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馬紅梅
“脫貧夜?!敝γ撠毠?/p>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馬紅梅
初秋,一大早麻江縣龍山鎮(zhèn)河壩村貓耳屯精品辣椒基地就熱鬧起來,村民楊代美和十幾名瑤族婦女已開始一天的辛勤勞作。
楊代美是河壩村河沙七組的貧困戶,工作積極,合作社將她選為辣椒基地種植管理隊長,每天負責帶領其他貧困戶婦女在辣椒基地干活。
“以前除了種田其他什么都不會,現在學會精品辣椒種植管理技術,不愁沒有經濟來源了?!睏畲栏吲d地說。
楊代美的美好生活,源于龍山鎮(zhèn)河壩村開辦的“脫貧夜校”。
2017年初,河壩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為切實轉變當地群眾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觀念,解決貧困戶自身發(fā)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開辦了“脫貧夜校”,每周三晚上組織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廣大村民學習國家脫貧攻堅惠民政策及種植養(yǎng)殖等知識。
“是‘脫貧夜?!淖兞宋业乃枷?,發(fā)展致富最重要的要靠自己,自己不主動作為,即使別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焙訅未搴由?組貧困戶龍阿春感慨道。
參加“脫貧夜?!迸嘤柡螅隈v村干部的開導和幫助下,龍阿春把時間和精力用來搞生產,農閑時和愛人到周邊建筑工地務工。此外,他還積極支持村兩委的工作,主動承擔河沙3組村民小組長的職責,出色地完成村兩委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最近,深思熟慮后,龍阿春鄭重地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自脫貧攻堅戰(zhàn)役打響以來,河壩村一部分貧困群眾通過政策扶持和辛勤勞動,摘掉了貧困帽子,但是仍有一部分貧困群眾只愿坐等幫扶干部送錢送物上門,不愿自主開展生產。
為了轉變這類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河壩村駐村工作組多次組織他們到“脫貧夜?!边M行專門培訓。同時,通過低償獲取項目、技術、資金等外在幫扶機會,強化貧困戶脫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要我脫貧”轉為“我要脫貧”,該村在2017年計劃脫貧出列52戶貧困戶中“我要脫貧”貧困戶占42戶。
“自己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種植辣椒,不僅錢賺得多了,生活也更加有盼頭?!焙訅未迩嗥?組貧困戶曹明鋒對幸福生活充滿信心。
當初,為了讓曹明鋒學會發(fā)展致富的本領,駐村第一書記冷大令引導他參加“脫貧夜?!别B(yǎng)殖培訓、發(fā)展產業(yè),并幫助協調解決貸款,帶領技術人員親自上門傳授種植養(yǎng)殖技術。目前曹明鋒養(yǎng)殖生豬12頭,種植精品辣椒2畝,同時被聘為河壩村護林員,僅此3項即可確保年收入4萬元以上。
通過“脫貧夜?!贝罅ε嘤柗N植養(yǎng)殖技術,目前該村有86戶貧困戶自主發(fā)展產業(yè),占全村41.5%。村里農戶不僅能致富,而且還學會了一門手藝,可謂一舉兩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輸血的同時更要造血?!崩浯罅畋硎?。
(責任編輯 / 喻丹)
河壩村組織農業(yè)專家指導農戶種植辣椒。(冷大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