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化,科學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信息化教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單一地依賴教材進行教學的活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需求,需要充分地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鮮活事物,將課堂理論與生活實際有機的結合,加強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認知和積累,拓展和延伸知識范圍,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適當?shù)膶W習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廣闊性、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課外積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一、 教師扎實的專業(yè)基礎以及寬容的教學態(tài)度是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
教學中,老師應該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內心情感,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和特點,老師要寬容、客觀地去面對,積極培養(yǎng)國家所需人才,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性地鼓勵和引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及學習效率。以讀促寫、以寫引讀,要做到大量閱讀,聯(lián)系對照。大量閱讀就是要多讀,不僅要做到讀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讀的遍數(shù)多,甚至達到熟讀成誦的結果,讓學生去學習理解內容,同時學習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閱讀懂得如何去選材、組材,如何去確定中心,如何去遣詞造句,從而給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要在實踐中勤寫勤練,在寫的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閱讀得還不夠,讓寫為讀引路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學中要注意利用教材,充分發(fā)掘課本教材內容,深入理解課文發(fā)掘課文內容和思想,引導學生朗誦課文,讓學生在深度閱讀中學會思考和創(chuàng)作,同時.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大量的閱讀為寫作積累知識和素材,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教師在讀寫教學中,雖然要充分重視課本教材,要主動發(fā)現(xiàn)和搜集優(yōu)秀的課外文章,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使其在寫作時做到信手拈來,能將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yè)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不斷反省和改進,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改進不足,才能在開闊教師自身眼界以及知識面的基礎上,利用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活躍度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利用簡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增強對課堂教學的掌控程度,還能使學生都處于整體、統(tǒng)一的管理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一項關鍵內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夠健全人的品格。提高學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為關鍵的。針對小學生來講,他們的實際生活經驗和閱歷是非常少的,不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三、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進行分組教學是差異教學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出學習問題類似的學生,進行分組式教學??梢杂行У乜s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差異教學開展的核心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分組,有效地將差異教學在教學中開展開來。同時還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反思的過程是歸納教學經驗,總結教學方式的有效途徑。反思會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發(fā)現(xiàn)和改正,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方式。在教學中會發(fā)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差異教學的水平。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優(yōu)化教學中的不足,努力為學生尋找到一種趨于更好的教學方式。
四、 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口語交際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注重口語交際的實際訓練
對于小學語文交際教學,更多的老師認為口語交際就是平常的口頭作文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給學生安排訓練的理論題目,然后再對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瀏覽性的檢查,這樣沒有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學生缺乏主動性。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只單純地重視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并沒有主動的參與意識,這不僅不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實踐性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設口語交際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在日常交際的活動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行為習慣以及待人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首先,老師要準確理解口語交際訓練的實質內容,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發(fā)揮口語交際的實效性,使學生的交際訓練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要正確理解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將口語交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老師要善于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立激發(fā)口語交際的熱情和興趣,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思維的廣闊性以及發(fā)散性和想象力,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能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教學中老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交流空間。充分的互動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老師可以靈活運用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如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是通過學生間的交流,來達到思想意識交換的目的;也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個主要體現(xiàn)在老師和學生之間角色的互換來進行一種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師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口述的教學過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的活動中。再如集體式互動,集體式互動包括小組學習模式的交流、全班學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會的廣泛交流等有效地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同時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交際方法,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通過傳授口語交際相關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在學生的訓練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地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綜合的、學生能力提升的發(fā)展過程,要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利用社會資源,拓展自身視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課本知識,提高自身語言能力,是我們全體語文教師的重大職責,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支持。
作者簡介:
段雪梅,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