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慧·田螺姑娘
一斤魚配四兩蔥
◎陳宇慧·田螺姑娘
周末翻閑書,看到有食家評價“蔥燒魚”這道菜的時候,說了一句:“一斤魚需蔥四兩”——他認為這道菜的關鍵點就在于此。于是馬上去買菜,按這個比例做個紅燒魚。
我用的是鯽魚,需要2~3條,加起來大概一斤出頭。小蔥四兩,老姜三四片切絲。腌魚用的老姜若干片,鹽大概三茶匙,老抽半瓷勺,生抽一瓷勺,白砂糖一茶匙,料酒約二兩。也可以看個人口味決定是否再加鹽,我覺得咸度已經(jīng)可以了。
第一步,處理魚。把魚清洗干凈之后打上花刀,撒少許鹽,碼上姜片,腌15~30分鐘。
我一般會請賣魚的攤販幫忙收拾魚,拿回家之后再把魚肚子里清洗干凈,尤其是黑膜要刮掉。所謂給魚打花刀是這樣的:菜刀斜斜地以45度角切入,切大約1厘米深,每一面都這樣切上三四刀。為什么要斜著切入?因為我發(fā)現(xiàn)如果垂直打上花刀的話,在煎魚的過程中肉容易翻起來,看起來就沒那么美觀。
把每一條處理好的鯽魚,兩面都薄薄地撒上一層鹽,蓋上保鮮膜放到冰箱冷藏柜,腌制15~30分鐘。用鹽腌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可以讓魚肉再析出一些血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淡水魚形成“蒜瓣肉”的質(zhì)感。
第二步,煎魚。把魚煎好的訣竅,就在于提前將魚用鹽腌一下。
把腌過的魚用廚房紙巾盡量擦干,讓魚身保持比較干爽的狀態(tài)。平底鍋里放大概3瓷勺油,燒到微微有點兒冒煙的程度,放入魚。中火煎到魚的一面變得焦黃,大概需要3分鐘,翻面再煎另外一面。因為用來腌魚的鹽并不多,所以不需要清洗掉,后面不放鹽就可以了。
腌過的魚會析出一些血水,一定要把魚身盡量擦干,這樣魚皮不容易粘鍋。煎魚的油溫一定要夠熱,有利于魚皮定型,油燒得有點兒冒煙就差不多可以放入魚。魚入鍋之后也不要太快翻動,讓一面魚皮定型之后再翻面煎另外一面。判斷的標準是,輕輕晃動鍋子,感覺到魚身可以滑動了,就可以翻面了,不要心急。
第三步,燒魚。說是燒魚,其實這個做法有點兒類似于寧波那邊常見的“”,即用小火長時間地燒,最后收濃湯汁。
具體怎么做呢?把魚煎得差不多了之后,撥開鍋底的魚,騰出一塊兒地方,把姜絲給爆香了,然后加入洗凈并且切成長段的小蔥,再把所有的調(diào)料都加進去,包括料酒、老抽、生抽、糖,補入一些清水,讓湯汁差不多剛好沒過魚肉。燒沸之后轉(zhuǎn)小火,慢慢地“”上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
如果鍋夠大的話,也可以把小蔥打成蔥結(jié)塞在旁邊。待青翠的小蔥變黃,蔥香融入魚身,湯汁還剩一厘米左右高度的時候,關火起鍋。是的,不要完全收干,稍微留一點湯汁,拌飯?zhí)貏e好。蔥段就夾出來不要了。
長時間的燒制,讓小蔥和調(diào)料的風味完全融入魚身。魚皮的膠質(zhì)微微融化,吃起來很有一點粘嘴的感覺。而且融化后的膠質(zhì)也有自帶的勾芡效果,湯汁緊緊裹住鯽魚,從里到外味道都相當醇厚。
一斤魚配四兩蔥,果然不是蓋的。
摘自《日日之食:家常菜的小秘密》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圖/李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