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聰
【內容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新課標的頒布,活動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在教學活動相對于落后的農村中學來說,思想品德活動課的開展還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是通過研究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的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思想品德 活動課 教學實踐
引言
教學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的。思想品德活動課的主體是青少年,活動課的實施必須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利用多樣化的活動課程來豐富青少年的情感體驗,在極大的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意識、主體意識、探究意識,以此來創(chuàng)新學生實踐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形式來豐富學生活動的形式。結合新課標頒布的課程學習標準,加強農村地區(qū)活動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質量。農村中學由于生源比較復雜,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相對較弱,教師教學觀念相對陳舊、模糊,缺乏對新理論的學習和自我反思,許多老師把活動課當成是綜合實踐課,空洞的說教課,導致活動課隨意性比較大。加上升學壓力大,使得教師對活動課的課堂結構、教學評價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至很多活動課都無法富有實效地拓展,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是十分不利的。為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順應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開展活動課的實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
一、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的必要性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特殊的階段,正確的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尤其是在教育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多,父母沒有時間對孩子投入更多精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長期缺乏了交流與互動,使得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沒有良好的應變處理的能力,有些學生甚至采取了特殊的手段,影響了他們的健康的成長。在思想品德的活動課中,它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不受任何教材的限制,利用活動的形式,增長學生的見聞,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還可以利用閱讀課外讀物、聽廣播、觀看紅色電影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的欲望,吸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思想課外的活動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
2.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和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通過“發(fā)現法”的教學可以挖掘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思考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個人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中,讓學生充分的利用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探索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逐步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從這一逐漸深入的步驟中培養(yǎng)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獨立工作與操作的能力。根據初中生在這一階段求知欲望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點在思想品德課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校可以通過舉辦相關的辯論賽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資源開發(fā)不完善
課程資源的內涵是指形成課程要素的來源,同時它也是實施課程的必備的條件。根據當前農村中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沒有充分利用的農村思想品德課程的資源,導致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當前,我國農村中學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與城市地區(qū)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差距,從農村地區(qū)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來說,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都是局限于課本上與課堂上,對于課外活動資源的開發(fā)十分的少。從課外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現狀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不重視理論,二是缺乏實踐。由于思想品德課程是中學必修的一門的課程,因此,教學活動的開展幾乎很少涉及到實踐的教育。這極大的造成了思想品德課重理論,而實踐的局限。另外,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根據新課標的標準,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需要拓展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以此來升華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除此之外,農村地區(qū)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還存在重校內,輕校外的特點。絕大部分的學生只在課程上聽教師講解課程,真正去實踐的很好。由于活動開展不充分使得農村地區(qū)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缺乏主動性,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2.形式單調貧乏
經過對農村中學進行調查發(fā)現,大部分的教師在思想品德活動課設計形式上單一,教師設計的活動課程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活動,這與新課標的倡導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走訪中還發(fā)現,學生熱衷于以思想品德課程為主題開展的活動,并不是學校開設的各種紀念日開展的演講等活動。實際上大部分的農村中學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舉辦的思想品德課程活動都是根據國家重要的紀念日而開展,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比賽。他們參與活動課程的目的也可看作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真正的意識到活動課程開展的真諦。從當前農村地區(qū)思想品德課程開展情況可以看出,農村地區(qū)的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的形式較為單一,而且不能滿足學生對思想活動課程的需求,它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管能動性。
三、提升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對策
1.有效的開發(fā)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農村中學的教學實施與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這并不是決定課程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農村中學的教師應該從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課《關愛社會》時,由于缺乏網絡基本設施,教師沒有條件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西北地區(qū)干旱缺水的情況,而學生又是生活在水資源充足的南方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西北地區(qū)的干旱缺水的情況,教師可以以自身的豐富經歷向學生描述,或者因地制宜的取材,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園,觀察本地河流的環(huán)境狀,讓他們調查河水的污染程度,并尋找污染源,了解當地居民的感受。讓學生明白水資源的重要性,通過實地走訪的形式來調查地區(qū)水資源的基本分布情況,充分結合農村地區(qū)的實際情況,有效的開發(fā)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顒诱n程教學是新課標學習的要之一,它體現了教育改革的要求,活動課程教學將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融為一體,升華了課程的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農村中學需要大力的開發(fā)活動課程資源,提升活動課程教學的地位,并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為農村中學地區(qū)的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氛圍。endprint
2.多種形式,豐富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外活動內容
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及運用知識,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在活動中進化心靈,在活動中升華思想,在活動中提高覺悟。其活動形式可以是時事知識競賽、模擬活動、參觀訪問、主題辯論、角色扮演、問卷調查等形式。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受實際鍛煉,實現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根據教材每節(jié)課的不同要求,采取多種活動形式,豐富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外活動內容。農村學校的生源、地域優(yōu)勢等方面與城市學校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對開展思想品德活動課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農村中學要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揚長避短,突出重點,根據本地學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注意可行性和時效性,合理選擇適當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體現地方特色,開展地方特色的活動課。比如,農村中學的學生對動植物的生長相較于城市地區(qū)的學生認知性高。在他們的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農、林、牧、漁等各類物產。他們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優(yōu)勢,對山間田野進行考察。他們還可以對動植物基本的習性進行考察、分析,充分激發(fā)學生主觀的思維,讓學生了解他們身邊的自然資源,感受家鄉(xiāng)獨特的資源與文化。例如在講授《自立自強》的主題活動中,有五位學生在《展示自我,我最棒》組織活動中向大家展示了苗木嫁接技術,其熟練的程度不僅讓我感到吃驚,更讓其他學生感到佩服。在《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教學時,我以《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為主題,讓學生去收集我們家鄉(xiāng)存在的民風民俗,用他們的語言記載下來,并且在課前五分鐘安排兩名學生進行進述,使我和學生們的見聞大大增強了。
結論
思想品德課程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舞臺。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如何使學生得到自主發(fā)展上,而不是停留在活動的表面,千萬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雖然很多條件限制了農村中學的活動課程,但是只要我們因地制宜,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把學生的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當地有效資源進行學習,結合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農村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程開展仍然可以豐富精彩的。
【參考文獻】
[1] 孫曉勇.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粵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為例[J]. 科技展望,2015(24):191.
[2] 鄧文君. 民族地區(qū)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和改革[J]. 文學教育(下),2016(04):176-177.
[3] 吳紅. 生態(tài)文明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實踐[J/OL]. 求知導刊,2016(03).
[4] 張保國.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學周刊,2013(25):32.
[5] 胡永亞. 巧用動態(tài)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J]. 基礎教育研究,2013 (24):53-54.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水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