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愛江+王雁平
摘 要:“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并能不斷地產生動力
關鍵詞:放飛 調節(jié) 面對 過程
通過這段時間時間以來對“生本教育”這一理念的學習研究,以及老師們之間相互交流,不斷聽取專家老師的講解,觀看一些先進老師們生動的示范課、觀摩課。使我們深刻認識了“生本課”,理解了什么是“生本教育”。在自己不斷實踐和探索中漸漸蛻變了自己,使自己 真正成為了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踐行者。在這自新蛻變的過程中我們對“生本教育 ”深有體會。
一、放飛學生
在我們以前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拿著精心準備的教案生硬地往里套學生,或是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倦怠地坐在那里聽著老師講解,而并沒有心思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互動環(huán)節(jié),但也只是“蜻蜓點水”,既而消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本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 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借助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從繁重的課堂澆灌中解脫出來,同時也使學生得以放飛,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們一句的討論,體現(xiàn)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并能不斷地產生動力。其中,我們班的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們在課堂上屬于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老是啟而不發(fā)老師只好悉數(shù)講解。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并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后,他們一個個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主動預習新課,為了課堂討論時能精彩發(fā)言,他們主動查字典、翻資料還動不動就問我們問題,由于他們的積極主動我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的輕松愉快??吹剿麄兊淖兓覀兲貏e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他們的變化使我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在放飛孩子的同時也釋放了我們每一位老師。
二、調節(jié)自己
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shù)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溫暖。我們在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扎實。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
對于這一點,我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們才意識到,我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后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只要做到適時引領就可以了。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fā)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fā)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yè)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shù)娜ヒ龑Ш⒆?、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xù)努力學習。
三、如何面對生本過程
剛開始時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發(fā)現(xiàn)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他們是多么的高興。我們也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當自己學著運用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的現(xiàn)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xiàn)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深切的意識到只要我們正確引導孩子們定能乘風破浪,只要我們認真挖掘他們身上有無窮的潛力!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們深深明白了教書育人的道理,知道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不能只滿足于你所教學科學生成績,。成功與否的另一個標準是你能不能做到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成長在成長中快樂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