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月若無恨月常圓——電影《面紗》中的婚姻心理關系解讀
⊙崔 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面紗》通過講述費恩和吉蒂之間的婚戀故事,揭開了社會生活中婚姻、愛情的神秘面紗,更讓我們透過這層面紗看到了個體在無意識層面的不安、焦慮和懷疑給婚姻帶來的動亂現(xiàn)象。只有達到了自我人格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有效而平和地領悟愛的真諦及收獲美滿的婚姻。
《面紗》 婚姻關系 無意識
電影《面紗》改編自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說。影片由費恩和吉蒂之間扭曲的婚姻關系展開敘述。為了懲罰妻子的出軌行為,丈夫費恩將她帶到了瘟疫肆虐的中國鄉(xiāng)村,兩人經歷了死亡的威脅和性格的磨合后逐漸領悟到愛與婚姻的真諦。榮格把婚姻作為一種心理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夫妻之間的心理關系受制于無意識在頭腦中所占的比例。無意識的領域越廣,婚姻的自由選擇越少。本文以榮格的原型理論來闡釋費恩和吉蒂的婚姻心理關系。
吉蒂渴望有愛情的婚姻,但是最終她妥協(xié)于環(huán)境(英國殖民時期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和家庭(冷漠、金錢崇拜)的雙重影響。“你指望你父親把你養(yǎng)到什么時候?”“我對吉蒂已經放棄了希望。”母親略帶嘲諷和威脅的話讓吉蒂毫不猶豫地嫁給了她完全不了解的費恩,兩個人婚姻的恩怨糾纏就此展開。影片中有三個原型掩映在面紗之下: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陰影。
第一個層次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原型。榮格認為,每種性別天生就具有異性的某些特質,但這樣的特質是無意識的,因此也會以無意識的方式投射在自己的愛人身上。費恩的“阿尼瑪”(情欲、情緒化的性質)被吉蒂激活:抑郁沮喪的情緒、優(yōu)柔寡斷、神經過敏、輕浮感性等。愛情面紗籠罩下的費恩癡迷于吉蒂的美貌,在“輕浮感性”的阿尼瑪原型誘導下倉促向吉蒂求婚并埋下了禍患;而吉蒂心中的“阿尼姆斯”(本性理智)使她與費恩的感情“麻木和癱瘓”,為了愛情她與查理有了婚外情。選擇婚姻是她為了逃避父母的問責和獲取虛榮心的滿足,但她的心靈深處卻非常清楚:“性格迥異的兩人無法長久地相處,何必費心經營無愛的婚姻?”無論是阿尼瑪還是阿尼姆斯,都讓夫妻倆被來自意識和無意識中的兩種完全相反的認知左右著,在愛情的面紗下他們變成了分異的心理因素的俘虜。誠如作者毛姆的看法,“世上本無愛,婚姻是枷鎖”。
第二個層次是人格面具原型。如果一個人過分地熱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如果他把自己僅僅認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他的人格的其他方面就會受到排斥。像這樣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會逐漸與自己的天性相疏遠(異化)而生活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中,因為在他過分發(fā)達的人格面具和極不發(fā)達的人格其他部分之間,存在著尖銳的對立和沖突。如果人格面具過分沉重,那么它的發(fā)展就必然以犧牲人格結構中其他組成部分的發(fā)展為代價,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還會產生面具障礙等心理問題。吉蒂是迫于社會、家庭、經濟等多重壓力,在社會化的“人格面具”下選擇和費恩結婚,他們的婚姻在一開始就蒙上了功利的面紗。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吉蒂的家庭。在無意識的驅使下,吉蒂一直試圖彌補父母生命中無法實現(xiàn)的一切。她的母親世故吝嗇,十七歲的小女兒風光訂婚讓已經年滿二十五歲還沒有嫁人的吉蒂成了她的“眼中釘”,她毫不留情地諷刺吉蒂“啃老”。吉蒂在公眾視野下的人格面具——“虛榮、驕傲”只能通過與有地位、有錢的男人結婚的方式得到滿足,但與此同時,她也在精神上喪失了獨立性,即女人只有依附于經濟、地位均顯赫的男人才有驕傲的資本。而費恩在感情上被吉蒂控制,他對吉蒂的態(tài)度是專一的,甚至在吉蒂出軌后仍然堅持維系著無愛的婚姻?!拔覍δ愀緵]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的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我只恨自己,當初竟然如此放任自己愛上你!”由此可以看到,處于被吉蒂控制的費恩始終覺得自己是局外人,他對吉蒂的依賴越強,處于控制地位的吉蒂就會愈加強烈地將這種依戀關系排除在外?!叭绻粋€男人無力博得一個女人的愛,那將是他的錯,而不是她的?!薄皬膩矶紵o法得知,人們究竟為什么會愛上另一個人?我猜也許我們心上都有缺口,呼呼往靈魂里灌著寒風,我們急切需要一個正好形狀的心來填上它。就算你是像太陽一樣完美的正圓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許恰恰是一個歪歪扭扭的鋸齒形,你填不了。”吉蒂渴望內心與外在能夠協(xié)調統(tǒng)一,她將查理視為“懂情、懂愛、懂自己”的男人,他能讓自己的生命獲得完滿。吉蒂對丈夫說:“他要娶我,我和查理是真心相愛的?!?/p>
第三個層次是“陰影”原型。榮格認為,陰影有著極其深遠的根基,它很可能是一切原型中最強大最危險的一個。它體現(xiàn)著我們的陰暗面,是我們不愿意承認的并將其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想法、感受及行為。吉蒂的“陰影”讓她摒棄道德的底線,陷入與查理的浪漫愛情之中。影片中以查理之口對戲劇人物心理的點評恰恰是吉蒂內心的映射,也是她的陰影原型:“罪責加身,生活無望,她被賣身為奴,流落異鄉(xiāng)。她是鎖鏈,代表著不可擺脫的枷鎖,永遠壓在她可憐的靈魂上,所以她哀慟欲絕。她為自己哭泣,她曾經是活潑可愛的少女,卻變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女人。最重要的是,她為自己永遠不感受愛情,也沒有機會付出愛情而哭泣?!睘榱朔纯篃o愛的婚姻和實現(xiàn)未竟的“少女夢”,吉蒂的陰影被查理激活了。她把查理當成了自己的靈魂伴侶——與查理的偷情也被她認為是靈與肉的結合。吉蒂說:“女人總覺得男人們很愛她們,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我不會騙我自己你是愛我的?!辈槔碚f:“我愛你。”吉蒂內心僅剩的猶疑在查理的甜言蜜語下消失了。所以,當丈夫要挾她陪伴自己去湄潭府霍亂疫區(qū)時,她認為丈夫妒忌她與查理的感情,沒有風度、任性自私,對丈夫的愧疚轉化為鄙視和憤怒。而費恩的陰影具有“支配性、征服性”,是孤注一擲的偏執(zhí)。意識層面的費恩沉悶刻板,深愛妻子卻覺得“說比做難得多”。他認為妻子只要結了婚就應該恪守婦道并與他結為肉體和靈魂的伴侶。在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費恩始終表現(xiàn)得極具理性、紳士。當意外得知妻子出軌后,他作為男人的尊嚴被無情踐踏,他的“陰影”呈現(xiàn)出令吉蒂費解和恐懼的一面:以起訴離婚危及查理和吉蒂的聲譽作為代價、以陪伴和補償之名將妻子帶到霍亂疫區(qū)。這兩個選擇對吉蒂而言都是極端痛苦的折磨,而對費恩而言既意味著對妻子背叛的憤怒,又帶有自虐的傾向,和對自己不明智的感情的懊喪。夫妻二人在那里存活下來的希望渺茫,感情修復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但是費恩卻做了這樣絕望的選擇:自己不善言談、沉默拘謹?shù)膫€性無法在浮華的城市和幽默健談、世故老道的男人中取勝,那么我就要借助偏遠荒僻、疾病肆虐的鄉(xiāng)野來折磨、掌控吉蒂。
榮格認為人們并不是單純地被自己的過去所塑造,我們會同時受到過去和未來的雙重影響。人性中有一部分是不斷在發(fā)展、成長并趨向于平衡和完整的。生活的充實與真諦讓費恩和吉蒂有了互相了解、彼此吸引的機會。此時,啟迪費恩的不僅是妻子的聰慧解決了他遇到的難題,同時還有對愛與婚姻的理解及對自我無意識領域的深層探索。吉蒂說:“那么我們都是一無是處的人,終于找到了共同點?!边@句話既釋放了吉蒂內心的低價值感,也讓費恩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開始探究吉蒂的內心?!澳阋郧翱床黄鹞遥F(xiàn)在不也是嗎?”費恩的這句話暗示著自己在婚姻中的自卑情結,同時也是潛隱在內心中對妻子的不信任。他認為妻子的價值觀始終表現(xiàn)在浮華、膚淺的層面?!拔覀儠稿e,會讓人失望。”“對不起,我不是你期望的完美女人。我從來沒有裝模作樣……我的家教就是這樣的……”吉蒂袒露的內心世界和真誠的道歉讓費恩感動之余也意識到他們婚姻中的問題,其實也是他自己真實存在的問題:“我們尋找對方缺少的品質,太傻了。”最終,夫妻兩人可以在平和的心態(tài)下討論吉蒂與查理出軌的事,這說明,費恩整合了自我內心分裂的狀態(tài)。修女的話最終啟迪了吉蒂:“職責,不過是手臟了要洗干凈……當愛和責任合二為一,恩典便與你同在?!薄霸氯魺o恨月常圓”讓世人了悟愛恨:如果沒有恨,月亮就會一直是圓的。人生愛恨在所難免,愛恨令人老。費恩彌留之際主動對吉蒂說“對不起”,而吉蒂流著淚說:“沒什么需要原諒的?!彼?,愛情不是加號“1/2+1/2=1”,即一個殘缺的人找到另一半,再變成一個完整的人;愛情也不是乘號“1/2×1/2=1/4”,即要求對方來成全自己,而沒有發(fā)展出本身的價值、信心與看法,這只會導致窒息的感覺。正確的愛情是每個人都要努力把自己的1/2變成1,而“1×1=1”才是真愛的成果。完美的婚姻是夫妻雙方都達到自我身心的和諧狀態(tài)后的共舞。
[1]榮格.人格的發(fā)展[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
[3]Gerald Corey.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M].譚晨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
[4]劉小勤.關于《面紗》的意蘊解讀[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9).
編 輯:
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本文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基本科研業(yè)務費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專項“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2017RWYB23)
作 者:
崔 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