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霞
內(nèi)容摘要:東西《篡改的命》汪家人改變命運的故事,在“被篡改”與“篡改”之間演繹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化進程中鄉(xiāng)村生活與鄉(xiāng)村倫理的變遷和底層人奮斗的艱難。
關鍵詞:東西 篡改 命運
在小說《篡改的命》中始終有一條命運的主線,這條主線就像放風箏的引線,一直牽引著主人公的人生走向,然而主人公卻是渾然不知的,或者說即使被牽引也無能為力。汪家三代人(汪槐、汪長尺、汪大志)命運改變的歷程都 “被篡改”的。
汪槐年輕時“被篡改”命運,被別人冒名頂替了職務;汪長尺重復了父親的老路,在高考時被牙大山的父親弄權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汪家父子二人的“被篡改”的命運上如出一轍,但汪長尺并不知道自己高考失敗的真相,他立志改變命運,絕不重復父親的老路,但正如作者東西所感慨的:“汪長尺不想重復他的父親汪槐,就連討薪的方式方法他也不想重復,結(jié)果他不僅方法重復,命運也重復了”[1]。在同樣“被篡改”的命運里,汪長尺與父親殊途同歸,都失去了改變命運的天然良機。汪長尺進城去所做的一系列掙扎、反抗依然改變不了現(xiàn)狀,這才是命運重復的悲哀,最后只好走向父親當年為自己爭取高考錄取名額的方式:跳樓,汪長尺與汪槐“被篡改”后的命運重復,我們看到的是鄉(xiāng)村在權力和物質(zhì)上的弱勢,在強權與金錢的操縱下,鄉(xiāng)村里的汪長尺、汪槐們?nèi)珞@弓之鳥,毫無抵抗命運舛途的能力。
汪槐無法改變“被篡改”的命,回歸鄉(xiāng)土養(yǎng)育了汪長尺,并不斷激勵他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改變汪家人的命運。在汪長尺高考志愿失利后,汪槐只身前往教育局討公道;汪長尺從城里受挫回來后,汪槐不停地鼓勵他催促他進城去;在汪長尺有了孩子后,汪槐又把改變汪家命運的期盼轉(zhuǎn)移到孫子身上……總之,汪槐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命運與人生的執(zhí)著和堅忍奮斗。但是在汪長尺身上,父輩的這種堅韌與不屈已經(jīng)慢慢被權力與金錢打磨掉了,留下的只是現(xiàn)實的千瘡百孔,最后汪長尺無路可走之后跳樓威脅,放棄了原來一直堅持的自尊,而他也慢慢容忍妻子小文做暗娼,放棄了道德的高低。金理對汪家父子的分析,將汪槐歸為高加林那類“進取的自我”,而汪長尺顯然喪失了父輩們的自我創(chuàng)進的能量,“盡管高加林的人生處處被動,但他之所以愿意冒險,是因為那時的世界還允許這希望兌現(xiàn)的可能性。而到了今天,日趨慘烈的現(xiàn)實早已告訴青年人:集體世襲、貧富懸殊、上升通道擁塞、整個社會結(jié)構已經(jīng)閉合,自力更生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概率微乎其微?!盵2]汪長尺們失卻了拼搏的動力和社會保障,也失去了內(nèi)心原來堅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心理愿景?!霸诂F(xiàn)實的環(huán)境下,階級出身所喻示的貧窮落后,已然成為汪長尺們的一種原罪,階級身份不再是護身符,反而成了農(nóng)村子弟的魔咒與累贅?!盵3]同樣肩負改變家族命運的汪家兩代人,汪槐在土地上培養(yǎng)了汪長尺,而汪長尺卻沒有了穩(wěn)定的安身立命之所,最終迫于現(xiàn)實的無奈將自己的孩子送給了仇人林家柏。
汪長尺自詡從根本上改變了汪家人的命運,在汪大志“被篡改”的命運背后,是一個父親的掙扎,是鄉(xiāng)村之子改變命運、“到城里去”的艱難抉擇。當汪大志變成林方生,他的人生命運將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正是基于對物質(zhì)、權勢的現(xiàn)實考量,以及汪家人骨子里改變命運的愿望,汪長尺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了曾經(jīng)的仇人林家柏,將“汪大志”篡改成了“林方生”。
“對于相信血脈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宗法制社會來說,汪長尺把兒子汪大志送給林家柏,等于他的血脈獲得了城市人的身份,并且享受了榮華富貴。汪長尺雖然失去了名分,但他獲得了血脈傳承的勝利。”[4]也許于相當重視血脈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而言,汪長尺的行為有血脈的絕對性作為保障,但對于當下社會而言,血脈是否真的具有絕對性?顯然,變成林方生的汪大志用行動做出了解釋。
當林方生發(fā)現(xiàn)自己“被篡改”的命,以及汪長尺“被篡改”的命之后,并沒有做出伸張正義之舉,卻在當年汪長尺自殺的地方,銷毀了所有的資料和檔案,抹殺了曾經(jīng)的痕跡;汪長尺“被篡改”的悲慘命運從此消解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林方生也用行動維持了自己曾“被篡改”的命,甚至徹底地“篡改”了自己的身份,完成了對原生家庭,對鄉(xiāng)村的徹底棄絕。
汪槐和汪長尺“被篡改”的命運是殘酷的玩笑,從此人生失去了改變的機會;而林方生的“被篡改”,則是基于一個父親對鄉(xiāng)村和命運的絕望,而“篡改”卻擊碎了汪長尺生前那可憐的幻想。從此,汪家失去了血脈和子嗣,鄉(xiāng)村之子徹底棄絕了土地走向城市。
參考文獻
[1]東西:《長篇小說<篡改的命>后記》,《東吳學術》2015年第5期。
[2]金理:《路的盡頭:<篡改的命>中的四個故事》,《文學報》2015年12月3日第020版。
[3]梁豪:《弒祖:中國傳統(tǒng)血親觀的變異——評小說<篡改的命>》,《當代作家評論》2016年第6期。
[4]陳曉明:《鄉(xiāng)村的棄絕與小說的歪邪之力——評東西新作<篡改的命>》,《當代作家評論》2016年第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