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力教學在外語教學中所占的重要位置,為適應中學英語教學、高考改革不斷發(fā)展及中學英語素質教育的需要,對于基礎教育比較薄弱的邊遠山區(qū),加強英語聽力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本文擬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做一探討。
關鍵詞:英語聽力教學;策略;實驗研究
據(jù)有關資料表明,在外語學習中信息獲得的45%在于聽,說占30%,讀占16%,寫占9%。這些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聽力教學在外語教學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隨著我國中學英語教學體制的不斷完善,特別是近年來強調基礎教育要面向 21 世紀,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倡導和重視素質教育,強化英語的社會功能,提高運用語言的意識。因此為適應中學英語教學、高考改革不斷發(fā)展及中學英語素質教育的需要,對于基礎教育比較薄弱的邊遠山區(qū),加強英語聽力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 建立必要的高中英語課堂聽力教學常規(guī)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是通過課文的整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筆頭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從“聽”入手進入實質性教學,無疑是進行聽力教學最為通常且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
(一) 模仿性訓練
把語音學好了,就會嘗到甜頭。讓學生聽錄音帶進行規(guī)范性模仿,接觸標準規(guī)范性的語音語調,力求有一個較好的語音基礎。掌握好單詞發(fā)音、多音節(jié)詞重讀音節(jié)、英美語在發(fā)音上的區(qū)別。
(二) 指導性訓練
指導學生聽課文錄音帶,在聽音過程中完成對課文大意整體的初步理解。
(三) 理解性訓練
用英語解釋生詞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積極詞匯常用用法,即可錄音播放,也可口頭表達或伴隨形體語言,讓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英語釋意做出回答或猜測。
(四) 細節(jié)性訓練
根據(jù)課文中的重點句式、難點或理解測試的需要,借助板書或其他電教媒體,指導學生逐漸深入進行聽力訓練。
(五) 記憶性訓練
英語學習中一重要過程是識記。課文材料在較熟悉的情況下,反復跟讀,印象深,記憶牢、語感強、提高快、效果好,是提高聽力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從“聽”進去到“讀”出來,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去捕捉語言信息。運用“跟讀”形式,學生需要全力集中注意力,就有一個吸收(聽清楚)——儲存(記憶語句、語音語調輕重緩急的體現(xiàn))——反饋(準確完整地背誦)這一過程,整個過程集理解、記憶、表達于一體,是一次高質量的輸出。
二、 聽力教學措施多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端正聽力教學的態(tài)度,不斷探索聽力教學的方法、總結聽力教學的經(jīng)驗、提高聽力教學水平。利用有限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是聽力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因此筆者的做法是:
(一) 聽力材料應緊扣教材
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科書,語言地道、文筆優(yōu)美,內容涉及中外文化傳統(tǒng)背景、英語國家人文景觀、風俗習慣,世界范圍內的科技、教育、歷史、地理知識、日常生活等,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視野。因此聽力材料的選材在筆者看來最好與教科書內容接軌。如張建華所說“教材聽力內容則依據(jù)學生具體水平教師自主選擇”。既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補充和延伸,不斷使知識和語言得以復現(xiàn),便于積累和記憶,也能減少聽力訓練中的盲目性,控制聽力理解難度,樹立學生的成功感。
(二) 因人因材精心設計測試題
常見的檢測題多為填空補缺、選擇,這是測試手段的主流。作為聽力理解的線索,測試題型的不同設計,能從不同角度檢測聽力教學效果,多層次滿足視覺、心理要求,增加聽力教學和訓練的趣味性。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程度的差異,試題設計難易搭配,分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各得其所。
(三) 讓學生參與聽力教學實踐
在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老師的主導應針對學生的實際體現(xiàn)在教學措施的設計上,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在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提高聽能力的技巧上。為使聽力教學穩(wěn)步地發(fā)展,讓學生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舆M取,讓學生參與聽力教學不失為一種重要的舉措。例如可讓語音語調較好的學生朗讀聽力材料,尤其是在情景會話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分角色繪聲繪色地朗讀,錄音播放,會使學生有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其實對于語音并不好或膽小的學生同樣具有吸引力。讓學生參與聽力教學實踐,對參加錄音的同學及全體學生的鼓舞遠遠大于其他別的說教,也符合學生心理特征。
三、 在聽力教學和訓練中對“聽寫”的再認識
在英語學習中,語言信息主要是聲音傳播的。從實踐說,聽和寫都是運用語言的一種技能。聽懂別人的話包括能抓住對方要表達的大意,這是聽的實質。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課堂記筆記、開會記要點,就有從“聽”到“寫”的過程。從英語教學本身而言,把“聽”與“寫”結合起來,又成了一種手段。從質量上來說,從“聽”到“寫”不是簡單的筆頭作業(yè)重復,而是接受一個完整信息的較高要求。一般來說,能看懂才能聽懂,完成一單元學習任務后應該說對該單元學習內容比較熟悉,讓學生聽寫是簡單易行、高質量的聽力訓練,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下所聽的內容,而是貴在接受一個完整情節(jié)聽與寫的全過程,讓學生加強聽的自覺性。
聽寫形式由來已久,遺憾的是在部分中學老師中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或未能長期堅持進行,或者是單一強調學生記憶詞匯而僅僅聽寫單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在教師普遍感到教材教學容量大、教學課時并不充裕的情況下進行聽寫比較費時,但在筆者認為,長期堅持下來,其聽力訓練的收效是非常好的。
總之,聽力訓練是一項長期的教學要求,聽能力的提高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課文教材加一些輔助材料就能解決。陳茹指出:“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要靠平時多聽多讀?!钡粩嗝髀犃虒W規(guī)律,扎扎實實在時間、措施和訓練上得到保證,就能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進步,基本上能夠達到教學大綱和素質教育對高中生聽力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茹.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英語廣場,2012,11(11):159.
[2]張建華.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0(09):40.
作者簡介:
許天汶,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田林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