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楚杰,喻 瑤,李 帥
(湖南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湖南長沙410128)
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效益后評價研究
——以湖南省寧鄉(xiāng)縣2個村為例
劉楚杰,喻 瑤,李 帥
(湖南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湖南長沙410128)
在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耕地質量以及自然環(huán)境方面,土地整治項目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項目效益后評價可以衡量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亦可以為其他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借鑒。結合湖南省寧鄉(xiāng)縣2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基于多級模糊綜合評估法構建了相應的綜合效益評估體系。結果表明,該研究區(qū)土地整治綜合效益評價處于良好的等級;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3個部分的評價結果來看,生態(tài)效益遠不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方發(fā)展明顯失衡,導致總體評估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差甚遠。
土地整治后評價;指標體系;變異系數(sh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隨著我國土地整治工程的開展和推進,各地區(qū)的土地整治后評價工作日漸成熟,土地整治最后是否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效益,農民的生活生產情況是否改善,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的評價,因此,對土地整治項目的效益需要進行后評價。目前,從評價內容上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是重點。盧景麗等[1]采用對比及層析分析法構建了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效益評價模型,以考察該項目最終在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方面的表現(xiàn)。李霞等[2-3]基于綜合模糊評價方法構建了土地整治綜合效益評估模型。陳瓊等[4]以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和能值理論為指導,對傳統(tǒng)生態(tài)效益評估模型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得到了一個集因子選取、評價步驟、測算方法等內容于一體的評估模型。國內學者在評價方法的選擇和創(chuàng)建上各有優(yōu)缺點。
湖南省作為全國糧食生產的主產區(qū)之一,土地整治項目開展得比較早,其土地整治項目所取得的效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受土地管理科學發(fā)展的限制,目前有關評估土地整治后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數(shù),而且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無法用于指導評估實踐[5]。
本研究以國內外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實地調研的結果,以湖南省寧鄉(xiāng)縣山園村和雙青村的土地整治項目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旨在建立符合該區(qū)域的土地整治后評價體系,有助于土地整治的持續(xù)開展,為科學制定評價方案提供參考,同時為類似地區(qū)提供借鑒參考。
土地整治工作是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緩解區(qū)域人地矛盾、最終實現(xiàn)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衡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一項能為農民帶來實際收益的工程,農民的廣泛參與可推動土地整治項目高效合理地落實[6-7]。土地整理項目通過驗收之后,相關主體采用客觀、先進、系統(tǒng)的評估方法對其創(chuàng)造的效益進行評估的活動就稱之為土地整治項目綜合效益后評價[8],其可為其他地區(qū)的土地整治提供規(guī)范和指導,為實現(xiàn)土地整治的科學決策提供幫助。不科學的土地整治活動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消極影響,甚至會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9];而科學的土地整治可以優(yōu)化耕地資源配置、增加耕地數(shù)量、改善耕地質量,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10]。通過土地整治效益評價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項目區(qū)土地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為今后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提供參考依據(jù)[11]。
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土地整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12-13]。同時,三者間的共同作用決定了綜合效益的整體高低。綜合效益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土地整治項目效率程度的重要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能夠為后續(xù)的工程管護提供指導[14]。
研究區(qū)寧鄉(xiāng)縣雙江口鎮(zhèn)山園村和雙青村地處洞庭湖平原,屬典型的平原地貌。田塊集中連片,地勢平坦,總體呈南高北低之勢,海拔在30~40 m。2012年6月,寧鄉(xiāng)縣人民政府向長沙市國土資源局申請實施“寧鄉(xiāng)縣雙江口鎮(zhèn)山園村和雙青村2個村土地整治項目”,項目建設總規(guī)模266.12 hm2,于2012年6月開工,到2013年4月竣工完成驗收。工程共涉及山園村、雙青村,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 761人,勞動力4 704人,耕地面積6 98.62 hm2,人均耕地面積0.09 hm2,糧食總產量為4 498.76 t,人均年純收入8 384元,其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和經商。近年來,由于農業(yè)稅的取消,農業(yè)生產成本降低,糧農種糧積極性提高。
項目區(qū)土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如表1所示。
表1 項目區(qū)土地結構調整情況
在本研究中,在評估土地整治項目的綜合效益時運用到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首先從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角度對其評估,選擇相應的效益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本研究區(qū)的實際情況篩選出來的[15-17]。遵循科學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動態(tài)性原則和可量化性原則。
反映經濟效益的評價指標有:糧食單產;農民年人均農產品凈收益增加值;農作物投入產出率減少值;生產規(guī)模擴大率;人均糧食產量增加率。
反映社會效益的評價指標有:人均耕地面積增加率;農村道路面積增加率;農業(yè)勞動生產提高率;路網(wǎng)密度增加率;貧困人口減少率。
反映生態(tài)效益的評價指標有:綠色植被覆蓋率增加值;土地利用類型多樣化指數(shù)變化率;水域面積變化增加率。
構建包含上述各評價指標的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項目區(qū)土地整治前的各項指標值為2010年寧鄉(xiāng)縣雙江口鎮(zhèn)農業(yè)辦提供的數(shù)據(jù),土地整治后的指標值來源根據(jù)雙江口農業(yè)辦提供的2016年農業(y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通過實地調查、發(fā)放問卷,所統(tǒng)計的結果列于表2。
表2 山園村和雙清村各項評價指標統(tǒng)計值
在評估土地綜合整治效益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層次的多個指標,為了對這些指標進行正確識別,本研究以各指標特征值為主要依據(jù),通過變異系數(shù)法來得出各指標的權重,以此來降低人為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確保本研究得出的評估結果真實、客觀[18]。
變異系數(shù)法是指通過對各評價指標信息進行直接利用來得出其權重,屬于客觀賦權方法[3]。變異系數(shù)法的主要機理: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指標取值的差異越小則代表該指標越容易實現(xiàn),進而體現(xiàn)出被評價單位之間的差異[19]。本研究選取變異系數(shù)法,根據(jù)各指標值來看,計算指標權重的變化程度的特點,避免了人為的主觀性,提高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變異系數(sh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選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值的差異越大(越難以達到指標的理想值),越能反映評價對象的差異。其步驟如下。
4.1.1 計算第i個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
式中,λi為第i項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βi為第i項指標的標準差為第i項指標的平均數(shù)。
其中,j為項目數(shù)量,本研究對象為一個項目,因此j取值為1。
4.1.2 計算第i項評價指標的權重
式中,?i為第i項指標相對權重和組合權重。根據(jù)變異系數(shù)法的計算步驟,依次得到各項指標的相對權重與組合權重(表3)。
表3 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據(jù)以上所計算出的權重,建立權重集合A={a1,a2,…,an},其中,經濟效益權重集合記為A1,社會效益權重集合記為A2,生態(tài)效益權重集合記為A3,綜合效益權重集合記為A。
本研究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土地整治綜合效益進行評價。
4.2.1 確定評價因素集合 即設定綜合效定評價指標因素集U={u1,u2,u3}。其中,u1,u2,u3分別代表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3個方面共14個指標。
4.2.2 建立評價集 即設定評價土地整治項目的等級集合,本研究將評價結果分為4個等級:V={V1,V2,V3,V4}。其中,V1,V2,V3,V4分別代表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可以對項目進行定量。
4.2.3 確定權重 本研究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確定權重,能夠排除人為干擾,使結果更為客觀,評價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
4.2.4 建立評價隸屬度矩陣 將每個指標定量計算結果(表2)作為調查問卷請專家依據(jù)實際情況和個人評判分別對經濟、社會、生態(tài)共14個指標進行4級評判,然后根據(jù)各專家給出的結果利用模糊統(tǒng)計分析法來將各指標隸屬度計算出來[20]。在對集合V={v1,v2,v3,v4}中第i個指標進行評估時可得出第n列第i行的屬度矩陣R如下。
經過調查得知,參與寧鄉(xiāng)縣山園村和雙青村土地整治工程的竣工檢測的成員,主要來自農業(yè)局土肥站、縣水土保持局、縣國土局、縣土地整理中心和雙江口鎮(zhèn)國土所。將之前各評價指標結果,通過整理成問卷形式,進行評價打分,一共有10名專家參與打分,計算結果經統(tǒng)計計算后可得到各評價因子的隸屬度,如表4所示。
表4 各評價指標隸屬度
根據(jù)表4,可以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3個方面所對應的指標分別構建隸屬度矩陣R1,R2,R3。
根據(jù)評價指標評價體系建立隸屬度矩陣R1,R2,R3,運用變異系數(shù)法確定各效益指標權重集A1,A2,A3進行計算,采用公式B=A×R,得到評價結果和特征值。
經濟效益評價結果:
特征值=(1,2,3,4)×(0.113,0.462,0.425,0.000)=2.312。
社會效益評價結果:
特征值=(1,2,3,4)×(0.217,0.416,0.320,0.030)=2.129。
生態(tài)效益評價結果:
特征值=(1,2,3,4)×(0.067,0.298,0.433,0.202)=2.77。
由表3的準則層權重組成綜合效益權重A,再由指標層評價結果組成綜合評價結果,組成綜合評價矩陣R,由此計算項目綜合效益的評價等級B。
特征值=(1,2,3,4)×(0.152,0.408,0.378,0.054)=2.318。
評價等級結果通過百分數(shù)表示出來,即優(yōu)秀V1為0.152,占15.2%;良好V2為0.408,占40.8%;合格V3為0.3789,占37.8%;不合格V4為0.054,占5.4%。本項目綜合效益評價占比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良好、合格、優(yōu)秀、不合格。
根據(jù)以上計算結果可以得出,寧鄉(xiāng)縣山園村和雙青村農村土地整治項目評價結果優(yōu)秀V1的占15.2%,結果良好V2的占40.8%,結果合格V3的占37.8%,結果不合格V4的占5.4%。根據(jù)最大隸屬度原則,良好V2占40%。因此,該土地整治工程項目成功度綜合評價結果為“良好”。故該土地整治工程項目的評價等級為“良好”,結果較為客觀。
土地整治是我國現(xiàn)階段實現(xiàn)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衡的主要途徑,通過土地整治可以優(yōu)化耕地資源配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其他公共工程類似,土地整治項目多是對綜合效益前評價和可行性評價,較少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后評價。
本研究通過建立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采用變異系數(shù)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對湖南省寧鄉(xiāng)縣2個村的土地整治項目進行評價,本研究區(qū)地處平原,因此,從評價指標到構建的評價體系對平原區(qū)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在今后的土地整治項目效益后評價中,應當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制定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
根據(jù)土地整治工程前后綜合效益各項指標的變化程度和專家打分情況可以得出,該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顯著提升,生態(tài)效益有一定提升。所以,在后續(xù)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動中,不僅要重視項目區(qū)域內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和生產規(guī)模的提高,還要重視環(huán)境保護工作,這樣才能促進土地利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農民成為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最大受益群體。
[1]盧景麗.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8(5):90-93.
[2]李霞,劉秀華.論土地整理項目綜合效益評價[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4):5-7.
[3]黃天能.土地整治規(guī)劃實施綜合效益評價[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4.
[4]陳瓊,郭學軍.小議土地整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因素與指標評價體系[J].今日科苑,2009(14):41-47.
[5]徐煒.湖南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后評價研究 [D].長沙:湖南大學,2013.
[6]胡賽,蒲春玲,閆志明,等.基于多因素綜合評價法的烏魯木齊市土地整理潛力評價[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22(3):75-78.
[7]王藝潔,蒲春玲,劉祥鑫,等.塔城市土地整理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6,22(3):79-81.
[8]周麗曉.基于AHP-FCE模型的土地整理項目后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1.
[9]洪土林,王艷華,阮月遠,等.基于生態(tài)文明視角的農村土地整治實踐路徑探討[J].北方農業(yè)學報,2016,44(6):127-130.
[10]王萬發(fā),何騰兵,朱紅蘇,等.貴州省土地整治區(qū)耕地質量評價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5,21(7):48-52.
[11]商海濤,王承武.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效益評價[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5,21(10):50-53.
[12]薛思學.土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2(1):28-30.
[13]楊俊,王占岐,金貴,等.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的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效益評價 [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3(8):1036-1042.
[14]楊麗娜.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后期管護影響因素與保障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5]吳瑩,金曉斌,周寅康.基于多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土地整理項目后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 [J].中國農學通報,2007(9):509-513.
[16]伍岳連.農用地整治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2012.
[17]楊逢渤,信桂新,楊慶媛,等.重慶市土地整理項目后效益評價[C]///中國土地學會.2010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土地學會,2010.
[18]周婷.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效益評價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3.
[19]林艷麗,閆弘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探究[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164-167.
[20]甘曉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土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
Study on Post-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in Rural Land Renovation Project—Take Two Villages in Ningxia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Chujie,YUYao,LIShuai
(College ofResources&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The land renovation projec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cultivated quality and naturalenvironment,and the post-evaluation ofbenefitin the projectcan notonly measure the effectin this land renovation project,but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This paper,through combining the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 of the two villages in Ningxia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establishes a relevant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the multilevel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The resultshows that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evaluation of land renovation in these research areas is at a good level.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spects,we can see that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are far less than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 developments in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obvious imbalance,leading a vast distance betwee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result and the expected goal.
post-evaluation ofland renovation;index system;variation coefficientmethod;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301.2
:A
:1002-2481(2017)09-1543-06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9.35
2017-03-2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D010501)
劉楚杰(1991-),男,湖南吉首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區(qū)域土地經濟與房地產、土地資源管理與規(guī)劃。喻 瑤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