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fā)游 葉永光
?
紅豆樹育苗技術探討
張發(fā)游1葉永光2
(1福建省寧化國有林場福建寧化 365400;2福建省建陽范橋國有林場福建建陽 354204)
通過對紅豆樹種子采取不同催芽處理方式進行育苗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紅豆樹種子在播種前進行破皮+冷水浸泡處理,發(fā)芽率明顯高于不進行催芽處理和單用60℃溫水浸泡處理的種子,分別高出87.8%和41.9%;在出土時間上,破皮+冷水浸泡處理的種子比不處理和單用60℃溫水浸泡處理的種子要早,分別早了24d和11d;發(fā)芽結束時間上,破皮+冷水浸泡處理的種子比不處理和單用60℃溫水浸泡處理的種子少63d和30d;平均苗高分別高出29.2%和11.2%。
紅豆樹;育苗技術;探討
紅豆樹(),又名鄂西紅豆樹,屬蝶形花科,紅豆樹屬,為落葉喬木,樹高20~30m。樹皮灰色淺縱裂。嫩枝被毛,后脫落變光滑;花期4月,果期10-11月,時扁卵圓形,長3.5~5.5cm,寬2~4cm,厚革質(zhì),粟褐色,無毛,有光澤;種子1-2粒,深紅色;分布于秦嶺以南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1];幼年喜濕耐陰,中齡以后喜光,喜溫暖氣候;是國家Ⅱ級保護珍稀瀕危植物[2]。
紅豆樹材質(zhì)堅重,紋理美觀,為高級家具和工藝美術品用材,與紅木齊名,素有“中國桃花心木”之美譽。浙江的龍泉寶劍舉世聞名,而紅豆樹之心材即是制作龍泉寶劍劍鞘、劍柄的專用材[3]。由于紅豆樹經(jīng)濟價值高,天然生長的紅豆樹不斷被人為砍伐或挖掘移植,天然分布的紅豆樹越來越少,開始走向人工培育栽植。筆者通過對紅豆樹的育苗技術進行初步研究探討,旨在為今后培育紅豆樹提供參考。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寧化縣城郊鄉(xiāng)畢子嵊苗圃,圃地面積0.2hm2。位于東經(jīng)116°35′50″、北緯26°15′30″,為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屬武夷山脈東麓,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18℃,年降水量 1700~1900 mm,無霜期214~246d。
2.1試驗設計
試驗設計為:A1--紅豆樹種子播種前不催芽處理,A2--紅豆樹種子播種前用60℃溫水浸泡處理,A3--為紅豆樹種子在播種前進行破皮+冷水浸泡處理。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重復播種30粒種子,重復6次,全部用無紡布育苗袋育苗。
2.2 圃地整理及播種
在1月份先對圃地進行翻耕、整耙工作,在3月份做好苗床,苗床寬110cm,高15cm,步道寬20cm。育苗袋采用無紡布育苗袋,規(guī)格為6cm×12cm,營養(yǎng)土的配比為黃心土:草木灰:有機肥=100:1:1。先將配比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育苗袋,在苗床上擺放整齊,在3月23日開始播種。
2.3 苗期管理
2.3.1鋤草管理
4月1日苗木開始出土,出苗后要及時鋤草。用營養(yǎng)袋育苗比田間直接播種育苗,鋤草工作量要小。通過配比后的營養(yǎng)土,雜草長得少,但在雜草剛長出時就要人工將其撥出。紅豆樹長勢較快,出土后一個月就已經(jīng)郁閉,苗床內(nèi)雜草較少,主要對溝邊的雜草進行清除。
2.3.2水肥管理
要隨時觀察田間的水濕條件,如果天氣連續(xù)干旱,要及時進行灌蓋,保持土壤濕潤;如遇連續(xù)下雨,則要及時排水。紅豆樹幼苗前期長勢很快,出苗后1個月平均苗高就達8.8cm,6-8月是苗木生長的速生期,高生長達全年的2/3,養(yǎng)分消耗快,因此要及時施肥,在真葉長出后就可進行施追肥,用濃度0.2-0.5%的復合肥每半個月追施一次,施肥后要用清水沖洗幼苗的葉面。追肥要在傍晚進行,不能在中午時進行,防止燒傷幼苗。
2.3.3遮陰管理
播種后,在苗床上方搭蓋陰棚,高度1m,用遮陽率50%的遮陽網(wǎng)進行遮蓋,在10月上旬氣溫開始下降時,將遮陽網(wǎng)掀開,以增加苗木的木質(zhì)化,增強苗木的抗寒能力。
2.3.4病蟲害管理
紅豆樹的病蟲害主要有猝倒病和角斑病,防治猝倒病可用1:100-150的波爾多液進行防治,在苗木出土后到木質(zhì)化期間每10d噴一次;角斑病發(fā)病時可用多菌靈、波爾多液、百菌清等交叉噴藥,10-15d噴一次,連續(xù)防治三次。
2.3.5防凍管理
在霜凍天氣時要及時做防凍處理,可用稻草覆蓋在苗木上面,再將遮陽網(wǎng)蓋好。
2.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調(diào)查不同處理方式種子的出土時間、全部發(fā)芽完成時間,在種子全部發(fā)芽后調(diào)查種子不同處理方式的發(fā)芽率,并進行方差分析。
3.1 紅豆樹種子不同處理方式對發(fā)芽率的影響
不同處理方式對種子的發(fā)芽率具有顯著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A3處理的發(fā)芽率最高,平均發(fā)芽率比A1處理和A2處理分別高出87.8%和41.9%,A2處理比A1處理發(fā)芽率高32.3%(見表1)。經(jīng)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見表2)
表1 鄂西紅豆樹種子不同處理方式發(fā)芽率統(tǒng)計分析表 單位:%
表2鄂西紅豆樹種子不同處理方式發(fā)芽率的方差分析及其顯著性檢驗
變異來源自由度離差平方和方差F值F0.05F0.01 組間25470.322735.16244.303**3.68236.3589 組內(nèi)15167.9411.196 總和175638.26
3.2 紅豆樹種子不同處理方式對發(fā)芽時間的影響
不同處理方式對種子的發(fā)芽時間具有顯著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采用A3處理的出土時間發(fā)及芽結束時間最早,出土時間上比A1處理和A2處理分別提早24d和11d,而A2處理比A1處理早13d。A1處理種子出土時間到發(fā)芽結束時間為72d,A2處理的時間為39d,A3處理的時間為9d,A3處理種子出土時間到發(fā)芽結束時間比A1和A2處理少了63d和30d。10月25日調(diào)查的平均苗高,A3處理的平均苗高分別比A1和A2處理高出29.2%和11.2%。
表3 鄂西紅豆樹種子不同處理方式發(fā)芽時間統(tǒng)調(diào)查表
(1)紅豆樹種子在播種前采取機械破皮+冷水浸泡進行催芽處理,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分別比不處理和單用60℃溫水浸泡處理的種子高出87.8%和41.9%。但種子浸泡后需及時播種,如因天氣原因無法及時播種,需用沙藏。
(2)紅豆樹種子在播種前采取機械破皮+冷水浸泡進行催芽處理,可提早種子的發(fā)芽時間,使苗木生長整齊,促進苗木生長,提高苗木出圃率。
(3)紅豆樹采用容器苗造林適應性強,造林成活率高[4]。無紡布營養(yǎng)袋培育的紅豆樹苗由于種植時無需脫袋,能夠減少苗木種植的緩苗期,提高造林成效。
[1] 祁承經(jīng).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216-217.
[2] 于永福.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的里程碑——《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出臺[J].植物雜志,1999,(5): 411.
[3] 劉偉,周善森,張先祥.不同立地條件下紅豆樹容器苗與裸根苗造林對比試驗[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9,26(6):829-834.
[4] 王幫順,吳秀榮,何必庭,等. 特有珍貴樹種紅豆樹的培育技術與推廣應用[J].綠色科技,2015,(2):38-40.
2017-04-01
張發(fā)游(1970-),男,福建寧化人,營林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培育工作。
S723.1+31.1
B
1004-7743(2017)03-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