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何黎
上班族父母如何關愛寶寶
文_何黎
當36歲的律師莎拉(Sarah)夜里聽到3歲的女兒喊保姆的名字時,她震驚了:“我心想:‘我的孩子愛保姆勝過愛我?!?/p>
但另一方面,女兒生病時莎拉感到的極度焦慮,讓她如釋重負地交出責任。她很快意識到,自己永遠不會喜歡全天候照顧自己的小孩。她解釋說:“我不會說我期待回去上班,但我確實期待有什么事能讓我離開他們?!?/p>
莎拉說,當年她的母親給她灌輸了一種“我不重要”的感覺,她希望通過提供關愛和有規(guī)律的日常生活,她的女兒不會受這種感覺的折磨。
據(jù)心理治療師表示,薩拉擔心自己在無意中重復忽視型育兒模式。嬰兒和幼兒需要成年人悉心呵護,這一過程被稱為“依戀”。
這一理論已獲得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和生物化學的認可,它解釋了父母與嬰兒之間的早期互動對孩子的情緒健康有持久后果。
人生的最初幾年對塑造和發(fā)展兒童的“社會腦”(social brain)——情感資源建立于此——至關重要。一個嬰兒身邊若能有關懷其感受和體驗的成年人陪伴,將為孩子學習調(diào)節(jié)情緒、與人交往和應對壓力提供基礎。
如果早期依戀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們可能會變得好斗、害羞或粘人。在極端情況下,不充足的早期照顧可能導致反社會行為、上癮,以及人格障礙。
雇主可以采取更多行動支持上班族父母。律師莎拉認為,許多管理人員對彈性工作政策只是說說而已。她說:“他們會讓你去觀看校園表演,但私底下他們對你錯過了那次會議耿耿于懷?!?/p>
心理治療師萊納·科塔里-蘇厄德(Leena Kothari-Seward)是“馬賽克執(zhí)行訓練”的創(chuàng)始人,她認為科技進步和留住優(yōu)秀員工的需要,已經(jīng)促使雇主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但她建議雇主再進一步,用績效目標(而不是待在辦公室的時間)來衡量員工表現(xiàn)。
科塔里·蘇厄德建議,雇主向懷孕期間以及回來工作的父母提供輔導,經(jīng)理和父母需要就公司能夠現(xiàn)實地提供什么進行艱難的談話。
知名兒童心理分析學家、倫敦Anna Freud Centre首席執(zhí)行官彼得·福納吉(Peter Fonagy)教授稱,上班族父母可以放心,多名照顧者不一定妨礙孩子的發(fā)育。
他說,良好的依戀有賴于關心的質(zhì)量而不是數(shù)量。雖然父母和大家庭成員可能更有積極性,但其他照顧人員可以提供嬰兒所需的依戀體驗,而這不一定會破壞孩子與父母的親情關系。
研究表明,建立親情最好的時間是夜間,就發(fā)生在寶寶以及寶寶醒來時陪在身邊的人之間。
福納吉教授說:“即使陪護人員有變,只要他們足夠了解這名嬰兒,敏銳地作出回應……重要的是關注質(zhì)量?!?/p>
他認為不能指望一個人能提供一個嬰兒大腦所需要的一切,還需要一個體諒的社交網(wǎng)絡?!皩嶋H上促進嬰兒發(fā)育的不是親情關系的質(zhì)量,而是環(huán)境的質(zhì)量。 ”
他表示,依戀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照顧和保護?!八鼤蔀橹С秩祟愋撵`的發(fā)展——能夠描述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能夠預料其他人的感覺和想法,能夠進行社會合作——這些事情都依賴于依戀關系?!?/p>
過去,可能是4個成年人照顧一個嬰兒,如今人們的預期不同。他表示:“就生物學而言,我們的設計并不包含休長假照顧孩子。(歷史上)你會指望整個村子照顧孩子?!?/p>
嬰兒出生后,經(jīng)常能夠喚醒父母自己在嬰兒期的感受。如果父母遭遇過依戀障礙,那么他們更有可能把嬰兒的哭鬧錯誤理解為寶寶對他們不滿。如果父母的回應是負面的,那么這個嬰兒可能會感覺沮喪和不安全,于是這個周期將延續(xù)到下一代。
一位男子來尋求心理治療,他把自己缺乏信心和擔心被拒的情緒,歸結(jié)于他的媽媽在生下他6周后就重返工作崗位,把他交給一個接一個保姆照顧,導致他缺乏關愛。
其后果是,他一輩子都在竭力爭取其他人的好感,頻頻選擇容易建立、但最終令人不滿意的個人和職業(yè)關系,因為他擔心自己被拒。
他表示:“我工作非常努力,這與我的事業(yè)成功無關,而是因為我擔心我可能會像小時候我在潛意識層面感覺被媽媽拒絕一樣被公司拒絕。”
在他女兒出的情感暴露出來。接著,他明白了,工作可能是讓父母擺脫孩子到來可能觸發(fā)的難以處理的情緒的一種方式。
“當我早晨上班,讓她抱抱我時,她卻走到我太太身邊,我仍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傷害,我需要小心提防不讓自己感覺被拒,否則你就是在讓一個18個月為成年人的情緒負責。”
福納吉教授認為,工作和家庭生活不應該是水火不容的,遠程辦公和技術可以發(fā)揮一定作用。他表示:“創(chuàng)造財富并非照顧下一代的唯一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