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江
(太原市國有林場,山西 太原 030003)
華北地區(qū)屋頂綠化技術
杜明江
(太原市國有林場,山西 太原 030003)
圍繞屋頂綠化的主題,對選種、規(guī)劃、施工、養(yǎng)護等一系列關鍵流程的技術要點及參數(shù)進行了總結,并著重就構造層的建設和防水問題提出了總結觀點和方法,力求使屋頂綠化技術參數(shù)更準確。
華北地區(qū); 屋頂綠化
華北地區(qū)綠色資源相對匱乏,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物屋頂進行綠化,對于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屋頂綠化的設計施工涉及氣候、植物、建筑、給排水等多個學科,因其設計關系復雜、協(xié)同工種多、空間受限度高以及建筑結構承重應對和頂層防水處理難度大等特點,被稱作是綠化規(guī)劃設計施工的一項“精細活”。因此,概括總結該地區(qū)屋頂綠化工程的技術并進一步推廣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1.1 氣候分析
華北平原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冬春兩季降水量不足,天旱干燥;夏季頻頻多雨且濕潤;四季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時間、無霜期比較長,熱量條件相對優(yōu)厚。該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500mm~900mm,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冬春季節(jié)多大風,春季、初夏和秋季易發(fā)生旱情,夏季易澇。
1.2 屋頂綠化的特點
屋頂綠化是在純粹人為作用的條件下種植的植物,使用非原生土壤、人工澆灌系統(tǒng)供給植物不可或缺的生存條件。由于負載緣故,無法提供深厚的土壤,因此屋頂綠化的特征即土層很薄,缺乏物質營養(yǎng)、水分;屋頂部風的作用力大,光線直接暴露于太陽之下,照射強烈;夏天酷熱,氣溫高;冬季冷寒,氣溫低;白天與夜晚溫度相差較大。
1.3 屋頂綠化的功能
屋頂綠化的功能:一是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市區(qū)綠地覆蓋面積;二是裝點美化視覺環(huán)境,構建山水田園城市;三是改善人類日趨惡化的生存環(huán)境,減少沙塵暴等對人類的危害及由于過度砍伐森林、林木等造成的各種廢氣污染而形成的熱島效應;四是開拓了綠地空間,提升了屋內小環(huán)境,調整了屋內氣溫濕度。
1.4 屋頂綠化植物選種原則
屋頂綠化植物選種應堅持的原則:一是適地適樹,盡量選擇鄉(xiāng)土喬灌木;二是根據(jù)降水、日照、季節(jié)性旱情的特點,選擇抗旱性強、耐高溫、喜光、耐瘠薄的淺根性植物;三是低矮、抗風、不易倒伏且須根發(fā)達的植物;四是抗污染性較強,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或吸附能力強的特性;五是體量小且根系穿刺性弱的喬灌木。喬木類有山楂、海棠類、紫葉李、龍爪槐等;灌木類有碧桃類、猬實、丁香等;地被植物有玉簪、景天和萱草等。六是易于管理、便于養(yǎng)護的植物。
屋頂綠化施工順序:清理屋頂表面——二次防水處理——鋪設游離層——鋪設耐根穿刺防水層——鋪設排(蓄)水層——鋪設隔離過濾層——鋪設園路及安裝園林小品施工——鋪設基質層——種植植物——固定覆蓋表面。
2.1 準入標準
從事建筑物屋頂綠化的準入標準為:
2.1.1 高度6層以下、18m高度以下的建筑物。
2.1.2 平屋頂及屋面坡度小于15°的坡屋頂。2.1.3建筑物屋頂頂面結構荷載應大于綠化設計承載力且需要符合建筑屋頂面承重安全要求準則(涵蓋植物的材料、種植土、附加構造層等的靜態(tài)載荷與因雨、雪、風以及樹木等植物生長發(fā)育引發(fā)的動態(tài)載荷)。例如,花園式與組合式屋頂綠化屋頂規(guī)劃設計,此屋頂面荷載應≥4.50KN/m2(營業(yè)性質的屋頂花園≥6.0KN/m2);草坪式屋頂綠化屋頂設計,其屋頂荷載應≥2.5KN/m2。
2.2 種植層
根據(jù)栽植植物的種類不同,通常屋頂花園種植層的厚度為:深根性喬木90cm~150cm,淺根性喬木60cm~90cm,大灌木45cm~60cm,花卉以及小灌木30cm~45cm,草本以及地被植物15cm~30cm。上述幾點,為生存和繁殖育種時期所需的最低土壤厚度條件,因此實際種植層的厚度應會大于所列下限。
表1 種植土主要理化性狀
種植土配方:種植土壤需要有一定的容重,并且土壤養(yǎng)分要全面無遺漏,可以用草碳、蛭石、沙土配制,比例為 7∶2∶1。
2.3 基質層
基質層要具備一定的滲透性能、蓄水能力和空間穩(wěn)定性,才能滿足植物所需生長發(fā)育條件??紤]到屋頂載荷安全的需要,應該采用由無機介質組成的超輕量基質。
2.4 隔離過濾層
隔離過濾層應能有效攔截基質滲入排水層,一般采取兼顧透水過濾作用的聚酯纖維無紡布,布置在基質層與排水層之間,接合縫的有效寬度應當達到10cm~20cm,并且要朝著建筑側墻面的方向擴展到基質表層下面5.0cm的地方。
2.5 排(蓄)水層
布置于隔離過濾層下方,應當朝著建筑側墻面方向擴展到基質表層下面5.0cm的地方。材料最好選取排水管與排(蓄)水板。
2.6 耐根穿刺防水層
耐根穿刺防水層材料要與《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45-2004)相符合,另外,可以使用聚乙烯和橡膠等輕質堅固耐用的材料作為防穿刺防水層。施工時布置在排(蓄)水層下,接合面寬幅度應該不小于100cm,同時應當向建筑側墻面擴展15cm~20cm。
2.7 游離層
游離層通常采用玻璃纖維布或無紡布等材料,將其設置于耐根穿刺防水層與屋面之間以避免粘結為一體。在施工中,空隙接合處的有效寬幅度應當達到10cm~20cm,并且要朝著建筑側墻面的方向擴展到15cm~20cm。
2.8 排水
排水系統(tǒng)設計要求如下:
2.8.1 不改變原屋頂排水系統(tǒng)進行設計,繼續(xù)沿用原排水口和坡度。
2.8.2 排水口要設置過濾結構。
2.8.3 注意相對高差,保證多余的澆灌水或者降水能夠順暢排出。
2.9 屋面防水
在整體施工前,必須對屋面進行二次防水處理,并要經受96h嚴格的閉水試驗。最終應達到Ⅱ級建筑防水標準,重要建筑要達到Ⅰ級。屋頂防水合理使用年限不得少于15年。
必須認真謹慎地解決好屋面防水中各種材料間及各層面、接合部位的結構組織,尤其應該留意與土壤銜接部位和排水溝水流結束的部位,不然很容易造成漏水、介質混雜、植物增生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養(yǎng)護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細心細致。地被植物郁閉度較好,勿暴露培育基質;二是根據(jù)植物生物學特性,適時適量施肥澆水。澆水間隔10d~15d為宜,旱季可以增加灌溉次數(shù)。施肥,每年施肥1次~2次,肥料種類有長效氮、磷、鉀復合肥;三是基質耗損的時候應當迅速補充培育基質,實時整合培育基質的酸堿度與含鹽量;四是要及時修剪喬木和花灌木,控制植株高度,保持美觀的外形;五是根據(jù)植物抗風性和耐寒性的不同,使用支設阻風屏障并架設防寒罩與稻草捆扎樹干等手段,確保植物安全越冬。所應用材料的特性應該具有耐火、堅固的特點。
S731.2
C
1005-4707(2017)04-034-02
杜明江(1986-),男,2010年長治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現(xiàn)任太原市國有林場助理工程師。
2017-06-10;
2017-06-25。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