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玄
越南《國朝刑律》與《大明律》中反貪內(nèi)容比較研究
潘玉玄
越南后黎時期的《國朝刑律》與大明王朝的《大明律》是中越古代時期非常重要的兩部法典。經(jīng)過考證,明黎兩朝的兩部法律都有比較多的與反腐懲貪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其中,《大明律》有95條,《國朝刑律》有76條。將《國朝刑律》與《大明律》中反貪條例做比較研究,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通過這樣的比較,希望能夠?qū)蓢糯鷷r期反貪立法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黎初;《國朝刑律》;《大明律》;反貪;比較研究
《大明律》于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初年開始編修,是最能體現(xiàn)明朝立法成就的重要法典。它的制訂始于吳元年(1364),經(jīng)過洪武七年(1374)、洪武二十二年(1389)和洪武三十年(1397)的三次修訂,最終完成。這是一部無論體例和內(nèi)容都較唐宋律有所突破和發(fā)展的封建法典。
《大明律》共分30卷,篇目有名例1卷,以及吏律2卷、戶律7卷、禮律2卷、兵律5卷、刑律11卷、工律2卷,共460條。
《大明律》中有關(guān)貪污罪與反貪的條律較多。明代法律沿襲《唐律》也設立“六贓”名目,①“六贓”指《唐律》規(guī)定的六種非法獲取公私財物的犯罪。唐律要求官吏廉潔奉公,嚴懲利用職權(quán)謀取私利或貪贓枉法的行為。在量刑上,對于官吏以權(quán)謀私、貪贓枉法的行為,唐律中均規(guī)定了較常人犯財產(chǎn)罪更重的刑罰。但有所改動?!短坡伞穼⒇澪凼苴E歸納為六種形式: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受所監(jiān)臨、強盜、竊盜、坐贓。而《大明律》的“六贓”為監(jiān)守贓、常人贓、竊盜、枉法贓、不枉法贓、坐贓,特別將“監(jiān)守贓”定為“六贓”之首。明律對貪贓行為的懲處比較嚴明。如對“監(jiān)守自盜倉庫錢糧”一條規(guī)定:“凡監(jiān)臨主守,自盜倉庫錢糧等物,不分首從,并贓論罪……一貫之上至二貫五百文,杖九十。五貫,杖一百……二十五貫,杖一百、流三千里。四十貫,斬?!雹凇洞竺髀伞?,懷效鋒點校,遼沈書社,1990年,第137頁,第185頁。
《大明律》將這六種貪贓罪繪制成圖標于律文之首,以示重懲貪墨的決心。更特殊的是,為使懲貪有法可依,《大明律·刑律》中專設《受贓》一篇,分為11條:
(1)官吏受財:“凡官吏受財者,計贓科斷”,分為無祿人與有祿人兩種,行為也分枉法不枉法而科罪。
有祿人受財枉法,“贓各主者,通算全科”,即按受贓總數(shù)科刑:一貫之上至五貫,杖八十。五十貫,杖一百,流兩千五百里。八十貫,絞。若受財不枉法,“贓各主者,通算折半科罪”,即按受贓總數(shù)之半科刑:一貫之上至一十貫,杖七十;到一百二十貫,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無祿人受財枉法,一百二十貫,絞。若不枉法,一百二十貫之上,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當然對“行賄”者也予治罪,只不過治罪較輕,最嚴重的打一百杖。律曰:“說事過錢者,有祿人,減受錢人一等;無祿人,減二等,罪止杖一百,各遷徙;有贓者,計贓從重論?!雹邸洞竺髀伞?,懷效鋒點校,遼沈書社,1990年,第137頁,第185頁。
(2)坐贓致罪:“凡官吏人等,非因事受財,坐贓致罪”與不枉法贓同,也是“通算折半”,一貫之上至一十貫,笞三十;一百貫,杖六十,徒一年;四百貫,杖九十,徒二年半;五百貫以上,罪止杖一百,徒三年。①《大明律》,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3)事后受財:“凡有事,先不許財,事過之后而受財,事若枉斷者,準枉法論,事不枉斷者,準不枉法論?!雹凇洞竺髀伞罚?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4)有事以財請求:“凡諸人有事,以財行求得枉法者,計所與財,坐贓論。若有避難就易,所枉重者從重論。其官吏刁蹬,用強生事,逼抑取受者,出錢人不坐。”③《大明律》,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5)在官求索借貸人財物:“凡監(jiān)臨官吏挾勢及豪強之人求索借貸所部內(nèi)財物者,并計贓,準不枉法論。強者,準枉法論。財物給主。若將自己物貨散與部民,及低價買物,多取價利者,并計余利,準不枉法論。強者,準枉法論。物貨價錢,并入官給主。若于所部內(nèi)買物,不即支價,及借衣服器玩之屬,各經(jīng)一月不還者,并坐贓論。若私借用所部內(nèi)馬、牛、駝、騾驢及車船、碾磨、店舍之類,各驗日計雇賃錢,亦坐贓論。追錢給主。若接受所部內(nèi)饋送土宜禮物,受者,笞四十;與者,減一等。若因事而受者,計贓以不枉法論。其經(jīng)過去處,供饋飲食及親故饋送者,不在此限。其出使人,于所差去處,求索借貸,賣買多取價利及受饋送者,并與監(jiān)臨官吏罪同。若去官而受舊部內(nèi)財物及求索借貸之屬,各減在官時三等?!雹堋洞竺髀伞?,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6)家人求索:“凡監(jiān)臨官吏家人,于所部內(nèi)取受求索借貸財物及役使部民,若賣買多取價利之類,各減本官罪二等。若本官知情,與同罪。不知者,不坐?!雹荨洞竺髀伞罚?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7)風憲官吏犯贓:“凡風憲官吏受財,及于所按治去處求索借貸人財物,若賣買多取價利及受饋送之類,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雹蕖洞竺髀伞?,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8)因公擅科斂:“凡有司官吏人等,非奉上司明文,因公擅自科斂所屬財物,及管軍官吏、總旗、小旗科斂軍人錢糧賞賜者,杖六十。贓重者,坐贓論;入己者,并計贓以枉法論。其非因公務科斂人財物,入己者,計贓以不枉法論。若饋送人者,雖不入己,罪亦如之?!雹摺洞竺髀伞罚?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9)私受公侯財物:“凡內(nèi)外各衛(wèi)指揮、千戶、百戶、鎮(zhèn)撫、總旗、小旗等,不得于私下或明白接受公侯所與寶鈔、金銀、段疋、衣服、糧米、錢物。若受者,軍官杖一百,罷職,發(fā)邊遠充軍??偲臁⑿∑?,罪同,再犯處死。公侯與者,初犯、再犯,免罪附過;三犯準免死一次。若奉命征討,與者、受者,不在此限。”⑧《大明律》,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10)克留盜贓:“凡巡捕官己獲盜賊,克留贓物不解官者,笞四十;入己者,計贓,以不枉法論。仍將其贓并論盜罪。若軍人、弓兵有犯者,計贓雖多,罪止杖八十?!雹帷洞竺髀伞?,第1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11)官吏聽許財物:“凡官吏聽許財物,雖未接受,事若枉者,準枉法論;事不枉者,準不枉法論,各減一等。所枉重者,各從重論?!雹狻洞竺髀伞罚?86頁,第187頁,第187頁,第188頁,第188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89頁,第190頁,第190頁。
除受贓一篇的專章規(guī)定之外,明律還在其他篇章設置關(guān)于懲貪條目。據(jù)筆者統(tǒng)計,《大明律》中有關(guān)官吏貪贓行為與處罰形式大概有90多條,如表1:
表1 《大明律》有關(guān)官吏貪贓行為與處罰形式的條目
各篇章有關(guān)貪贓與處罰貪贓行為的條目,可見如下的圖1:
圖1 《大明律》各篇章有關(guān)官吏貪贓行為與處罰形式的內(nèi)容?圖1各部分內(nèi)容解釋:A.名例律有關(guān)論犯贓罪的基本原則;B.利用辦卷宗而受賄;C.利用管理戶口、民丁、軍人而貪污;D.利用管理田地、征收稅糧及賦役而貪贓;E.利用管理官物而克扣財物、坐贓;F.利用職責而監(jiān)守自盜;G.利用職權(quán)而受財枉法、敲詐勒索;H.利用管理刑獄而犯贓。
以上的表格不難看出《大明律》有關(guān)處罰官吏犯贓的條款比較多,且較全面,在各個方面(人口與土地管理、稅役、刑獄等)各個角度(民事、行事)都有相關(guān)條目,對貪官污吏非法占有財物或獲取利益的形式和手段,對變相的貪贓行為也作出了嚴格規(guī)定。《大明律》的相關(guān)條款作為明朝反貪的重要法規(guī)文本,與《御制大誥》一起,形成了明初比較完善的反貪法律體系。
推行反貪政策,一定要有懲貪法規(guī)。出于這樣的認識,黎圣宗努力完備法律體系,制定了許多關(guān)于防、懲貪污的規(guī)定。越南后黎朝初期,為了鞏固制度和管理社會,黎圣宗皇帝一登基就令朝臣編寫法典。洪德十四年(1483),皇帝批準頒行《國朝刑律》(也稱《黎朝刑律》或《洪德律》),共722條。這部法典分門別類包括刑法、民事、婚姻、家庭法等,分為6卷13章,包括名例章、衛(wèi)禁章、違制章、軍政章、戶婚章、田產(chǎn)章、通奸章、盜賊章、斗訟章、詐偽章、雜律章、捕亡章、斷獄章。
表2 《國朝刑律》有關(guān)懲罰官吏貪污受賂的條目
《國朝刑律》中70多條關(guān)于懲貪的內(nèi)容,反映的方面較多,如:綜觀于處罰受賄、行賄者,上級受賄,縱容下級枉法,敲詐勒索良民而受財、受賄而縱容罪犯,受錢而脫免兵役,盜出財物,私借官物或克扣稅糧財物等。其具體內(nèi)容分布在各章,統(tǒng)計如下圖2:
以上的表格可見,有關(guān)貪污受賄各種行為在《國朝刑律》中最多分布于違制章,次于雜律、戶婚、斷獄章。雖然后黎朝法律中未設“受贓”專篇,但是關(guān)于懲貪的規(guī)定內(nèi)容比較豐富,大體上通過以下內(nèi)容反映:
圖2 《國朝刑律》各篇章有關(guān)懲罰官吏貪污受賂的條目①圖2各部分內(nèi)容解釋:A.綜觀于處罰受賄、行賄者;B.官吏受賄、結(jié)黨營私危害朝廷;C.受賄枉法,保舉不當;D.上級受賄,縱容屬級枉法;E.倚官挾勢、敲詐勒索良民而謀取利祿;F.受財而縱容罪犯、制造冤假錯案;G.受財而脫免兵役、放縱軍隊;H.盜出財物、利用職權(quán)私奪公物;I.借公行私、克扣工糧、私借官物。
(1)受賄與行賄者俱罰,刑罰輕重以犯罪程度定罪。對于受賄者,《違制章》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諸官司受賂枉法,自一貫至九貫,以貶、罷論。十貫至十九貫,以徒、流論。二十貫以上者,斬。即勤貴才士涉于入議者,受賂一貫以上至九貫,罰錢五十貫。受賂十貫至十九貫以上者,罰錢六十貫到一百貫。二十貫以上者,以徒論,所受之贓各倍一分入官?!雹谠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
不僅受賄者被懲罰,行賄者若有事以財請求,故意枉法也被處罰。若由冤枉而行賄可以考慮減罪?!哆`制章》第四十四條載:“諸送賂之人,審本事而情有曲者,依本事斷罪。其有冤害欲求脫免者,論減。即非己事為他人送者,減受者二等。所屬浸潤官長者,與同罪。其所送之贓并入官?!雹墼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
(2)倚官挾勢、敲詐勒索良民而謀取利祿。這類內(nèi)容是《國朝刑律》有關(guān)懲罰貪腐的條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占了總共76條當中的22條。對任何威脅、強行侵占公私財物的官吏都處罰不貸?!峨s律章》第八十條載:“諸管軍民,無故行下所管鄉(xiāng)村,及令妻妾家往來,假以買賣為由因而攬擾軍民,按受饋遣者,以貶、罷論。通告得實者,賞依輕重?!雹茉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第八十六條也載:“諸管軍民官及權(quán)要之家,求索借貸部內(nèi)財物者,以枉法論,追原物還主。即將己物散與部民而多取價息者,罪亦如之,原物入官?!雹菰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
對于將領(lǐng)在各藩鎮(zhèn)內(nèi)敲詐勒索良民,取其財物,也會被處罰,并對良民進行賠償?!哆`制》第六十七條載:“諸藩鎮(zhèn)將帥,赴本鎮(zhèn)州縣妄索唱吔錢者,貶三資,增倍一分還民。宗室二品以上,罰錢一百。其家隸騷擾者,別論。即招論攻討化蠻獠而擅破內(nèi)屬縣埸掠,取人畜產(chǎn)財物者,以貶、徒論,倍一分還之。”⑥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
對于主持刑獄的官吏,若對犯人強行索錢,犯罪行為輕的會被貶職,重的會被徒、流或被判死刑。《斷獄》第四十七條載:“諸追勾監(jiān)吏,取人家財物輕者,貶三資;重者,徒犒??;致破產(chǎn)者,徒種田兵;使村社破壞者,以流死論,并倍償一分。即無本司印帖而擅行追勾者,貶二資;無罪者,貶三資。綠取財物及致破產(chǎn)者,并加有帖二等?!雹咴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河內(nèi):國家政治出版社,1995年,第74頁,第74頁,第215頁,第217頁,第81頁,第240頁。獄官若有強行索錢行為或故意貪贓枉法,一般都被嚴厲處罰:“諸王守受因財物而導令翻異,通傳言語有所增減者,以枉法論。”①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針對融資難,稅務部門可以提供哪些幫助?”“民營企業(yè)如何真正享受到稅收優(yōu)惠政策?”在近日省稅務局舉辦的“問需求、查短板、幫發(fā)展”民營企業(yè)座談會上,稅務部門與20戶民營企業(yè)、相關(guān)機構(gòu)面對面,問計問需問效,聽心聲、優(yōu)服務、話發(fā)展。
對于各地方的吏胥,自管城州縣人至河道官員或管監(jiān)市場人等,若故意利用職權(quán),橫行霸道而受財物,都被貶職,并賠償或償還老百姓?!秶搪伞酚斜容^多關(guān)于此內(nèi)容的條律:
《衛(wèi)禁章》第二十三條:“諸守關(guān)者……及蠻獠過關(guān)而索唱吔錢者,貶二資,倍一分還之?!雹谠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違制章》第八十八條:“諸挖渠、港監(jiān)、筑關(guān)塞,若隱匿人夫,要索財物者,以貶、徒論,倍一分還民?!雹墼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違制章》第九十條:“諸市監(jiān)(謂京城內(nèi))妄索節(jié)料錢者,笞五十,貶一資??翚J者,貶二資,失所監(jiān),倍償錢物還民,罰錢?!雹茉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戶婚章》第四十三條:“諸管輸課稅過期不納,以貶、罰論。即庫司除稅制外,妄要索者,以貶、徒論,倍一分還民?!雹菰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雜律章》第二十三條:“諸津濟之處,應造置橋航船棧,而不造置及擅移橋濟者,監(jiān)當官,杖六十;使停行人者,杖八十。若無故留難要取財物者,杖如之,還其財物?!雹拊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3)借公行私、克扣工糧、私借官物。關(guān)于其內(nèi)容,后黎朝法律規(guī)定比較具體。犯此罪最多的官員一般是管倉庫官員?!峨s律章》第十一條載:“諸出納官物給受有違者……貶一資,計所欠刺還官。主司隱而不言,笞五十,過者以貶、罰論。即庫出折令受給出者,作交須文字著數(shù)多而所出給數(shù)少以徒論,倍償如法?!雹咴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鶎痈鬣l(xiāng)村里,征收糧稅的吏胥若蓄意克扣工糧,路、縣、社官都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輕重而論罪:“諸奏上渠塘、沙洲及各項稅簿,以多為少,以熟為荒,以上則為下則,增減變易以致虧官損民者,路、縣、社官各依所增減変易事情輕重給罪,并以隱官物論。省、院官批簿誤失檢查者,并以罰論。即容奸者,與同罪。”⑧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官軍將領(lǐng),利用管軍職責而損公肥私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對此類行為,《國朝刑律》有幾條律規(guī)定處罰,如《軍政章》第一條載:“諸將校管軍自三萬人以下,五十人以上……損軍財及勝削親財、管私廢公,輕者,以貶、罷論;重者,以徒、流論。即臨時對頭敵,不分輕重,皆斬?!雹嵩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盾娬隆返谑邨l也規(guī)定:“諸將校不勤訓練,私以軍人充家役,及規(guī)財以朘削者,輕者,以貶、徒論;重者,以流論。抄軍、抄隊正、副伍長隱蔽軍人……及親財朘削,輕者,以流論;重者,以死論,追功傭錢依律?!雹庠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4)盜出財物、利用職權(quán)私奪公物。在黎朝刑律中,盜出財物、利用職權(quán)私奪公物也是典型的貪污行為。為了私奪國家財產(chǎn),犯罪手段較多。后黎朝法律也根據(jù)具體犯罪情形而有不同的懲罰規(guī)定。
《國朝刑律》雖然未提出“竊罪論”的內(nèi)涵,但也將某些行為列入盜出財物罪。如這樣的犯罪情節(jié):“諸官物有封印,不請所有官司而主典擅開者,以杖、貶論。即有所變易及損失者,以盜官物論?!?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若監(jiān)臨、管庫官員盜竊財物,律規(guī)定按盜竊罪論:“諸監(jiān)臨、主守自盜者,以凡盜論,倍贓二分?!?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黎朝刑律對盜出國倉,特別是盜竊軍糧處罰比較嚴厲,一般盜出軍糧,對軍政影響較大的行為,都依軍法處死?!盾娬隆返谌畻l規(guī)定很明確:“諸行軍時,發(fā)運官次期致絕糧者,以軍法論;道失官糧器物者,償本分;隱盜者,斬,倍償二分。”?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征收糧稅的官員,若征收期滿不入庫,故意侵吞公款的,會被判徒或流罪?!哆`制章》、《戶婚章》和《田產(chǎn)章》都有關(guān)于處罰盜竊國家糧稅行為的規(guī)定,如《戶婚章》第四十四條載:“諸追征課稅,及應入官物已在征者手而經(jīng)期不納者,二月三月,謂之隱匿;四月以上,謂之盜。隱匿一貫,貶一資。十貫,貶二資。三十貫,貶三資。五十貫,徒犒丁。一百貫,徒象坊兵。二百貫,徒種田兵。三百貫以上,流近州,盜論,倍贓二分?!?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獄官處理刑案時也常常盜出財物。比如刑官征收犯人財產(chǎn)入庫而隱藏為自已財產(chǎn),《國朝刑律》也列入盜竊罪論:“諸刑獄官、斷獄,有應還官及沒入田產(chǎn)而不還、不沒入者,以隱匿罪論,減二等……若已還官,沒入而不具狀選上藏庫司者,罰錢三十貫,獄掾貶一資。入己者,以盜論?!?越南史學院:《國朝刑律》,第226頁,第57-58頁,第87頁,第87頁,第124頁,第202頁,第199頁,第136頁,第102頁,第106頁,第198頁,第161頁,第109頁,第124-125頁,第236頁。
通過上面分析,黎圣宗時期的《國朝刑律》有關(guān)懲罰貪污受賄的規(guī)定比較廣闊。所以黎朝刑律目前可算是越南歷史上第一部反貪法典,對越南現(xiàn)在的立法還有寶貴的借鑒價值。
從反貪立法角度來看,為了有反腐懲貪的合法工具,明太祖與黎圣宗都努力設立法律體系,制定了許多關(guān)于防、懲貪污腐敗的規(guī)定。
《大明律》和《國朝刑律》兩部法典都有比較多的規(guī)定反腐懲貪的內(nèi)容。如前所述,《大明律》有95條,《國朝刑律》有76條與懲罰貪官污吏有關(guān)。其涉及范圍包括利用職權(quán)受賄枉法,倚官挾勢、敲詐勒索良民而謀取利祿,利用職權(quán)私奪公物、克扣工糧、私借官物等行為。
考察《大明律》和《國朝刑律》的內(nèi)容不難發(fā)現(xiàn),兩部法典都規(guī)定受賄與行賄者一并懲罰,刑罰輕重依據(jù)犯罪情況。
對受賄者和行賄者,刑罰限度基本上有按“凡官吏受財者,計贓科斷”的原則,根據(jù)不同的犯罪限度而規(guī)定不同的刑罰,犯輕罪者罰杖,罷職;重罪者罰徒、流罪或者死刑。值得留意的是,兩部法典不僅處罰受賄者,對行賄者和其他腐敗行為的懲罰也都有規(guī)定。如《大明律》中的“有事以財請求”一條曰:“凡諸人有事,以財行求得枉法者,計所與財,坐贓論。若有避難就易,所枉重者,從重論?!雹佟洞竺髀伞?,第187頁,第6頁,第185頁。
與之對應,《國朝刑律》中也提到“諸送賂之人,審本事而情有曲者,依本事斷罪。其有冤害欲求脫免者,論減。即非己事為他人送者,減受者二等。所屬浸潤官長者,與同罪。其所送之贓并入官?!雹谠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75頁,第38頁。
若行賄者有事以財請求,故意枉法,論重罪,若由冤枉而行賄但不枉法,可以考慮減罪。這足見兩朝兩部法典對懲罰腐敗是比較細致全面的,處罰量刑基本上包括五種,輕是貶職,罰笞或杖罪,重是徒流遠方或死刑。
在處罰的基本原則上,兩部法典都規(guī)定貪污腐敗等行為不許按“八義”減罪。比如《大明律·名例律》“應議者之父祖有犯”一條曰:“凡應八議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及子孫犯罪,實封奏聞取旨,不許擅自勾問。若奉旨推問者,開具所犯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奏聞,取自上裁……其犯十惡反逆緣坐,及奸盜殺人、受財枉法者,不用此律。其余親屬、奴仆、管莊、佃甲,倚勢虐害良民,凌犯官府者,加常人罪一等,止坐犯人,不在上請之律?!雹邸洞竺髀伞?,第187頁,第6頁,第185頁。
《國朝刑律》中《名例章》第五條也提到:“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犯死罪者,上請;流罪以下減一等。其犯十惡、殺人、禁內(nèi)奸、官殿內(nèi)盜略人、受賂枉法者,不用此律?!雹茉侥鲜穼W院:《國朝刑律》,第75頁,第38頁。
以上的例證說明,兩朝法律都對貪污受賄行為有比較嚴格的處罰標準,這也反映出兩位皇帝以法律為工具,打擊貪污腐敗的決心。
與兩國的前代相比,《大明律》和《國朝刑律》中有關(guān)的反貪條例數(shù)量都超過之前各朝的法律。雖然沒有專門的反貪律法,但是《大明律》的反貪內(nèi)容還是比《唐律》《元律》豐富得多,具體得多。而將越南后黎朝的《國朝刑律》與陳朝的刑律相比,情況也一樣。
關(guān)于懲治貪污腐敗的刑罰限度,在兩國的兩部法典中,懲罰貪污賄賂等行為都有五刑,最重的刑罰都是絞或斬,刑罰限度區(qū)別不大。在《國朝刑律》與《大明律》中,對貪贓行為的懲處主要處以錢贖罪、貶職、罷職或者罰榱、仗、徒、流等,犯重罪者才處死。
比如《大明律》中的《官吏受財》一條曰:“凡官吏受財者,計贓科斷”;有祿人,受財枉法者“一貫以下,杖七十。一貫之上至五貫,杖八十……五十貫,杖一百,流兩千五百里。五十五貫,杖一百,流三千里。八十貫,絞……”⑤《大明律》,第187頁,第6頁,第185頁?!秶搪伞芬矊V賂受財者判死刑。律中規(guī)定,諸官司受賂枉法二十貫以上,處斬。
表3 《國朝刑律》中反腐懲貪處以死罪條目
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國朝刑律》的76/722條與反腐懲貪內(nèi)容有關(guān)中,只有10條提到死罪,具體如下:
以上的統(tǒng)計跟《大明律》中懲罰貪污腐敗的限度也差不多,因為在《大明律》的95/460條與反腐懲貪內(nèi)容有關(guān)中,只有9條直接提到刑罰處死,具體如下(表 4):
上表反映《大明律》中,對犯貪污賄賂等行為,重者處斬,其次處絞。這處罰量刑與《國朝刑律》基本沒有什么大區(qū)別。①實際上,除了“律”,明太祖還頒行“誥”,甚至以誥代律處理貪污案。明太祖時期的《御制大誥》以“法外用刑”為主要思想之一,對貪污行為大部分采用十多種酷刑。這只要考究形式方面足見明朝反貪法規(guī)比后黎朝嚴酷許多。
表4 《大明律》最高的處罰量刑
雖然如此,《大明律》與《國朝刑律》中的反貪立法還有小異。關(guān)于反腐懲貪立法的完備性,雖然明朝和后黎朝都沒有一部專門的反貪法典,但是將《大明律》和《國朝刑律》兩部法典的結(jié)構(gòu)作比較,則可知《大明律》的分類比《國朝刑律》更加具體和完善?!洞竺髀伞方Y(jié)構(gòu)上形成了吏律、戶律、禮律、刑律等,表明其立法程度比《唐律》有進一步發(fā)展。后黎朝的法律參考唐律、明律的立法精神,但主要還是借鑒《唐律》的結(jié)構(gòu),②與《唐律》相比,《國朝刑律》有9章同名包括名例章、衛(wèi)禁章、戶婚章、盜賊章、斗訟章、詐偽章、雜律章、捕亡章、斷獄章,另外《國朝刑律》還有4章與《唐律》區(qū)別,是違制章、軍政章、田產(chǎn)章、通奸章。分為名例、衛(wèi)禁、違制、軍政、盜賊、斗訟、斷獄等共13章,所以《國朝刑律》不及明律完備是可以理解的。
反腐懲貪內(nèi)容相比,《大明律》對“六贓”的罪名規(guī)定比較具體。《大明律》的《刑律》中還專設《受贓》一篇(共11條)對貪污腐敗行為和貪污罪的處理進行了規(guī)定。這比后黎朝的《國朝刑律》完備許多。以比例計亦不難發(fā)現(xiàn),《國朝刑律》中懲罰貪污、賄賂的條例比例也比《大明律》少。《大明律》一共460條,其中有關(guān)反腐懲貪的內(nèi)容有95條,占到總數(shù)的約五分之一。而《國朝刑律》一共有722條,與防治貪污腐敗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只有76條,僅占約十分之一。這么看來,《大明律》中對反貪立法還是比《國朝刑律》完備。
以“重典治吏”為治國方略,明黎兩朝都想用刑律解決好官場腐敗問題。在兩部法典中都有比較多的規(guī)定與反腐懲貪的內(nèi)容有關(guān)。除了在處罰原則、刑罰限度上不少相同點外,兩部法典在反腐懲貪立法的完備性和實際實施過程還有差異。通過考研《國朝刑律》與《大明律》中反貪的內(nèi)容可見,在一場打擊貪官污吏的長期斗爭中,要特別注意完善反貪立法和反貪機制。以史為鑒,其歷史經(jīng)驗對中越兩國至今的反腐敗立法,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責任編輯:孟鐘捷)
潘玉玄,越南河內(nèi)師范大學歷史學系講師,兼任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