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嬋
遵義市播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貴州遵義 563100
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評估與護理
向光嬋
遵義市播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貴州遵義 563100
目的:分析研究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與護理體會。方法:選取本院從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5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個組別,一組為觀察組,一組為對照組,每組25例患兒。兩組患兒除了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外,觀察組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藍光燈治療方法,對照組的患兒采用冷光源藍光燈進行治療,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通過對兩組患兒的療效進行對比研究,其中采用冷光源藍光燈進行治療的觀察組的血清膽紅素濃度下降幅度要大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副作用要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冷光源藍光燈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相比于傳統(tǒng)藍光燈治療療效更好,且副作用小,減少相應的護理工作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冷光源藍光燈;新生兒黃疸;效果評估
黃疸在臨床中屬于新生兒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患病率高達 50%以上。黃疸一般多發(fā)于早產(chǎn)兒或者足月新生兒,主要是由于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的代謝發(fā)生異常,從而導致新生兒的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異常增高造成的[1]。黃疸對于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有著巨大的威脅,致死率較高,同時會造成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對患兒家庭造成巨大的打擊和負擔。目前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主要以光療效果最好,也是目前臨床中的主要治療手段。冷光源藍光治療是傳統(tǒng)藍光燈治療的新一代治療方法,在臨床中有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由于產(chǎn)生的熱輻射低,因此對于患兒的皮膚損傷小,帶來的毒副作用也比較輕。本課題研究主要對冷光源藍光燈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與護理進行研究,作如下報道。
主要選取本院從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共50例,其中包括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為2-32天,評價年齡為(13±3.2)天,50例患者中包括早產(chǎn)患兒12例,足月患兒37例,過期患兒1例。所有的患兒均經(jīng)過本院的檢查確診為黃疸,所有患兒的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藍光燈進行照射治療,觀察組的患兒采用最新的冷光源藍光治療燈進行照射治療。在對患兒進行照射治療時,均對患兒的敏感部位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主要包括患兒的眼部、會陰部、肛門部,其中眼部用眼罩保護,會陰部與肛門部用黑布遮蓋。兩組患兒每次治療間隔為8-10小時,每次治療時間為12小時以上,治療8天。
1.2.2 護理方法
治療前護理:檢查冷光源藍光燈,并且檢查患兒病房的溫度、空氣質(zhì)量、在治療箱內(nèi)布置軟布為患兒的治療進行準備。
治療時護理:在進行治療時,需要讓患兒的頭偏向一側,并定期進行檢查,避免患兒出現(xiàn)口鼻向下造成患兒的窒息;調(diào)整患兒的頭部與藍光燈的距離,避免患兒頭部過于接近藍光燈;在進行治療時定期檢查并記錄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間隔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保持治療箱內(nèi)的溫度與濕度,確保其濕度保持在50%-70%之間;醫(yī)護人員定期對患兒的體位進行調(diào)整,以保證治療效果。
治療后護理:在患兒結束治療后,護理人員應當輕柔地將患兒抱出,依次輕輕去除患兒的眼罩等保護措施,對患兒的皮膚進行檢查,看是否有受損或感染現(xiàn)象;對患兒病房以及治療箱進行消毒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分別記錄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與治療后患兒的血清膽紅素的濃度變化情況,詳細的血清膽紅素濃度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膽紅素濃度比較
通過上表可知,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后,兩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的濃度均明顯下降,其中觀察組的患兒在治療48小時與治療96小時后的血清膽紅素的下降水平要高于對照組的患兒,治療效果更好(P<0.05)。同時,通過對治療中與治療后的觀察,觀察組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也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患兒。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中屬于一種新生兒常見的病癥,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主要以快速降低血清膽紅素為主,光療在臨床中應對新生兒黃疸有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其原理是通過光學儀器,釋放治療波譜,改變新生兒的血清膽紅素的結構特征,從而使其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2]。
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多是采用藍光燈進行照射治療,但是在長期的醫(yī)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用藍光燈進行新生兒黃疸治療有著較為明顯的缺陷,主要包括三方面內(nèi)容:第一,傳統(tǒng)的藍光燈光照強度較低,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光照強度會逐漸降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第二,傳統(tǒng)的藍光燈會產(chǎn)生一定的熱能,長時間的治療導致患兒的體溫升高,甚至造成患兒脫水;第三,傳統(tǒng)的藍光燈會產(chǎn)生紫外線波譜,長時間照射會導致患兒的皮膚受到損傷[3]。通過本課題對傳統(tǒng)藍光燈與冷光源藍光燈進行對比研究可知,采用冷光源藍光燈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不僅治療效果更加出眾,造成的治療副作用也比較小,非常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1]趙亮.LED冷光源與常規(guī)藍光光療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及副作用對比[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5):101-103.
[2]邵志芳,秦家龍.冷光源結合益生菌及護理干預治療98例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J].激光雜志,2015,(07):146-148.
[3]周麗英,丁紅燕,王衛(wèi)平.護理風險管理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36):124-126.
R722.17
A
1672-5018(2017)01-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