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隨著近幾年影視文化產品逐漸成為經濟發(fā)展中重要的產業(yè)支柱,不僅承載著娛樂大眾的游戲功能,同時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好萊塢電影憑借對海量故事資源的挖掘、有效的利用受眾獵奇的心理,并將文化元素納入傳播行為中的模式,迅速的占領了全球電影產業(yè)的核心地位,這種高效傳播模式的形成及發(fā)展值得著重研究并闡釋。
關鍵字:好萊塢電影,傳播模式
一、好萊塢電影對世界電影市場的輻射
近年來,隨著影視文化產業(yè)逐漸成為國家文化產業(yè)中的核心支柱,不僅代表者國家對外輸出形象及文化軟實力,同時承載了人們的精神文明追求。好萊塢憑借其強大的電影資源和科技技能,在當下高度整合的視聽工業(yè)層面,發(fā)揮著令人難以抗拒的“感官/美學上”的魅力。
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成為好萊塢長期雄踞世界之首的第一產業(yè),據(jù)統(tǒng)計,其每年生產的影片產量約為全球產量的十分之一,發(fā)行國家多達150多個,且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70%以上。近兩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崛起,單純就票房上看似乎已經可以與好萊塢抗衡,但從影片口碑及文化影響力上看,還是遠遠不足。因此,在文化輸出已經成為國家戰(zhàn)略的當下,對好萊塢電影獨特的傳播模式——即在每部影片中借以故事的外殼隱藏著對其國家價值觀的輸出,應給予高度的認識和敏銳的嗅覺,在能合理抵擋外國文化觀念入侵的同時,將好萊塢高超的生產模式盡快本土化,以形成我國自身的文化產業(yè)價值觀系統(tǒng),從而合理有效的構建文化軟實力的有力途徑。
二.好萊塢電影的傳播模式分析
一般來說,一條完整的電影產業(yè)鏈結構包括了三個部分,即由制作、發(fā)行、放映三個環(huán)節(jié)構建而成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筆者認為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稱霸全球,即是在故事開發(fā)、受眾挖掘,及文化推廣三個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其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深深地浸透了美國價值觀和行事風格。我們在這里將這種合力統(tǒng)稱為“好萊塢模式”。
(一)好萊塢電影的故事法寶
好萊塢電影憑借其高投入、大制作、新科技、奇觀化、人性化和宏大敘事等特征將自己發(fā)展成世界電影的巨頭。雖在近幾年受到金融危機以及數(shù)字革命的影響,好萊塢電影市場出現(xiàn)下滑趨勢,但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國內外杰出資源的有效利用,有效的彌補了好萊塢電影在故事上的不足。
類型電影的生命力體現(xiàn)在其本身作為一種“基因”的遺傳能力上。所謂“Film Genre”,更多被我們用來作為類型電影的概念。其中“Genre”一詞正是“基因”的詞源。以好萊塢“西部片”為例,隨著舊西部片中類型元素之一的印第安人、牛仔等人物形象隨著時代的前進,逐漸從歷史舞臺中消失,以科恩兄弟為代表的“新西部片”概念再次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焦點??梢哉f“新西部片”完全脫離了經典“西部片”中以“文明與野蠻”的核心主題,更多的則是對舊社會秩序的一種全新的反思,以及人性的探討,如影片《老無所依》,但只要片中人物依然在荒漠中出現(xiàn),人們還是將此片定義為“西部片”。可見,類型影片作為好萊塢強大的故事資源,依然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好萊塢電影征服受眾的核心要素
從照相術的發(fā)明到數(shù)碼科技的崛起,隨著技術的完善,電影從早期的無聲膠片進化到當今的4D電影這一輝煌歷程中,電影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美國,人們普遍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與冒險精神,這兩種精神在科學技術中的體現(xiàn)為人們相信科技力量可以讓無限的想象變?yōu)楝F(xiàn)實??梢?,好萊塢電影至今仍統(tǒng)領全球的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終走在電影科技的最前沿。一系列科幻大片《星球大戰(zhàn)》、《異形》、《變形金剛》、《鋼鐵俠》、《阿凡達》等影片的疊相涌現(xiàn)。在充分展現(xiàn)高科技手段的同時,好萊塢電影將超常刺激感的視聽元素集約起來,給予受眾眼花繚亂的電影奇觀。
在影片《阿凡達》中,盡管故事背景發(fā)生在一顆虛擬的潘多拉星球上,然而其價值內核依然是人們熟知并一貫遵循的自由、平等、正義、民主、善良,這種價值理念被一名殘疾且退役的海軍陸戰(zhàn)隊戰(zhàn)士承襲,在與外星人的溝通與接觸中,完全以美國人的行為模式來扮演和平使者,并借助自然神鳥——“魅影騎士”的力量,化解民族危機的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美國人是世界領袖生物秩序的維護者和唯一能做的到的執(zhí)行者,好萊塢的美國主流價值觀和自我塑造痕跡,昭然可見。
(三)好萊塢電影的文化推廣
德國理論學家克拉考爾曾說:“一個國家的電影總比其它藝術表現(xiàn)手段更直接地反映那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焙萌R塢作為美國最大的“夢工廠”,電影除了其本身的娛樂品質外,往往成為美國公民和世界各民族寄予“美國夢”的重要基地。早在1979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首次訪華之后不久,中國百姓的熒幕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美國電視劇的影像——《大西洋底來的人》。作為中國引進的第一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麥克是能在水里自由呼吸和游動的兩棲人,他和海洋女博士共同經歷了一系列發(fā)掘海洋奧秘、打擊邪惡勢力的有趣故事?!洞笪餮蟮讈淼娜恕纷屩袊^眾第一次感受到科幻片的魅力,無形中宣揚了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自由無度的想象空間,以及科學技術領導世界的強大力量,尤其突出的是動搖了幾十年來形成的對美國的敵視,并奠定了美利堅在中國人心中的強大和可敬形象,對“帝國主義”的仇視,一夜之間轉化為尊敬和崇拜。無獨有偶,1980年,另一部拍攝于六十年代末(美國播放時間為1967年9月至1968年3月)的美劇《加里森敢死隊》在國內電視銀幕上首次與觀眾見面。對于深受模式僵化的愛國主義電影和樣板戲影響的中國觀眾來說,《加里森敢死隊》帶來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它第一次從一個犯人的視角講述戰(zhàn)爭,在塑造真實化、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同時,讓人們認識到原來人的善惡并不是那么分明,愛恨交加才是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罪犯同樣可以變成英雄。這一點對于后來的國產電視劇的發(fā)展影響巨大,可以說《加》劇的播出提升了國民對于影視作品的整體欣賞水平和對世界評價的理性,飽含美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視劇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因此,好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長期霸占世界電影之首,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終將“故事”作為全世界通行的語言,利用受眾對故事的需求將美國價值觀有效的融于其中,作為承載其核心價值觀的法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