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評論版“讀者來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感謝您的關(guān)注與支持。歡迎新老讀者回應報道內(nèi)容、交流熱點話題、分享現(xiàn)實感悟,來稿請發(fā)review@infzm.com。
權(quán)利不平等是“留守兒童”的根源
回應“愿‘完全留守兒童越來越少”
2017年8月31日《南方周末》評論版
這些年“留守兒童”是一個熱詞,關(guān)愛“留守兒童”也是工青婦團等群團組織及社會公益組織、社會熱心人士的日常工作之一。這些組織及個人的行動,雖然使留守兒童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但對于減少留守兒童卻沒有起到多少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留守兒童”的根源是權(quán)利不平等,是他們難以在他們父母就業(yè)的地方獲得與當?shù)睾⒆酉嗤氖芙逃龣?quán)。
沒有幾個父母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其實給予外來務(wù)工人員的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權(quán)利,不只是能夠減少“留守兒童”,還能培育出一大批忠誠的務(wù)工人員,從而為當?shù)仄髽I(yè)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重慶璧山?袁義?民建會員
不能總靠學歷的光環(huán)活著
最近,海歸起薪降到6000元以下的新聞又引起了一些人對國外學歷的質(zhì)疑。這個數(shù)據(jù)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暫不考慮。單說用“海歸”這個名頭與工資建立起對照關(guān)系,這種思維就該改改啦。類似的報道還有名校生居然找不到工作等等。在這樣的視角下,學歷通常可以解釋一切,從工作崗位到工資收入,甚至一輩子的幸福生活,并從普通高校、211高校再到985高校,形成一條社會期待逐級升高的鏈條。
殊不知,現(xiàn)在人才增多、流動途徑增加導致的評價標準的多元,已在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學歷”解釋一切的“規(guī)律”。在學歷的基礎(chǔ)上,一個人的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關(guān)注,他們用自己的表現(xiàn)代表自己,而這其實才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試想,如果一個人工作幾年穩(wěn)定之后還總拿自己的名校學歷作為自己最閃亮的光環(huán),這何嘗不是一種失???不管是“名?!边€是“海歸”這樣被抽象化的符號,總是附著了人們太多的想象,或者說“泡沫”“光環(huán)”,只靠一些虛的東西活著,確實容易一戳就破。
廣州?江波?研究生
打罵孩子不妥當
星期天的午后,午睡的我被哭聲吵醒。從窗戶望出去,一位年輕體面的母親正因自己的女兒沒有背出英語課文而瘋狂地扇她巴掌。斥罵聲、巴掌聲、哭泣聲持續(xù)了整整二十分鐘,我無比憤怒但又不敢沖動介入。最終母女倆離開了,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后來那孩子怎么樣了。曾聽過這樣的言論:每一位打罵孩子的家長都是沒有涵養(yǎng)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包容別人的缺點。為孩子們好的妥當方式那么多,為什么偏偏選擇了打罵這樣的方式?我只是一名學生,還沒能懂得作為家長的辛苦,我也只想以一名孩子的身份,呼吁保護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免于暴力。
杭州?沈家儀?第十四中學高三學生
圖書館需培養(yǎng)人文情懷
“你看不懂!”圖書管理員一句簡單的話,使那位小女孩放下了手中的原版名著。那六年級的小孩完全順從管理員,離開了中學生閱覽室,到一樓的小學生閱覽室去借精簡版原著。作為旁觀者,我感到莫名的悲哀。我以為,一個圖書館成功的因素,不僅在于其館藏圖書的豐富程度,更在于它營造出的溫暖的人文情懷。而在這家圖書館,讀者似乎常常是被呼斥的對象。因而我不愛去這家圖書館,盡管它離得近。我寧愿花上半個小時去另一家圖書館,感受那里的溫暖。我認為,不同的圖書館要學會相互借鑒,差異固然存在,但這不是不去改變的借口。
揚州?趙容藝?揚州中學高三學生
(欄目主持: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