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韜
(福建省南平市林業(yè)局,福建 南平 353000)
福建光澤南方紅豆杉群落植物組成與多樣性
黃健韜
(福建省南平市林業(yè)局,福建 南平 353000)
采用樣方調(diào)查法對福建省光澤縣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分別位于李坊鄉(xiāng)楊里村后洋自然村、華橋鄉(xiāng)古林村饒上自然村)的植物組成和多樣性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共有維管束植物159種,隸屬于127屬76科,其中海拔480 m的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中的常綠木本植物的物種數(shù)(60種)及其占總物種數(shù)的比例(59.41%)均大于海拔700 m的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57種、47.50%)。維管束植物熱帶分布屬的數(shù)量在2個群落中均占優(yōu)勢,其百分比在后洋群落(63.29%)略高于饒上群落(57.78%),表明2個群落均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森林植物區(qū)系特點。2個群落灌木層的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均高于其他層次,但南方紅豆杉的幼苗幼樹數(shù)量少,種群正處于衰退中。
南方紅豆杉;植物組成;植物多樣性;福建光澤
南方紅豆杉為紅豆杉科(Taxaceae)紅豆杉屬(Taxus)喬木樹種,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用材、綠化和藥用樹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自然分布區(qū)北達甘肅南部,南至廣西北部。南方紅豆杉木材可用于制作紅木家具和雕刻工藝品,樹皮和枝葉可提取抗癌物質(zhì)紫杉醇,導致被人為大量采伐,再加上其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目前資源越來越少,處于瀕危狀態(tài)。南方紅豆杉在野外大多數(shù)呈零星分布狀態(tài),能形成群落的不多。盡管目前有關(guān)南方紅豆杉群落結(jié)構(gòu)和植物多樣性的研究較多,但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南方紅豆杉群落特征的比較研究鮮見報道[1-5]。本文以福建省光澤縣2處不同海拔南方紅豆杉群落為研究對象,通過調(diào)查、比較其群落結(jié)構(gòu)和植物多樣性的差異,揭示其群落植物多樣性的變化規(guī)律,以期為南方紅豆杉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參考。
研究地分別位于福建省光澤縣李坊鄉(xiāng)楊里村后洋自然村(27°24′59″N、117°07′35″E,海拔480 m,坡向東南,坡度13°,面積約1.3 hm2)、華橋鄉(xiāng)古林村饒上自然村(27°36′23″N、117°05′44″E,海拔700 m,坡向西北,坡度15°,面積約2 hm2),森林群落均為南方紅豆樹古樹群落,樹齡130 a左右。研究地土壤為花崗巖發(fā)育的山地紅壤,土層厚度60~80 cm,年均氣溫17.6 ℃,年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水量1864 mm,年無霜期271 d。
2.1樣方設(shè)置與調(diào)查
采用相鄰格子法分別在后洋和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典型地段設(shè)置10 m×10 m的樣方20個,對高度≥3 m的木本植物進行每木調(diào)查,記錄種名、胸徑、高度、冠幅、地理坐標等。在每個10 m×10 m樣方的中部及4個角共設(shè)置5個2 m×2 m的補充調(diào)查小樣方,測定高度<3 m的林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種名、個體數(shù)、高度、地徑、蓋度等。
2.2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
將群落分成4個層次:喬木層(高度≥3 m的喬木和灌木植物)、灌木層(高度<3 m的喬木和灌木植物)、草本層、層間(藤本)植物,采用馬克平的方法計算各層次的植物重要值以及Shannon-Wiener指數(shù)(H′)、Simpson指數(shù)(D)、種間相遇機率(PIE)、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SW和JSI)和Alatalo均勻度指數(shù)(EA)等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6]。
2.3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根據(jù)吳征鎰[7]的方法劃分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根據(jù)陸樹剛[8]的方法劃分蕨類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3.1群落植物區(qū)系組成
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福建光澤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共有維管束植物76科127屬159種,其中蕨類植物11科15屬17種,裸子植物4科4屬4種(南方紅豆杉、杉木、銀杏、三尖杉),雙子葉植物53科93屬123種,單子葉植物8科15屬15種。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中僅含有1個種的科有44個,占總科數(shù)的57.89%;含有2個種的科有13個,占總科數(shù)的17.11%;含有3個種、4個種的科均為6個,各占總科數(shù)的7.89%;含有5個種及以上的科有7個,分別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4屬5種)、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3屬5種)、山茶科(Theaceae)(4屬5種)、蝶形花科(Papilionoideae)(5屬6種)、冬青科(Aquifoliaceae)(1屬6種)、樟科(Lauraceae)(4屬8種)、薔薇科(Rosaceae)(6屬12種),占總科數(shù)的9.21%。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中單種屬(僅含1個種的屬)有108個,占總屬數(shù)的85.04%;寡種屬(含2個種的屬)有13個,占總屬數(shù)的10.24%;含3個種的屬有2個,分別是杜鵑屬(Rhododendron)、鱗毛蕨屬(Dryopteris),占總屬數(shù)的2.36%;含4個種的屬僅有1個,山礬屬(Symplocos),占總屬數(shù)的0.79%;含6個種的屬有2個,分別是冬青屬(Ilex)、懸鉤子屬(Rubus),占總屬數(shù)的1.57%。
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以下簡稱后洋群落)有維管束植物54科86屬101種,其中蕨類植物8科11屬12種,裸子植物4科4屬4種,雙子葉植物35科58屬72種,單子葉植物7科13屬13種(表1)。后洋群落中僅含有1個種的科有32個,占總科數(shù)的59.26%;含有2個種的科有11個,占總科數(shù)的20.37%;含有3個種、4個種的科分別為4個、5個,分別占總科數(shù)的7.41%、9.26%;含有5種及以上的科僅2個,分別是薔薇科(5屬8種)、樟科(4屬7種)。后洋群落中單種屬(僅含1個種的屬)有77個,占總屬數(shù)的89.53%;寡種屬(含2個種的屬)有5個,占總屬數(shù)的5.81%;含3個種的屬(山礬屬、潤楠屬(Machilus))、含4個種的屬(冬青屬、懸鉤子屬)均為2個,各占總屬數(shù)的2.33%。
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以下簡稱饒上群落)有維管束植物67科103屬120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3屬15種,裸子植物2科2屬2種(南方紅豆杉、三尖杉),雙子葉植物49科78屬93種,單子葉植物6科10屬10種(表1)。饒上群落僅含有1個種的科有41個,占總科數(shù)的61.19%;含有2個種的科有11個,占總科數(shù)的16.42%;含3個、4個種的科分別有7個、6個,分別占總科數(shù)的10.45%、8.96%;含有5個種及以上的科僅2個,分別是:薔薇科(6屬7種)和鱗毛蕨科(3屬5種)。饒上群落中單種屬有89個,占總屬數(shù)的86.41%;寡種屬有12個,占總屬數(shù)的11.65%;含3個種的屬(鱗毛蕨屬)、4個種的屬(冬青屬)均為1個,各占總屬數(shù)的0.97%。
按照生長型劃分,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共有木本植物114種,其中常綠木本植物87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54.72%),落葉木本植物27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16.98%);草本植物42種,其中17種是蕨類植物(除海金沙為草質(zhì)藤本,其余均為直立草本植物),21種是非蕨類多年生直立草本,4種是非蕨類1年生直立草本;非蕨類層間(藤本)植物有17種,其中木質(zhì)藤本有14種(有3種是落葉的),草質(zhì)藤本3種。
后洋群落有木本植物75種,其中常綠木本植物60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59.41%),落葉木本植物15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14.85%);草本植物26種,其中12種是蕨類植物(除草質(zhì)藤本海金沙外,其余均為直立草本植物),10種是非蕨類多年生直立草本,2種是非蕨類1年生直立草本;非蕨類層間(藤本)植物有10種,其中木質(zhì)藤本有8種(只有1種是落葉的),非蕨類草質(zhì)藤本2種。
饒上群落有木本植物82種,其中常綠木本植物57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47.50%),落葉木本植物25種(占20.83%);草本植物38種,其中15種是蕨類(除草質(zhì)藤本海金沙外,其余均為直立草本植物),17種是非蕨類多年生直立草本,3種是非蕨類1年生直立草本;非蕨類層間(藤本)植物有16種,其中木質(zhì)藤本有13種(有3種是落葉的),非蕨類草質(zhì)藤本3種。
海拔700 m處的饒上群落的落葉木本植物的物種數(shù)和百分比均高于海拔480 m處的后洋群落,這與森林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相吻合。
3.2群落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根據(jù)吳征鎰[7]和陸樹剛[8]的劃分方法將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植物屬劃分為12個分布區(qū)類型,其中后洋、饒上群落均為11個分布區(qū)類型。從表1可見,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的維管束植物以熱帶成分屬(分布區(qū)類型號2-7)為主,共有69個屬,占總屬數(shù)(不包括世界分布的屬,下同)的60.53%,其中泛熱帶屬最多,有31個屬,占總屬數(shù)的27.19%,其次是東亞分布屬(15個)占總屬數(shù)的13.16%,熱帶亞洲分布屬(13個)占總屬數(shù)的11.40%、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屬(13個)占總屬數(shù)的11.40%、北溫帶分布屬(13個)占總屬數(shù)的11.40%。從屬的分布區(qū)類型看,福建光澤南方紅豆杉群落植物區(qū)系中的熱帶成分稍占優(yōu)勢,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性質(zhì)。
表1 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維管束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
表1(續(xù))
森林植物群落維管束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與當?shù)氐臍夂颉⒌乩砦恢?、海拔等因子有關(guān),不同地理位置森林群落的熱帶分布屬比例有較大差異(表2)。后洋群落的緯度略低于饒上,海拔則明顯低于饒上,而其熱帶屬百分比(63.29%)則高于饒上(57.78%),兩者的熱帶屬百分比均遠高于分布區(qū)北緣的山西南方紅豆杉群落(20.80)[1],高于緯度更高、海拔接近的古丈縣南方紅豆杉群落(48.42%)[2]以及緯度略低但海拔更高的廣西元寶山南方紅豆杉群落(46.55%)[3];饒上群落的熱帶屬百分比與粵北南方紅豆杉群落(57.95%)[4]相近,但光澤的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的熱帶屬百分比均低于緯度更低但海拔略高的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群落(78.50%)[9]。以上分析可見,南方紅豆杉群落維管束植物熱帶分布屬的百分比隨著緯度和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與植物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相吻合。
表2 不同群落植物區(qū)系的熱帶分布屬比例
3.3群落不同層次植物組成
3.3.1 喬木層物種組成 后洋和饒上群落具有豐富的層次結(jié)構(gòu),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層間(藤本)植物。后洋群落喬木層覆蓋度78%,有23個樹種。其中常綠樹種16個,占喬木層總種數(shù)的69.57%,占總斷面積的68.63%;落葉樹種7個,占喬木層總種數(shù)的30.43%,占總斷面積的31.37%(表3)。
饒上群落喬木層覆蓋度82%,樹種豐富,共有29個樹種。其中常綠樹種18個,占喬木層總種數(shù)的62.07%,占喬木層總斷面積的53.50%;落葉樹種11個,占喬木層總種數(shù)的37.93%,占喬木層總斷面積的46.50%(表4)。2個群落均以南方紅豆杉為優(yōu)勢樹種。
從表3可見,后洋群落喬木層中南方紅豆杉密度為35株·hm-2,低于青岡(45株·hm-2)和多花泡花樹(40株·hm-2),但其斷面積(10.87 m2·hm-2)最大,占據(jù)該群落喬木層的優(yōu)勢地位;楓香、少葉黃杞、苦櫧、多花泡花樹斷面積分別為該群落喬木層樹種斷面積的第2至第5位。后洋群落喬木層可分為3個亞層,第1亞層高約16~23 m,由南方紅豆杉、楓香、少葉黃杞、苦櫧、多花泡花樹、青岡、紅楠、野柿、山杜英、千年桐、黃檀等樹種組成;第2亞層高約9~15 m,由苦櫧、糙葉樹、豹皮樟、紫果槭、沉水樟、青岡、千年桐等樹種組成;第3亞層高約3~8 m,由青岡、紅楠、糙葉樹、杉木、臺灣冬青、毛竹、木荷、短絲木犀、欏木石楠、三尖杉等樹種組成。后洋群落喬木層中的優(yōu)勢樹種南方紅豆杉均由大徑級的老樹組成,最小胸徑43.5 cm,最小樹高16 m,缺乏中小徑級的個體,種群正處于衰退過程中。
由表4可知,饒上群落喬木層中南方紅豆杉密度為70株·hm-2,低于楓香,但其斷面積(22.91 m2·hm-2)最大;楓香、苦櫧、多花泡花樹、甜櫧斷面積分別為該群落喬木層樹種斷面積的第2至第5位。饒上群落喬木層可分為3個亞層,第1亞層高約16~23 m,由南方紅豆杉、楓香、苦櫧、多花泡花樹、甜櫧、珂楠樹、黃山木蘭、刺葉桂櫻等樹種組成;第2亞層高約9~15 m,由南方紅豆杉、楓香、紫果槭、野柿、苦櫧、紫彈、甜櫧、珂楠樹、山合歡、千年桐等樹種組成;第3亞層高約3~8 m,主要由甜櫧、多花泡花樹、南方紅豆杉、紫果槭、紫彈、油茶、紅楠、糙葉樹、豹皮樟、珂楠樹、青岡、檵木、白花龍、三尖杉、山礬、榕葉冬青、顯脈冬青、刺葉桂櫻、紫果槭、野柿、落萼葉下珠、黃瑞木、細枝柃、野桐等樹種組成。饒上群落喬木層中的南方紅豆杉的胸徑范圍是7.0~102.9 cm,既有老樹,也有大樹、中樹和小樹,徑階結(jié)構(gòu)比后洋群落復雜,但幼樹數(shù)量偏少,種群仍有衰退的趨勢。
表3 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喬木層各樹種生長狀況
表4 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喬木層各樹種生長狀況
表4(續(xù))
3.3.2 灌木層物種組成 后洋群落灌木層覆蓋度58%,有63個樹種。其中常綠樹種51個,占灌木層總種數(shù)的80.95%,重要值為250.71%;落葉樹種12個,占灌木層總種數(shù)的19.05%,重要值為49.25%,按照重要值從大到小排序的主要樹種為:光亮山礬、大葉白紙扇、多花泡花樹、青岡、紅楠、油茶、刺毛杜鵑、苦櫧、少葉黃杞、白花龍等(表5),其中南方紅豆杉密度25株·hm-2,僅占灌木層總密度(5625株·hm-2)的0.44%,重要值僅為0.95%(灌木層總的重要值為300%),幼苗幼樹少,說明它屬于嚴重衰退種群。
表5 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灌木層重要值前10位樹種
饒上群落灌木層覆蓋度52%,有57個樹種。其中常綠樹種40個,占灌木層總種數(shù)的70.18%,重要值為179.24%;落葉樹種17個,占灌木層總種數(shù)的29.82%,重要值為120.78%。按照重要值從大到小排序的主要樹種為:黃山木蘭、甜櫧、珂楠樹、多花泡花樹、豹皮樟、白馬骨、中華槭、刺葉桂櫻、落萼葉下珠、八角楓等(表6),其中南方紅豆杉密度為125株·hm-2,占灌木層總密度(6700株·hm-2)的1.87%,重要值為6.92%,雖然幼苗幼樹數(shù)量比后洋群落多,但仍然偏少,種群仍處于衰退趨勢。
3.3.3 草本層物種組成 后洋群落草本層發(fā)育相對較弱,有23種植物,平均覆蓋度12%左右,重要值以黑足鱗毛蕨(25.84%)最大,其次是天南星、江南星蕨、闊鱗鱗毛蕨、油點草、斜方復葉耳蕨、鳳丫蕨、見血清、淡竹葉等(表7)。
表7 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草本層重要值前10位植物
饒上群落草本層有34種植物,種類較多,平均覆蓋度19%左右,重要值以長江蹄蓋蕨(33.00%)最大,其次是臺灣金粟蘭、貫眾、淡竹葉、中華苔草、龍芽草、闊鱗鱗毛蕨、多花黃精、寬卵葉山螞蝗、藎草等(表8)。
3.3.4 層間物種組成 后洋群落層間(藤本)植物共有11種,按照重要值大小排序,主要的藤本植物有:香花崖豆藤、菝葜、薜荔、絡(luò)石、華中五味子、千金藤、海金沙、雞矢藤、對葉百部、南五味子等(表9)。
饒上群落層間(藤本)植物共有17種,主要的藤本植物有:中華常春藤、絡(luò)石、蔓胡頹子、菝葜、野葡萄、珍珠蓮、廣東蛇葡萄、薜荔、野木瓜、牛皮消等(表10)。
表8 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草本層重要值前10位植物
表9 后洋南方紅豆杉群落重要值前10位層間(藤本)植物
表10 饒上南方紅豆杉群落重要值前10位層間(藤本)植物
3.4群落植物多樣性
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是體現(xiàn)植物群落物種數(shù)及其個體數(shù)分配情況的綜合指標。從表11可知,后洋群落各層次的Shannon-Wiener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種間相遇機率和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SI均表現(xiàn)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層間植物,而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SW表現(xiàn)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層間植物,Alatalo均勻度指數(shù)EA則表現(xiàn)為喬木層>草本層>層間植物>灌木層。
饒上群落各層次的Shannon-Wiener指數(shù)、Simpson指數(shù)、種間相遇機率、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SW和JSI均表現(xiàn)為: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層間植物,僅Alatalo均勻度指數(shù)EA表現(xiàn)為:灌木層>層間植物>喬木層>草本層。
后洋、饒上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喬木層植物Shannon-Wiener指數(shù)分別為2.928、2.893,均小于廣西元寶山南方紅豆杉群落(3.64)[3],但大于井岡山自然保護區(qū)南方紅豆杉群落(2.417)[10]、浙江麗水南方紅豆杉群落(2.114)[11]和福建永泰扛轎山南方紅豆杉群落(2.65)[12],體現(xiàn)出明顯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特點。
福建光澤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總面積4000 m2)已被列入光澤縣古樹名木保護名單,其植物種類組成豐富,共有維管束植物76科127屬159種,其中蕨類植物11科15屬17種,裸子植物4科4屬4種,雙子葉植物53科93屬123種,單子葉植物8科15屬15種。按照生長型劃分,木本植物有114種,其中常綠87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54.72%),落葉27種(占總物種數(shù)的16.98%);草本植物42種,其中17種是蕨類植物(除了海金沙是草質(zhì)藤本外,其余均為直立草本),21種是非蕨類多年生直立草本,4種是非蕨類1年生直立草本;非蕨類層間(藤本)植物有17種,其中木質(zhì)藤本有14種(有3種是落葉的),草質(zhì)藤本3種。
海拔400 m的后洋群落中的常綠木本植物的物種數(shù)(60種)及其占總物種數(shù)的比例(59.41%)均大于海拔700 m的饒上群落(57種、47.50%),落葉木本植物的物種數(shù)(15種)及其占總物種數(shù)的比例(14.85%)均小于饒上群落(25種、20.83%);后洋群落喬木層中的常綠樹種占喬木層總種數(shù)的比例(69.57%)和占喬木層總斷面積的比例(68.63%)均高于饒上群落(62.07%和53.50%);后洋群落灌木層中常綠樹種占灌木層總種數(shù)的比例(80.95%)和重要值(250.71%)均高于饒上群落(70.18%和179.24%)。從以上分析可見,海拔較低的南方紅豆杉群落其常綠成分的比例更高,落葉成分的比例更低,這與森林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相吻合。另外,林下灌木層常綠成分的比例總是高于喬木層,這說明常綠樹種的耐蔭性強于落葉樹種。
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維管束植物屬劃分為12個分布區(qū)類型,其中后洋、饒上群落均為11個分布區(qū)類型。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的維管束植物以熱帶成分屬(分布區(qū)類型號2-7)占優(yōu)勢,共有69個屬,占總屬數(shù)(不包括世界分布的屬,下同)的60.53%,其中泛熱帶屬最多,有31個屬,占總屬數(shù)的27.19%,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森林植物區(qū)系特點。海拔較低的后洋群落維管束植物的熱帶屬百分比(63.29%)略高于饒上(57.78%),與中國其他地區(qū)的南方紅豆杉群落以及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群落的比較可知,南方紅豆杉群落植物熱帶分布屬的百分比隨著緯度和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與植物的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相吻合。
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各層次的各種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和均勻度的表現(xiàn)不盡相同,但灌木層的多樣性指數(shù)均大于喬木層,體現(xiàn)出明顯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特點。
南方紅豆杉在2個南方紅豆杉群落的喬木層中均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其中后洋群落全部由大徑級的老樹組成,缺乏中小徑級的個體,灌木層的幼苗幼樹密度僅有25株·hm-2,種群已處于嚴重衰退中;饒上群落喬木層中南方紅豆杉雖有老樹、大樹、中樹和小樹,灌木層幼苗幼樹的密度為125株·hm-2,數(shù)量雖然比后洋群落多,但仍然偏少,種群仍處于衰退趨勢。因此,建議在瀕危樹種南方紅豆杉群落的保護中應(yīng)該重點保護其林下的南方紅豆杉幼苗幼樹,同時加快南方紅豆杉的繁殖和遷地保護工作。
[1]茹文明,趙安芳,張桂萍,等.山西南方紅豆杉分布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4):440-444.
[2]李朝陽,石進校,陳軍,等.古丈縣南方紅豆杉的植物群落[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1):86-89.
[3]蘇宗明,黃玉清,李先琨.廣西元寶山南方紅豆杉群落特征的研究[J].廣西植物,2000,20(1):1-10.
[4]廖文波 ,蘇志堯 ,崔大方,等.粵北南方紅豆杉植物群落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95-306.
[5]朱祥福,林寶珠,楊學軍,等.九連山南方紅豆杉群落特征分析[J].江西林業(yè)科技,1998(1):1-6.
[6]馬克平,黃建輝,于順利,等.北京東靈山地區(qū)植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 Ⅱ豐富度、均勻度和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J].生態(tài)學報,1995,15(3):268-277.
[7]吳征鎰.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qū)類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13(增刊IV):1-139.
[8]陸樹剛.中國蕨類植物區(qū)系概論[M]//李承森.植物科學進展:第6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42.
[9]陳加利,徐詩濤,廖建和,等.海南熱帶雨林溝谷植物群落區(qū)系地理研究[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5(6):130-135.
[10]鄧賢蘭,許東風,龍婉婉.井岡山自然保護區(qū)南方紅豆杉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14):4190-4192.
[11]何愛蘭,朱圣潮.浙江麗水生態(tài)示范區(qū)南方紅豆杉群落的物種多樣性[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2):129-132.
[12]檀慶忠.永泰扛轎山天然南方紅豆杉群落結(jié)構(gòu)的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shè)計(福建),2008(2):96-99.
PlantSpeciesCompositionandDiversityof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ommunitiesinGuangzeCounty,F(xiàn)ujianProvince,China
HUANGJiantao
(ForestryBureauofNanpingCity,Nanping353000,F(xiàn)ujian,China)
Base on field survey of sampling plots,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two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communities in Guangze County,F(xiàn)ujian Province (located in Houyang Natural Village,Yangli Village,Lifang Town and Raoshang Natural Village,Guling Village,Huaqiao Town,respectively) were studied.There were 159 vascular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127 genera and 76 families in the two sites.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evergreen woody plant species were 60 and 59.41%,respectively,in the community at Houyang site with an elevation of 480 m,and the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mmunity at Raoshang site with an elevation of 700 m (57 species and 47.50%,respectively).Genera of tropical areal-types of vascular plants were dominant in both of the two communities,and their percentage at Houyang site (63.29%)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at Raoshang site (57.78%),reflecting distinct mid-subtropical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shrub layer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layers in both of the two communities,but the number of seedlings and young trees ofT.wallichianavar.maireiwas small,and the population was declining.
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plant species diversity;Guangze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10.13428/j.cnki.fjlk.2017.03.001
2017-05-16;
: 2017-07-17
福建省林業(yè)廳科技計劃項目(苦櫧種質(zhì)資源收集、保存與評價,閩林科[2012]函2號)
黃健韜(1970—),男,福建古田人,福建省南平市林業(yè)局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培育等工作。E-mail:fjhjt3388@163.com。
S718.54+2
: A
: 1002-7351(2017)03-0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