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現階段,我國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獲得了快速發(fā)展,這與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fā)展有著直接關系,而混凝土施工技術又是土建施工質量保證的前提,在土建施工中需要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本文分析的是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通過對混凝土施工基礎材料要求分析,進而分析了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
關鍵詞: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作為一種人工建材,由于其基礎材料來源廣泛、性能可控范圍大、可塑性強、強度大、耐久性強以及施工方便等優(yōu)勢,在不同的工程建設領域中均得到了重要應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我國土建施工取得了重大突破,而這些都需要以混凝土施工技術為前提,本文主要就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基礎材料要求
混凝土作為一種人工石材,其基礎材料包含了膠凝材料、水、粗細骨料、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多種材料共同形成了混凝土,而這些材料是保證混凝土施工技術以及施工質量的前提。所以在施工前期需要保證基礎材料的質量要求。表1所示為混凝土拌合過程中對于水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滿足要求的生活飲用水可用于混凝土的拌合,對于首次使用的地表水或者是地下水需要對水質進行檢測,根據具體要求不同控制好水中相關物質含量,對于不符合檢測要求的水分不能用于混凝土的拌合。比如:未處理的污水、工業(yè)廢水等[1]。
在水泥品種選擇過程中,則需要根據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結構強度、耐久性、使用環(huán)境、經濟性等相關要求,綜合性的確定出水泥混凝土品種以及型號。在粗細骨料方面則主要是合理的控制粗細骨料的繼配比。并對粗細骨料中的含泥量、有害物質含量等進行檢測,確保整個粗細骨料符合質量要求。對于其他外加劑則需要施工的具體需要進行選擇。
二、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一)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對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主要是在實驗室完成,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養(yǎng)護后,通過試驗分析,確定出相關參數,然后將實驗室配合比換算為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在配合設計過程中首先是估算出配合比,根據估算的配合比確定配制強度、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砂石用量等。然后通過試驗對配合比進行調整,此階段主要是在實驗室內完成,最后將其換算為施工配合比。需要注意的是在換算過程中,砂用量中需要考慮砂本身的含水率、石子用量同樣的要考慮本身含水率。
(二)混凝土的拌合
在確定出混凝土的配合比后,需要根據混泥土的配合比完成混凝土的拌合,也就是將一定比例的水、水泥、粗細骨料以及所需的外加劑進行拌合,同時保證拌合均勻度,拌合完成后需要達到混凝土的相關技術指標要求。在拌合過程中應嚴格控制不同材料的用量,保證各項材料用量處于誤差允許范圍內。在拌合過程中先加入石子、然后依次加入水泥、砂等,在混凝土攪拌完成后還需要對相關指標進行檢查,比如混凝土的稠度、坍落度、混凝土的黏聚性、保水性、和易性、含氣量等。通過綜合性的分析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質量要求。
(三)混凝土的運輸
土建施工中采用的混凝土多為商用混凝土,主要通過混凝土攪拌輸送車完成運輸,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應根據運輸距離的長短、外界氣溫變化情況,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做好遮陰或者是保溫工作。避免運輸過程中混凝土性質發(fā)生改變。
(四)混凝土的澆筑
現代土建施工主要是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因而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現場施工機械設備的準備工作,做好現場布料機的安裝和固定,準確好混凝土施工中需要的振動設備,檢查施工前混凝土施工標高控制線是否完成標識。了解天氣變化情況,檢查模板、支架、鋼筋和預埋件等是否達到混凝土澆筑要求。這些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對于保證混凝土施工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到達施工現場的混凝土需要進行檢查,避免出現離析或分層現,并對其稠度、塌落度、溫度等進行檢查。保證符合混凝土澆筑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應和板面保持較近的距離,當混凝土和澆筑區(qū)域的距離較大時,需要借助斜槽、溜管等使得混凝土到達施工區(qū)域,這樣可避免混凝土距離澆筑區(qū)域較大出現的離析現象。對于豎向混凝土結構在澆筑前,可在澆筑區(qū)域的底部使用相同的水泥砂漿進行填入,厚度控制在50-100mm?;炷烈朔謱訚仓?,嚴格控制每層混凝土澆筑厚度,通常澆筑厚度可控制在300mm-500mm,在澆筑過程中,如果水平結構混凝土厚度大于500mm,此時可按照1:6的坡度實施分層澆筑,整個澆筑過程應保持連續(xù),避免中間隨意中斷,在澆筑的同時應及時振搗,根據制定的技術措施保證振搗質量。
三、結語
混凝土施工在土建工程建設中較為常用,在具體應用前需要做好基礎材料的質量控制,同時嚴格遵守混凝土施工技術操作流程實施施工。
參考文獻:
[1]陳振.淺談土建施工建設中混凝土施工技術[J].民營科技,201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