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有感情的朗讀具有無窮的魅力,有的如無聲的細雨滋潤萬物,有的似飛瀉而下的瀑布氣宇軒昂,有的如潺潺的溪流趟過山石,有的像洶涌的海水拍擊海岸……聽者仿佛在品一杯香茗,又像在欣賞一部感情曲折的電影,情感也便隨著課堂上的情感或沉醉、或飄逸、或深思、或振奮。只有有感情的朗讀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走進主人公和作者的內心世界,才能讓課文蘊含的情感力量和育人力量更直接地發(fā)揮作用?!皩W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小學各學段閱讀教學的共同目標。能很好的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yǎng)。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現將筆者多年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做一些分享。
關鍵詞:重點詞語 感情 朗讀
一、理解重點詞語指導有效朗讀
在課堂上,常聽老師這樣說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的語氣讀出來”。可是怎樣才能讀出感情,怎樣才算讀出了感情,教師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也沒有認真的體會,情從何來呢?有的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如果有一些效果的話,那也是勉強的“皮笑肉不笑”的感覺。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大聲的朗讀就是有感情,在課堂上就聲嘶力竭的朗讀,讓聽的人十分難受。由此我深感朗讀不是簡單、機械、生硬的強調,而要建立在恰當的理解上。正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趁你沒留意,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在初讀之后,教師質疑道“秋天這把鑰匙是怎樣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學生抓重點詞“輕輕地”一下子就知道是悄悄地,動作很輕,我們都沒有在意,學生很容易說出要輕點讀“輕輕地”這兩個詞。同時,引導學生想象“輕輕地打開大門”門開得快還是慢?學生自然而然的能夠想象門開得很慢。我們讀的時候也要讀的慢些。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來了。[1]
如果句子中出現了“多么、更、一定、非常、特別、十分、那么…….”這些字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抽一個人讀一讀,讓其他的孩子聽一聽他那個詞讀得比較重?學生回答后可強調一句:“老師發(fā)現有些聰明的孩子已經在這個詞的下面做上了重點記號。”所有的孩子迅速動筆,然后全班同學再練習讀一讀。
二、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體念情感
想象力是在你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對于寫景類的文章,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文字,在頭腦中構現出相應的畫面,理解文章內涵,受到情感熏陶。如“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痹谧x通順以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來到了果園,看到了黃澄澄的梨,大大的菠蘿,紅紅的蘋果,把樹枝壓彎了的橘子…….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果園里到處都彌漫著香香甜甜的氣味…….你聞到了嗎?然后帶著這種心情、這種感覺讀一讀。[2]
三、層層推進讓朗讀漸入佳境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正確”、“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讀的不同層次,也體現了朗讀指導的漸進性?!坝懈星榈乩首x”基于“正確”、“流利”,不可越位,否則欲速則不達。首先,讓學生做到字音準確,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輕聲、兒化、變調正確。其次,通過幾遍的朗讀,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把文章讀流利,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讀通順。還可以讓學生要交流朗讀體會。抽一些同學個別展示,其他同學評議,在讀中相互比較、相互啟發(fā),一個學生讀得到位會立刻感染大家,讓大家豁然開朗。教師應及時點評,以點帶面進行指導。最后,學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課文形象,體味節(jié)奏韻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再現文章的內容,自然就能用朗讀表達文章的情感。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移到課文的朗讀指導上來,對學生的朗讀起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讓學生回憶自己過年時的情景-----溫馨、祥和、熱鬧、喜慶。而小女孩給我們年齡相仿,本該和我們一樣享受快樂的童年、溫馨的節(jié)日,她卻饑寒交迫死在舊社會的大年夜,有了生活體驗就能把我情感的基調,感情也就讀出來了。
五、借助媒體指導朗讀
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運用視覺、聽覺結合,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葡萄溝》一課中“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毕日n件展示一個個涼棚。
六、范讀是教師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讀指導
羅馬詩人賀拉斯說的對:“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動人心,就是向他們顯示自己首先被打動。”少年兒童,可塑性很強,最容易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因此,教師的范讀尤為重要。教師的示范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針對課堂情況適時示范
如竇桂梅老師在《珍珠鳥》一課中的句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彼鞘沁@樣指導朗讀的。
師:讀這些句子要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你該怎么讀才不嚇著它們? (學生讀得有些重)
師:氣重音可不能重。要是我讀的話,我讀得還要輕,因為珍珠鳥是那么嬌小,那么怕人,我會這樣讀:“我便用吊蘭……”
竇老師讀得“小心翼翼”,學生鼓掌。
2.范讀全文或重點片斷
假如課文比較深,生字新詞比較多,教師宜在學生初讀前范讀,其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通句子、增強語感,也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假如課文并不難,重在讀得情意濃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可在課中范讀。教師覺得自己的范讀不甚出色,那么退而求其次,播放高水平朗讀錄音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語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朗讀教學在小語教學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我們作為小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地運用朗讀的形式,使其在小語教學中真正展現藝術魅力!讓學生陶醉于語文教學的朗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吧!
參考文獻
[1]2003年5月陸友松,蔣志詳.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
[2]黃桂林,堅持返璞歸真,培養(yǎng)學生悟性[J]福建教育,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