同在一個屋檐下,但我們不是一家人”。這種“安全距離”往往是通過家政服務派出機構的規(guī)范化管理,和雇主、雇員的心照不宣所共同維系的。這種“安全距離”并非僅指“不要走太近”,也包括“不要逾越正常工作關系”——將保姆當成“親友”,給予過分信任,或視作“奴仆”頤指氣使,都可能釀成安全隱患。
但另一方面,保姆、家庭護理和其服務對象朝夕相處,很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超工作關系”——類似朋友或親友間的感情。但“超工作關系”需要掌握許多分寸,如“救急不救窮”(比如對方財物失竊可以借錢幫其周轉,但對方欠了賭債就不能替其填補窟窿)、“量力而為”(可以幫人但必須注意分寸)、“不逾矩”(不滿足對方超越法律/道德界限的要求,如發(fā)現(xiàn)對方有諸如吸毒、嗜賭等惡習,或出現(xiàn)盜竊雇主財物、撒謊等不良記錄,則至少要立即結束雇傭關系)和“順其自然不強求”(并非所有家政服務者和雇主都能建立這種關系,如果沒把握不妨滿足于做一對合格的“工作伙伴”)等。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最復雜的一門學問,不論海內外都不存在“一抓就靈”的“獨門偏方”,但吸取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和教訓,回避一些不規(guī)范操作,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開門引禍”的悲劇。
(摘自《新京報》2017年6月29日)
【素材分析】對比加拿大雇傭關系的“安全距離”——既不過疏,又不過密;既有交情,更有防范,杭州保姆縱火案確實存在著安全上的隱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除了指責、難過,我們其實更應該反思。
(特約教師 陳瓊)
鏈接:高層建筑火災應該怎樣逃生
1
逃生中首先要鎮(zhèn)靜,第一時間判斷著火位置,確認火災蔓延和煙氣彌漫的方向。選擇合適的線路,遠離火源,向下逃生。
2
準備一條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煙霧,放低體位迅速離開。
3
如果著火點位于自己所處位置的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盡快往樓上逃生。
4
越火和煙霧區(qū),用水澆濕自己的衣服,用濕毯子裹住全身,用濕衣服包住頭部等裸露部位。
5
萬一所有安全通道都被切斷了,可以選擇離火源較遠的相對有利于逃避的且有水的房間內,進入房間后將門窗關緊,縫隙堵嚴,并潑水降溫。
6
求救時,盡量用顏色鮮艷的衣物晃動以吸引人們注意,夜間則可用打開手電筒、應急照明等方式發(fā)出求救信號,幫助營救人員找到確切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