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佩明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學生進行多科學習的基礎,語文教學的意義并不在于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多好,而在于奠定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力求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來提高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發(fā)展。淺談了初中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并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多種教學活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延伸,也就是說,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受到其對小學語文學習的影響,筆者分析當代初中生的語文學習存在問題,這就應該是原因之一——學生在小學進行語文的學習時,受到學習觀念不成熟、學習行為不規(guī)范的影響,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并未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得初中的語文學習無法取得進展。另外,初中語文教師單調(diào)、乏味的教學模式也使得初中生產(chǎn)生了一種“厭倦感”,從而使其在語文的學習中熱情遞減,主動性也逐漸消弭。因而,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并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態(tài)進行掌握,通過為其提供有效、有趣的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不斷進步。
二、初中語文的教學活動策略
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強調(diào)初中生在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的高度參與,更強調(diào)初中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活動可以說是可行性強、操作過程具體的實踐應用課,它將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轉(zhuǎn)化為能力。利用豐富的教學活動來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是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思考的主要方面。下面,筆者就來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一)課堂導入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語文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的首要工作任務,就是利用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而導入階段時間有限,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效率”。
1.預習成果獨特提問
利用預習成果進行提問,一來可以使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而逐漸回憶起自己的預習內(nèi)容,二來可以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效果。利用獨特的提問方式對學生進行預習成果的檢驗,不僅能夠達到提問的效果,還能夠使學生將注意力轉(zhuǎn)移至課堂之上,從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例如,我們在學生預習完《魚我所欲也》這一課之后,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這樣提問:“你們想要休息,也想要成績提高,那么這兩者能夠兼得嗎?”學生會在思考之后,略顯無奈地選擇放棄休息,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成績。這一提問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引起學生的切實思考,對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于課堂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此時再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提問檢驗:“孟子是怎么回答這一問題的呢?”兩個問題不會耽擱課堂教學的時間,卻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課堂教學的基礎,因而屬于有效的課堂導入活動。
2.教學知識多彩呈現(xiàn)
教學的內(nèi)容是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關鍵,也是教師為協(xié)助學生不斷取得語文學習的進步而提供的材料。在課堂導入階段為學生提供多彩的、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材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輔助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促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獲得“更上一層樓”的效果。例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那樹》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一系列有關“樹”的照片,包括郁郁蔥蔥、茂密繁盛的參天大樹,也包括支離破碎、殘敗凋零的枯枝殘樹,還包括城市化進程中無可奈何被連根拔
起、失去家園的樹。利用多幅圖片來促使學生回憶起課文中的內(nèi)容,以圖片來促進學生對課文描寫的理解,以及對中心思想的體會,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的有效性。
(二)課堂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主體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核心活動,也是推動學生語文學習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活動。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初中生的各項能力等已然獲得了發(fā)展,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方式應是主動探究,因此,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為其主動的探究提供機會,這些應當就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的重要任務了。
1.組內(nèi)合作共同探究
定期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分組,為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便利,是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之余應關注的層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取組內(nèi)合作探究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進程,使學生在與小組成員共同的合作中獲得更為有效的語文知識。例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出師表》的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小組之中進行以下幾項學習任務:(1)掃清字詞障礙,能夠流利閱讀;(2)合作進行課文翻譯,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3)探究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冻鰩煴怼返淖髡咧T葛亮在歷史上是個著名的人物,語文成語之中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均與諸葛亮的生平事跡相關,對諸葛亮的文章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在課堂的合作探究中以各自對于相關歷史故事的了解,來豐富全組同學的知識經(jīng)驗,從而推動全班學生的共同
發(fā)展。
2.組間比賽競相進步
組間比賽的模式也建立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的基礎上,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激勵,從而使學生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之中維持較高的參與程度和較強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在此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例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沁園春·雪》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在組內(nèi)合作探究,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之后進行嘗試性背誦,在一定時間內(nèi)背誦數(shù)量較多的小組獲得組間背誦比賽的勝利?!肚邎@春·雪》這首詩詞的下半闕,將我國歷史的朝代按時間順序進行了整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開國的皇帝、歷史的英雄,初中生對于下半闕的背誦相對容易,所以僅需將關注點放置在上半闕即可。因此,初中生在發(fā)現(xiàn)這一任務較為簡便,且是依靠同組成員共同努力與別組同學進行競爭之時,他們將更樂于進行任務的執(zhí)行,從而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夠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推動教師教學成效的發(fā)展。
(三)課堂結(jié)尾活動——塑造學科結(jié)構(gòu)
課堂的結(jié)尾活動是總結(jié)整節(jié)課堂內(nèi)容的關鍵,也是決定學生將所學內(nèi)容納入自身語文學科結(jié)構(gòu)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結(jié)尾時為學生提供“畫龍點睛”式的結(jié)尾活動,促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從而為其規(guī)范的整理、掌握、運用奠定基礎。例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完《〈孟子〉兩章》這一課的教學時,可以在課堂結(jié)尾階段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梳理,將兩篇選自《孟子》的文章進行中心思想等的歸納和總結(jié),促使學生形成明晰的、清楚的、規(guī)范的知識結(jié)構(gòu),推動學生利用一課又一課的語文知識來塑造學科結(jié)構(gòu),從而使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發(fā)展,語文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探索出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轉(zhuǎn)變自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觀念和能力。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而言,我們必須從自己做起,從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起,力求通過全方位的思考來為學生提供有效、有趣的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閆微微.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7.
[2]郭定富.小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
[3]顧遜明.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初探[J].考試周刊,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