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高鵬儒,何琦,郎延梅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
延邊地區(qū)朝漢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比較分析
梁靜,高鵬儒,何琦,郎延梅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
目的:了解朝鮮族和漢族護生關懷能力現(xiàn)狀并對比分析,為制定護生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提供依據(jù)。方法:對318名在校護生進行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I)進行現(xiàn)場問卷調(diào)查,并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朝鮮族護生CAI總平分為158.5分±29.0分,漢族護生CAI總平分為170.3分±20.5分,漢族護生關懷能力比朝鮮族護生強(P<0.05)。在不同基本情況中,本科、專科、獨生子女、不與父母居住的漢族護生比朝鮮族護生關懷能力強(P<0.05)。非獨生子女、與父母居住、不同生長環(huán)境的漢族護生和朝鮮族護生關懷能力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教育者在培養(yǎng)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的基礎上,更應重視朝鮮族護生的人文關懷培養(yǎng)。
朝鮮族;漢族;護生;人文關懷
1.1 研究對象
于2017年3月份對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某高校的330名在校就讀護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人文關壞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由Nkongho教授設計,用來評價關懷他人的能力。本研究采用CAI中文版,量表分為3個維度:理解、耐心和鼓勵,共37個條目,其中理解有14個條,耐心有13個條,鼓勵有10個條。采用Likert7級評分制,“強烈贊同”為7分,6,5,4,3,2同意程度則依次遞減,“強烈反對”為1分。CAI總分為37分-259分,分值越高說明關懷能力越強。國際護士關懷能力評分標準:>220.3分即為關懷能力高,220.3-203.1分表示關懷能力中等,<203.1分表示關懷能力低。
1.3 收集資料方法
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方法對部分在校本科護生進行調(diào)查,被調(diào)查學生采取完全匿名的方式自愿填寫調(diào)查問卷并當場收回。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330份,回收318份,有效率96.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17.0,進行相關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士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調(diào)查在校本科護生的基本情況
318名中朝鮮族123名,漢族195名。其中本科生213名(占67%),專科生105名(占33%);獨生子女214名(占67.3%),非獨生子女104名(占32.7%);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218名(占68.6%),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100名(占31.4%);來自農(nóng)村的105名(33%),來自城鎮(zhèn)的213名(67%)。
2.2 朝族、漢族護生關懷能力現(xiàn)狀評分比較
見表1,朝鮮族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平分為158.5分±29.0分,漢族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平分為170.3分±20.5分,漢族護生關懷能力比朝族護生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漢族護生的認知維度得分為68.10分+10.89分,朝鮮族護生認知維度的得分62.72分+ 13.86分;漢族護生的耐心維度得分為52.05分+8.66分,朝鮮族護生認耐心維度的得分47.13分+11.47分,漢族在認知、耐心維度得分上均高于朝鮮族護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朝鮮族和漢族護生勇氣維度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朝族、漢族護生關懷能力評分比較(x士s,分)
在不同的學歷中,無論是本科還是???,漢族關懷能力比朝族關懷能力更強。這可能與在護生在學校對人文關懷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有關。在護生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老師用漢語進行授課會直接影響朝族護生對知識的理解的能力,導致朝族護生對人文關懷知識的掌握程度比不上漢族護生。在獨生子女中,漢族關懷能力比朝族關懷能力更強。這可能與朝漢護生家庭的人文關懷程度不同有關。道德教育關懷模式的創(chuàng)始者諾丁斯還提出,要培養(yǎng)具有關懷品質(zhì)的人,首先要讓受教育者有足夠的被關懷體驗。作為孩子的父母,從小到大在孩子身邊能夠以身示教,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位老師。因為這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基礎性、長久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護生對人文關懷的最初認識和體驗。在非獨生子女中,由于家中有兄弟姐妹,自己獨立承擔、獨立做事和相互照顧的能力較強。因此朝、漢族護生關懷能力差異不顯著。在不與父母居住中,漢族關懷能力比朝族關懷能力更強。這可能與朝、漢護生學校的人文關懷程度不同有關。護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懷程度對護生的人文關懷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朝鮮族和漢族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均較低,但漢族族關懷能力比朝鮮族能力更強。在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誕生的時期,人文關懷能力是當代護理人員必備的職業(yè)能力,它更可以為創(chuàng)建更高的護理質(zhì)量提供更好的條件。然而關懷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的共同教育的積累才能逐步形成起來的。朝鮮族由于自身種族的文化背景異于漢族,要想提高朝族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就要增加對朝族護生的關心程度和提高對人文關懷理論知識掌握程度。
[1]Nkongho NO.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M].Jenkins LS.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comes,Volume 3:Self Care and Coping.2nd ed.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3:181-195.
[2]黃行芝,劉義蘭.關懷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70.2.1.2關懷能力量表
梁靜(1995-),女,漢族,海南瓊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護理學;
郎延梅(1968-),女,滿族,吉林省延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內(nèi)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