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浩
用于益腎壯骨的藥酒
文/江浩
中醫(yī)講“腎主骨”,而老年人多腎虛,故骨亦難堅。而適時地用些益腎壯骨的藥酒,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配方:松葉60克,天冬、枸杞子各50克,黃精、白術各40克,糯米1000克,細曲200克。
制法:①先將細曲加工成細末,備用;②枸杞子等諸藥置于大砂鍋中,加水煮到2升,待冷備用;若無大砂鍋,可分數次煮;③將糯米淘凈,蒸煮熟后瀝半干,倒入凈缸中待冷;④將藥并汁倒入缸中,加入細曲末,攪拌勻,加蓋密封,置保溫處;⑤21日后開封,壓榨去糟渣,過濾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或每次隨量飲之。
功用:補肝腎,益精血,健脾,祛風濕。
藥材功效解析:枸杞子補肝腎,益精血;黃精、白術益氣健脾;天冬滋陰生津;松葉祛風除濕。此酒有補肝腎、益精血、健脾胃、祛風濕之功效,主治體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須發(fā)早白、肌膚干燥易癢等癥。
配方:山茱萸、山藥、熟地各60克,懷牛膝30克,石斛100克,白術3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①將上述藥材搗成碎末,裝入紗布袋內;②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加蓋密封;③14日后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后即可服用。
用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功用:補腎,養(yǎng)陰,健脾。
藥材功效解析:石斛、山藥、熟地、懷牛膝、山茱萸,滋陰補腎;白術、山藥健脾益氣。此酒補腎,養(yǎng)陰,健脾,主治因陰虛體弱而致的腰膝酸軟、體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目眩等癥。
配方:杜仲、丹參各30克,川芎20克,米酒750毫升。
制法:①將上述藥材一同搗碎細,裝入紗布袋內;②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③5日后開啟,去掉藥袋,過濾裝瓶備用。
用法:不限時,將酒溫熱隨量服用。
功用:補腎益肝,活血通絡。
藥材功效解析:杜仲補肝腎,強筋骨;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yǎng)血安神: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此酒補肝腎,強筋骨,養(yǎng)血活血,祛風通絡,主治肝腎虛、精血不足、腰腿酸痛、久痛絡脈痹阻等癥。
配方:桑葚、蜂蜜各60克,鎖陽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①將桑葚搗爛,鎖陽搗碎,兩藥一起倒入干凈的器皿中;②倒入白酒浸泡,密封;③7日后開封,過濾去渣;④將蜂蜜煉過,倒人藥酒中,拌勻,貯入瓶中,即可飲用。
用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功用:補腎養(yǎng)肝,益精血,潤燥。
藥材功效解析:桑葚補肝腎,滋陰液;鎖陽補腎,滋陰,潤燥;蜂蜜滋陰,潤燥,清熱,并能調味及緩解藥中熱性。此酒有補腎養(yǎng)肝、益精血、潤燥之功效,主治腰酸、眩暈、體倦、大便秘結等癥,適于老人肝腎陰虛所致津液虧損、腸燥便秘者服用;無病者常服,亦有延年益壽之功。
配方:蜜炙黃芪、熟地黃、枸杞子、玉竹各250克,生白術、炒白術各100克,白酒2升。
制法:將所有藥材洗凈后研細碎,裝入紗布袋中,與白酒一起放入砂鍋內,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鐘,晾涼后過濾去渣留液,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飲10~20毫升,每日1次,臨睡前飲用。
藥材功效解析:玉竹養(yǎng)陰生津,潤肺養(yǎng)胃,潤燥止渴;黃芪補氣生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话仔g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助運;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枸杞子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此酒力緩,主治諸虛百損、體弱無力、頭暈目眩、胃納不佳、腰膝酸軟,男子陽痿早泄,女子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癥,久飲對以上先天不足、后天虧虛諸證均有很好的療效。
配方:何首烏100克,白首烏300克,核桃肉、蓮子肉各90克,枸杞子、全當歸各60克,生姜汁20克,蜂蜜90克,細曲300克,生地120克,麥冬30克,糯米5000克。
制法:①先將兩種首烏洗凈,用水煮過,搗爛;②生地黃用酒洗凈,放入煮首烏的水中煮,等水漸干時,再用文火煨,待水汁耗盡后,取出搗爛備用;③除生姜汁、蜂蜜外,其余藥材均搗為粗末,與首烏一起裝入白布袋,封口備用;④將細曲搗成細末,備用;⑤將糯米放入鍋中,加水3000毫升,武火煮沸,改文火上熬成粥狀,然后倒入干凈的壇子里,冷后加入細曲末,拌勻,加蓋密封,放在保溫處釀制,待有酒漿時開封;⑥將生地黃倒入酒糟中,拌勻,加蓋密封,3~5日后開封,壓榨去糟渣,貯入干凈的壇子里,再將藥袋懸入酒中,再加生姜汁,加蓋;⑦將壇子放入鍋中,隔水加熱約80分鐘后取出,埋入土中;⑧過5日將酒壇取出,開封,去掉藥袋,將蜂蜜煉過,倒入藥酒中,再細濾一遍,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將酒溫熱空腹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何首烏解毒消痛,潤腸通便,用于濕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白首烏補腎益肝,烏發(fā)生發(fā),養(yǎng)血益精,抗衰老,被歷代名家視為攝生抗老珍品;枸杞子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核桃肉補腎益肺,納氣定喘,潤腸通便:蓮子肉補脾止瀉,固澀止帶,益腎固精,養(yǎng)心安神;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補腎養(yǎng)肝;紅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健脾和胃;麥冬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蜂蜜補中緩急,潤燥,解毒,并能調味、緩和酒性。
此酒功效為補腎養(yǎng)肝,因肝腎精血不足而導致的腰膝酸軟、體乏無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憔悴、須發(fā)早白、大便秘結等癥,均適合飲用。
配方:生地黃(切)100克,大豆(炒)200克,牛蒡根(切)100克,牛膝80克,白酒2升。
制法:①將上述藥材洗凈后裝入紗布袋內,放入干凈的器皿中;②放入酒中浸泡,密封;③5日后開啟,過濾后裝瓶備用。
用法:不限時,隨量服用。
藥材功效解析: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止血,用于熱病之舌絳煩渴、陰虛內熱;大豆活血,去風散熱,利水,解毒;牛蒡根可以藥食兩用,散風熱,消毒腫,常用于風熱感冒、頭痛、咳嗽、熱毒面腫、咽喉齒齦腫痛、風濕痹痛、瘢瘕積塊、癰癤惡瘡、痔瘡脫肛等癥,抗腫瘤、鎮(zhèn)痛、消炎作用比牛蒡子要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此酒補腎除煩,祛風止痛,可治療關節(jié)疼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