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琴 李凌
2017年6月11—18日,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中國智庫報告項目組”赴英國倫敦,實地走訪考察了素有全球頂級智庫之稱的查塔姆學會,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IDEAS LSE)、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RUSI)、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ISS)、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等多家英國著名智庫,就英國智庫的運行特點與發(fā)展趨勢等展開交流研討,在此基礎上形成如下報告。
英國是歐洲智庫的發(fā)祥地,也是智庫研究的先驅。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學者西蒙(Simon)就曾提出,智庫是從事力圖影響公共政策的多學科研究的獨立組織。[1] 布萊克斯通和普羅登(Blackstone and Plowden)認為,智庫應當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超前意識,立足長遠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通過對英國著名智庫進行系統(tǒng)考察,可以對當前的中國智庫建設形成重要啟示意義。
英國著名智庫的運行特點
英國著名智庫自成立以來在運行、研究等方面形成諸多特點[2]。
一是以國際化視野布局全球研究。英國著名智庫一般具有國際化視野,關注全球發(fā)展問題,極其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延攬全球智庫人才,配置全球智力資源,搭建全球研究網絡。比如,查塔姆學會針對全球、區(qū)域和國家特定的挑戰(zhàn)與機遇、焦點與熱點問題進行研究,每年召集全球頂尖研究機構和各國政要、專家,就各類國際性事務召開數(shù)百場圓桌會議和閉門會議、論壇和峰會,通過合作推進項目研究的形式,與全球政界、商界、學術界、媒體的上百家機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始胰姺绖昭芯克难芯宽椖磕依藲W洲、非洲、美洲、中南亞、中東北非及環(huán)太平洋區(qū)域,并在比利時、日本和肯尼亞設有分支機構,與來自全球包括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多邊機構、軍事部隊、學術界、私營機構在內的各界組織形成合作關系。
二是前瞻性、戰(zhàn)略性研究為主要導向。英國著名智庫常常以前瞻性、預判性研究為己任,制定相應的戰(zhàn)略任務。英國智庫的超前意識不僅體現(xiàn)在軍事防務領域,也充分反映在涉及國計民生的公共政策領域。比如,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分析各國國防安全與沖突,就政府和相關決策者為推動國際和平安全而做的政策展開分析,就重要軍事領域的沖突和前景為會員及社會公眾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和戰(zhàn)略構想。查塔姆學會擅長預測新的國際經濟議題,積極組織各領域專家就公共政策問題進行大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可行的政策方案。
三是注重跨學科交叉研究與專業(yè)化分工。英國著名智庫研究范圍廣泛,覆蓋國際事務、軍事安全、能源與環(huán)境、科學技術、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人口與老齡化、醫(yī)療健康與保健等諸多研究領域。但是,英國智庫一般都會從自身優(yōu)勢出發(fā),選擇某些細分領域開展交叉學科研究,而不是一哄而起、扎堆研究。這不僅避免了研究資源的浪費,也有助于不斷拓寬和深化研究領域,形成專業(yè)化優(yōu)勢。比如,查塔姆學會的優(yōu)勢研究領域是國際安全,尤其是網絡安全、全球治理與公共健康等領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IDEAS LSE)的項目研究聚焦在冷戰(zhàn)、全球戰(zhàn)略和國際毒品政策三大方面?;始胰姺绖昭芯克难芯款I域主要包括:金融犯罪與安全研究,國防、工業(yè)與社會關系研究,軍事科學研究,國際安全研究,國家安全與復原力研究,核問題研究等。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則根據全球區(qū)域和政策主題細分研究項目,涉及武裝沖突、未來沖突與網絡安全、國防與軍事分析、經濟與能源安全、地緣經濟與戰(zhàn)略、核政策、安全與發(fā)展等議題。
四是高度重視智庫產品的宣傳推廣。不論是左翼還是右翼,英國著名智庫都重視智庫產品的宣傳,同媒體保持密切關系。英國智庫通過開展項目研究,公開出版雜志刊物,以提升學術影響力;或者頻繁地在社交媒體上出鏡、發(fā)聲,在數(shù)字網絡上宣傳推介,形成全方位的宣傳推廣攻勢,以提升社會影響力。查塔姆學會的《今日世界》是面向英國政要和社會精英的重要參考,《國際事務》是國際關系類研究的一流學術期刊。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軍事力量對比》《軍事平衡》和《戰(zhàn)略研究》最為有名,常被推崇為世界軍事方面的權威報告和著作?!跋愀窭锢瓕υ挕币殉蔀槿蚴浊恢傅膩喬珔^(qū)域國防安全討論平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IDEAS LSE)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間,召開各類公開講座、大型學術會議、小型研討會和閉門會議57場,主導參與研究六個重點項目,主辦兩個教育培訓項目,出版各類報刊書籍期刊20期,社交媒體互動及點擊量超百萬?;始胰姺绖昭芯克?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共承擔研究項目93個,舉辦活動140次,參與人數(shù)1.1萬余人,各類媒體出現(xiàn)次數(shù)23104次,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等社交媒體被閱覽和轉發(fā)量突破13萬次,個人會員注冊量1638人,合作伙伴達到102家。
五是具有規(guī)范有序的組織構架與運作管理模式。英國著名智庫均建有較為完備的組織框架,組織化程度較高,理事會為智庫的發(fā)展方向掌舵,各委員會各司其職,確保智庫內部的高效運行與權力平衡。比如,查塔姆學會設有三位主席,分別來自議會的三大主要政黨,以確保學會獨立于政府。理事會成員由學會會員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任期三年。理事會下設行政委員會、財政委員會與投資委員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IDEAS LSE)擁有學術管理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其中,學術管理委員會由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術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監(jiān)督中心各項業(yè)務和研究;咨詢委員會則由自身從業(yè)人員為中心戰(zhàn)略提供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指導?;始胰姺绖昭芯克衫硎聲㈩檰栁瘑T會和常設機構三部分組成。理事會負責研究所的管理,由所長、副所長、選舉產生的委員、前官員、榮譽委員等組成。顧問委員會主要就研究所與會員、研究人員、慈善團體之間關系的形成、維持和推進開展工作。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同時也是一家英國注冊慈善機構,受《公司法》和英格蘭、威爾士慈善委員會章程管轄。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投資委員會和薪資委員會。英國學術院最高管理機構為理事會,下設管理咨詢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投資管理委員會和發(fā)展委員會。endprint
六是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和嚴格的使用限制。英國智庫研究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資助、歐盟資助、企業(yè)(含慈善機構)和個人捐贈、信貸支持,以及研究委托等五大渠道。此外,也有通過出版專著、收取會費、召開收費論壇或會議、提供有償培訓和咨詢服務等方式獲取資金。一些具有政府背景或者政治傾向性的智庫,政府資助在其資金來源中的占比較高。同時,英國智庫對于資金的使用也有嚴格限制。智庫資金主要用于與研究相關的人員的薪資支出;委托方不能指定資金用途,資金使用由智庫全權安排;委托方無權修改研究結論,智庫發(fā)布研究成果和結論也無須報經委托方同意;部分智庫設有資助的最高限額,以防止資助者影響智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智庫的財務收支、捐贈明細、董事信息等均公開公布,接受公眾質疑和監(jiān)督。比如,查塔姆學會一般不接受匿名贊助,資金由研究項目收入、會員費繳納收入、捐贈贊助收入、出版投資收入等若干項組成,2016年其用于研究的支出占比高達60%。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收入來源都十分廣泛,主要從政府、國際組織、私人獲取資金資助,同時通過出版物訂閱、會員費收取、會議論壇贊助和研究項目投標等形式獲取資金經費。
七是合理的人員結構和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英國智庫中,人員結構配置比較合理,領軍人物、資深專家、專業(yè)研究人員、行政輔助性工作人員都有一定結構的配比和嚴密的工作分工。一般講,領軍人物是一個智庫的核心和靈魂,具有較大的行業(yè)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統(tǒng)領智庫發(fā)展;資深專家可以是專職人員,也可以聘任兼職或年度訪問學者,每位資深專家都領導一個或幾個團隊進行專業(yè)研究,研究人員配有專門的學術秘書和行政秘書,使其能集中精力開展研究,免于雜事的干擾。在英國,智庫研究人員是受人尊敬、工作體面、收入充盈、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士,而且英國智庫的資深研究人員大部分是通才,往往具有多門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例如,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共有常駐工作人員60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專業(yè)研究人員,一大批相關領域專家的行業(yè)經驗和年輕人才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的成長發(fā)展提供了豐厚土壤和資助。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通過吸收優(yōu)秀學者和研究人員、訪問學者擴充研究隊伍,現(xiàn)共有46名優(yōu)秀研究人員在其中就職或兼職。同時,英國智庫的人員流動也十分頻繁,可進可出且相對靈活的用人管理制度,確保了英國智庫“用能人而不用閑人”,也激發(fā)了英國智庫從業(yè)人員特別是年輕從業(yè)者的主觀能動性。如查塔姆學會在人員選聘和人才招募上,將重點放在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和籌資能力兩方面,新進人員必須經過三輪面試方可上崗。學會每年對人員進行兩次考核,對其項目能力、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進行全方面考察評估,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工資和級別調整。
八是以標榜獨立性的“政策營銷型”智庫為發(fā)展方向。與美國智庫的“旋轉門”機制不同,英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限制了智庫人員躋身“決策者”行列,而只能充當政策咨詢師。英國智庫的資政活動,以服務于其所屬的政黨贏得選票和坐穩(wěn)執(zhí)政交椅為最高目標。英國智庫一方面需要把打造和鞏固與議會、政府和財團的人脈關系放在首要位置,另一方面又要時刻標榜自身的獨立性,掩蓋其為政黨政治和財團利益服務的實質。比如,查塔姆學會、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都宣稱自己是獨立于政府的非黨派組織和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智庫的研究選題先于資助得以確立,政策主張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影響和約束。但實際上,英國智庫的獨立性經不起推敲,由政客和財閥們組成的董事會為這些著名智庫的研究方向掌舵,研究人員也多有財團和政府背景。智庫的骨干成員是能夠為其研究項目籌到經費的專家,這決定了其研究必然要反映贊助者(往往是政黨和財團)的利益關切。像查塔姆學會這種自我標榜為“獨立”的老機構,現(xiàn)在越來越重視專家的籌款能力,“獨立性”受到了相應質疑。英國智庫呈現(xiàn)“政策營銷型”發(fā)展的趨向。
英國智庫運行特點對推進中國
智庫建設的啟示意義
第一,增強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思維是智庫發(fā)揮作用的立足點。智庫應該站在全球最前沿陣地,登高望遠、勇立潮頭,成為公共決策者的“望遠鏡”。但目前中國許多智庫大多著眼于政府決策中的“眼下事”“手邊事”,給政策做注釋的多,為政府做預案的少,與英國著名智庫相比相對缺乏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思維。國家高端智庫建設不僅要“想政府之所想”,還要“想政府所未想”,應著眼全球人類發(fā)展大勢,立足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社會實際,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引導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第二,突出專業(yè)化研制權威智庫產品是智庫發(fā)展的立身之本。目前,國內智庫建設領域存在一哄而起、扎堆研究的不良傾向,有的智庫甚至根本沒有研究領域,什么題目熱就研究什么,哪里研究項目多就研究什么,從而涌現(xiàn)出一批所謂的“萬能專家”,陷入智庫之間相互搶奪資源的怪圈。這與英國著名智庫注重跨學科交叉研究和專業(yè)化分工存在較大差距。當前是我國智庫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智庫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智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劣勢,深耕拓展專業(yè)領域,加強跨領域交叉合作研究,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提高核心競爭力上,研制出具有權威性和重大影響力的智庫產品,切不可隨波逐流、跟著市場熱點走。
第三,加快與媒體合作以推動成果轉化是智庫提升影響力的重點。在當前信息爆炸的互聯(lián)網時代,智庫發(fā)展的外部競爭日益激烈,“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一去不復返,通過媒體塑造公眾對公共政策的理解,有助于使決策者對智庫研究項目更加重視,因此追求媒體影響力也是間接影響決策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與媒體合作不夠緊密,或許是中國智庫尤其是體制內智庫發(fā)展存在的一個短板。中國智庫應借鑒英國著名智庫與媒體的良性互動經驗,要同國內外重要媒體建立長期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定期發(fā)布智庫研究成果,推動智庫成果轉化。
第四,建立規(guī)范有序的運行管理機制是智庫發(fā)展的制度保障。完備的組織體系和研究團隊,是確保英國智庫運行緊扣發(fā)展宗旨的不二法門。中國智庫尚處于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一些智庫尤其是社會智庫運行,靠的是智庫創(chuàng)辦者或者領軍人物個體的卓越能力,缺乏規(guī)范有序、行之有效的組織保障,研究團隊的穩(wěn)定性較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需要健全的組織框架和內部運行規(guī)則(比如高層次的理事會制度、開放性的各級委員會、高效的溝通交流機制、有效的全球合作研究項目機制等),才能保證項目的質量水平。endprint
第五,以人為核心的激勵機制是提高智庫運行效率的關鍵。智庫的核心資產是研究人員。中國智庫需要向英國智庫借鑒,包括人盡其才、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高級研究人員與輔助人員的人員數(shù)量配比機制,效率導向的會議機制,績效與項目考核機制,資金使用不受委托人干擾的機制等等。英國智庫的經費主要用于研究人員的激勵,一般項目經費的三分之二多用于研究人員身上。但目前中國智庫的項目經費,仍要受到各種財務規(guī)定的限制,人員經費一般只占總經費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一些國家級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直接費用可能更低。
總的來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國外智庫更加關注中國的發(fā)展問題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也愈發(fā)愿意同中國智庫開展實質性合作。中國智庫在發(fā)揮“二軌外交”作用方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不過限于中英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中國在國際社會宣傳推介力度不足、中國智庫的國際交流缺乏實質內容等因素,造成英國社會對中國政治制度、決策機制及智庫情況了解不夠?;诖?,中國智庫應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要鼓勵支持中國智庫“走出去”。加強向國際社會宣傳推介中國智庫,耐心細致講好中國故事,改變英國社會各界對中國智庫的誤讀和誤解。同時,提高中國智庫設置全球議題的能力,融入全球研究網絡,提升中國智庫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進一步發(fā)揮智庫“二軌外交”作用。
二要積極推進中英智庫交流合作。從簽訂合作框架協(xié)議、共同舉辦論壇走向雙方聯(lián)合研究及人員間的互訪交流,著眼于經貿方面的不敏感議題開展合作研究。
三要加強中國智庫創(chuàng)新發(fā)展。英國智庫經歷了長時間的發(fā)展和轉型變革,有許多值得中國智庫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中國智庫應以英國智庫運行的經驗為參照,進一步提高自身建設能力水平,特別要在重大國際議題設置、管理運行體制、人員考核激勵等方面創(chuàng)新思路、改革機制,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斷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
智庫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凱)
[1] Simon J. “The Idea Broker: The Impact of Think Tanks on British Govern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1993, Vol.71: 491-506.
[2] Blackstone T. and W. Plowden, “Inside the Think Tank: Advising the Cabinet 1971-1983.”Heinemann, 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