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明輝
警察文化
警察詩人的靈感與胸懷
文/黎明輝
十多年前,網(wǎng)絡(luò)上剛出現(xiàn)粉絲這個詞兒,我就成了柳永建詩歌的粉絲。
記得是在《人民公安報》劍蘭周刊上讀到他的詩《家的方向》,頓覺眼睛一亮,詩句很打動人心。于是把詩剪下來夾在工作筆記里,后來夾了七八綹他的這種小紙頁。有時開會忙里偷閑都會抽出來默聲誦讀,自然就留意了作者的名字——柳永建。北宋著名詞家柳永詞云:“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焙糜洠乐蠹觽€建,便是詩人的名字。
家在每個人的心中是具體實在的,然而在他的眺望中,家的方向卻有宋詞遺風的靈動,充滿著美好的回憶、溫馨的煽情。生活中一個普通的詞,在他眼中成了歲月里一個最具魅力的詞。遠離家的人,遙望家的方向,萬水千山和歲月時間阻隔,人的內(nèi)心豁然有了詩情畫意的引領(lǐng)。
或許是歲月里∕一個最具魅力的詞∕匯如一朵一朵白云∕在我的夢中奔跑∕有一些滄桑來自少年的成長∕有一種思緒∕顫動曼妙的音韻∕樹木 炊煙 麥秸垛∕彎曲的小路∕連同老家門前的∕那眼老井∕見證我最美麗的鄉(xiāng)情∕午后的陽光∕走過生命的頭頂∕撐開一片情感的天空∕一聲質(zhì)樸的鳥鳴∕溫暖游子的歸期∕尋常的日子∕家的方向∕是我唯一的心跳
柳永建的詩,句子樸實,而意象清新瑰麗,就像一個朋友或家人在對你傾訴,平平常常的字眼和語言,卻有一種如歌行板的激情和發(fā)現(xiàn)的美感,充盈跳躍在字里行間。
詩歌到底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獙懺??多年讀詩我淘得一些體會,詩歌的本質(zhì)就是抒寫口頭音律的一種美學。唐代詩人劉禹錫說過:常恨言語淺,不及人意深。能用平實的語言富有音韻感地表達人類情感的波瀾與葳蕤,那是一種寫詩的獨特,更是一種難以達到的高度。這也是做一個好詩人的難度。我們說的都是平常話語,都寫新華字典上大約十分之一的平常字,而要富于韻律感地表達出能夠撞擊普通人情感和引發(fā)精神共鳴的詩句,何其不易,只有寫作人才知道。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作為職業(yè)警察的柳永建寫詩,大都是在抒發(fā)普通人的情感,他的抒情詩在生命的維度里和生活的泥淖中捕捉并傳達了大量富有美感的東西,即使是在不多的描寫警察的詩里亦然。讀多了我才豁悟,警察也是人,把警察生活的目光變成視野投向整個人生和社會,這本身就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警察的一種胸懷,而抒發(fā)出人類具有美感的東西,正是在提升人性的美好與優(yōu)點。
柳永建身高一米八二,個頭比常人高出一個頭來,長臂向上一伸已經(jīng)離籃板邊緣很近了。按說他該是一個虎虎生風奔跑在籃球場上的運動員坯子,然而用他的話講:“從中學時代起,我就喜歡文學,尤其喜歡詩歌,這大概與我的性格有關(guān)?!彼察o,年輕時就喜歡讀書,放下書本思維還沉浸在書里,無論站到哪里,只要得一空閑,他都愛盯住一個東西琢磨點它的意義。腹有詩書氣自華。久而久之,詩的形象思維流露在言談里,蕩漾在眉目間,詩人的氣質(zhì)在臉上微笑地綻開。
1978年春天,他從故鄉(xiāng)江蘇如皋參軍到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當了一名汽車兵。那時的西昌航天城還處于建設(shè)階段,汽車兵的任務(wù)就是負責往工地運送黃沙、石子。從春到冬,終年如一的兵營生活,既枯燥又勞其筋骨。當時在連隊的汽車兵中流傳著一段打趣順口溜:“瀘沽(地名)沙壩(地名)安寧河(河名),沙子石子老太婆(負責裝卸車的隨軍家屬)?!彼f此話雖有不恭,卻是我們這幫二十歲左右汽車兵每天生活的真實寫照。風塵滾滾重車從河灘到工地來回奔跑,每天下來都有百公里。唯有裝車卸車的空余時間可以撣塵擦汗喝水,那時間屬于自己。而他是最會擠時間的一個,每每一段閑暇,戰(zhàn)友們或拋石玩?;?qū)懠倚诺臅r候,他就坐在駕駛室或靠在樹蔭下捧一本書安靜地閱讀。書讀多了,心頭就有了個躍躍欲試的創(chuàng)作念頭鉆出來。于是就在本子上初學涂鴉,表達心中當兵的感受。連隊文藝演出需要“三句半”、快板書等都成了他練手的好時機。
他說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從句子押韻的“三句半”起步的,寫著寫著自己便不滿足了,身邊沒有老師,僅憑一疊剪報自學鉆研。幾年下來的挑燈夜戰(zhàn)、琢磨詩歌創(chuàng)作,使他從“三句半”繭子中向詩歌開始破殼飛躍了。1984年,我國第一顆通訊衛(wèi)星在西昌發(fā)射上天之時,他的詩歌處女作《發(fā)射場抒懷》(外一首)和他的名字在《工人日報》上發(fā)表了。手捧鉛字墨香的報紙,他為以普通一兵的名義用詩歌的形式,抒發(fā)川西高原兵的情懷而歡欣鼓舞。當兵沒有打過仗,沒有趕上戰(zhàn)火紛飛,但他永遠留戀兵營那段青春無悔、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川西高原大涼山的云絮霧嵐之中,柳永建度過了幾年的汽車兵生活,解放牌載重軍卡的方向盤在他手上輕松自如,玩得像紡車一樣溜溜轉(zhuǎn)了,他開的車安全快捷零事故,多年被部隊評為“紅旗車”駕駛員,還榮立過三等功。因工作成績特別突出,從汽車營部書記(正排職)調(diào)發(fā)射中心政治部做群工干事,破格成為一名無軍校學歷提干的年輕軍官。當告別艱苦的十年軍旅生活,他的行囊比參軍時多了一大摞書籍和厚厚的剪報,那是他喜愛的詩集、書籍和他已經(jīng)捕捉到了的詩美以及靈感。1987年底,他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回到滿眼平原河湖的江蘇老家,被分配到如皋磨頭派出所當民警。脫下綠色的軍裝又換上綠色的警服,胸襟里撲撲跳動的仍是他那顆癡心不改的詩心。
在公安30年,柳永建履職的崗位遠不如他發(fā)表詩歌多,他先后在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交警中隊、治安大隊、內(nèi)???、警務(wù)督察大隊、市局信訪室等崗位任過職,其實那都是挺立于車水馬龍之中,穿行于井市巷陌之間以及與尋常百姓打交道的基層民警,一個像當年兵營里一樣的普通一兵。然而,正因為他有一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心,他才能夠?qū)懗鲆皇资字钡秩诵牡氖闱樵姟K脑姼桕懤m(xù)發(fā)表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檢察日報》《星星詩刊》等數(shù)十種報刊上,不少作品還被各大知名網(wǎng)站廣為轉(zhuǎn)載。
柳永建的詩能讓工人農(nóng)民讀懂,也能讓教授精英動容。這也是好多家報刊喜歡發(fā)表他的詩的原因之一。說到對詩的追求,他說詩歌的受眾面本來就狹窄,讀詩的人不多,再不用普通人的普通話語寫詩、發(fā)表詩,詩歌就只能是放在盒子里個人的收藏了。
他的詩以短章見長,二十多或三十行,最適合在報紙的副刊占一席之地。副刊編輯自來有雙很文藝又嚴苛的眼睛,在雪片般飛來的詩稿堆里能入法眼的歷來鳳毛麟角,而柳永建的抒情詩卻像一種品牌,像一只鳥兒,總會有它棲息的一個枝。然而,寫詩是不賺錢的,他的一首詩大多只幾十元,或者金額只二十元的一張匯款單,僅能買包普通香煙。即使詩歌的稿酬尷尬到如此的境地,柳永建也樂此不疲,他把報紙的副刊攢下來,繼續(xù)將他的八小時外投入進去。這得需要一種何等寬廣高尚的胸懷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他屬于靜思沉吟那類詩人?;蛟S是年輕時當司機的緣故,他素來滴酒不沾,從無酒酣耳熱、氣沖霄漢的經(jīng)歷?!袄畎锥肪圃姲倨睂τ谒麃碚f,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在他看來,“詩仙”太白仰天舉杯豪唱“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激情能寫好詩,但他不飲酒,只燃上一支香煙,靜守似靄如霧的煙縷在眼里裊裊消散,也同樣可以喚起激情和靈感?!拔覄裉旃囟稊\,不拘一格降人才?!绷澜ó斎缡?。
他從不放過生活中稍縱即逝的點滴感動,一旦有靈光閃現(xiàn),他就將一氣呵成的詩句及時記下來。更多的時候只有一個意象或是一句詩,同樣他也留在小本上,白天警察的公務(wù)繁忙,待夜深人靜之時,坐在燈下,他才將它敲成心儀的抒情短章。
柳永建的詩,題材內(nèi)容多姿多彩,清麗空靈又接地氣,其中總能將一些古老的題目寫出雋永的新意。他與妻子是部隊的戰(zhàn)友,婚后有幾年兩地分居的重山阻隔,妻子在四川成都,他在江蘇如皋。離多聚少的兩情,多少個朝朝暮暮,令他神思飛揚。無處話清寂的時候,他就鋪開稿紙,用美好的遐思去鼓舞別離,也鼓勵自己。他把情思寫成詩句貼上郵票遙寄妻子,于是一個警察的家庭生活留下一段良緣天成的佳話。他對古老的題詠“七夕”,曾有自己最個性的懷想和表達。他寫的《七夕》有這樣幾句:千年的相思/停在一朵流動的云上/金梭飛舞/多少動人的故事/織成星漢燦爛……
從生活的泥淖中捕捉美好瞬間,去鼓舞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這就是柳永建詩歌洋溢的底蘊。他反復詠唱“七夕”懷想,筆底找不到離愁的憂郁和黯然的神傷,只有他熱人血液的感受:……這個世界終究不會片刻消停/如同這夜色注定墜落為情網(wǎng)/當傳說貼上紅塵的標簽/回腸百轉(zhuǎn)和隱忍消失了/玫瑰與謊言開始粉墨登場/我知道純粹的愛不會輕易消亡/如我滿懷的詩情/發(fā)出琥珀的光亮/相思總會散發(fā)熱人血液的力量/用傾聽的耳朵守望佳期如夢/露珠上會有月亮歌唱……
堅持不懈的寫詩和長年的閱讀是一種內(nèi)心的修煉?,F(xiàn)在柳永建的家已經(jīng)是一處氤氳書香之氣的溫暖港灣,他寧靜的書房是他家最賞心悅目的所在。在法院工作的妻子因從小成長于教師家庭的緣故,也是一個百分百的書迷,她把書房和整個家一樣打理得一塵不染。兩人把工作的壓力與緊張一門關(guān)盡,沏上一杯香茶,在窗外的清雨或亮麗的陽光里,或在夜里的燈下,他倆分坐一處各自捧一本書,讓閱讀的眼睛在書籍中愉悅漫步。閱讀成了他家很重要的生活組成部分。他們的女兒也在這個長期有閱讀習慣的家庭中耳濡目染,成為了一名陽光健康文藝的好學生,憑著出色的綜合素質(zhì)獲取獎學金,考入新加坡南洋藝術(shù)學院就讀。
柳永建以詩成名也以書成名。2012年11月,他被南通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等七部門聯(lián)合授予“十佳讀書明星”稱號;2013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啟動首屆全國“書香之家”推薦活動,同年5月,柳永建家被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授予省“書香之家”稱號;之后再通過各省評選推薦、專家審核、媒體公示等程序,2014年4月,在第十九個“世界讀書日”前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首屆全國“書香之家”推薦入選家庭,如皋市公安局三級警長柳永建家庭成功入選。這一國家級殊榮,頒發(fā)給了一個普通民警家庭,同時也讓全國警察為之驕傲和自豪。
“讀一輩子書,行康莊之路?!笔橇澜ǖ淖毅?。他的詩歌通過報刊和網(wǎng)絡(luò)飛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廣大平凡普通勞動者的內(nèi)心。他的詩作以其靈動、獨特和凝練的語言風格,被多家閱讀文本收入。其中詩歌《中秋月》入選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親近母語》語文自讀課本(初中卷);詩歌《新春》入選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天人·家國:“中華贊”詩詞歌賦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集》;詩歌《仰望國旗》收入光明日報社出版發(fā)行的《公民道德教育讀本——道德之歌》一書。
如今已經(jīng)進入知天命之年的柳永建,可以欣然談起他的詩,但他對詩人桂冠、名與利卻很淡然。他說他只是全民寫作時代之一員,寫詩只是他八小時之外的愛好而已。他發(fā)表過幾百首詩,真正令他自己滿意的僅僅只有一百多首,他以為距真正詩人還差很遠,因此,至今沒有出版一本詩集的打算。唯有寫下去,不斷地寫下去,他的生命和內(nèi)心才得以豐實,他的詩歌才能更加出新。
作為詩歌讀者和他的粉絲,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有更多更好的詩歌出現(xiàn)在詩壇,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書架上也會添一本警察詩歌專集,書名叫《為人而歌唱——柳永建抒情詩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