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平
摘 要:懲罰自教育誕生之日起就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伴隨教育而存在。規(guī)范違紀學生行為,促進違紀學生成長是懲罰教育的本質所在。當前學校盛行的體罰和心罰無疑背離了懲罰教育的初衷。懲罰具有工具性價值和教育性價值雙重屬性,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育性價值往往被忽視。為了實現懲罰教育的教育性價值,我們應當做到:回歸懲罰教育初衷;堅持五項原則;提升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采用綠色懲罰方式方法。
關鍵詞:懲罰教育 工具性價值 教育性價值
2017年2月22日青島市政府發(fā)布地方性規(guī)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其中“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這意味著全國或地方教育性法規(guī)中首次提及“懲戒”概念。于是懲罰教育再次處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風口浪尖上。“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藝術地運用懲罰,與有效的賞識教育一樣,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盵1]那么厘清懲罰教育具有何種教育價值是實施懲罰教育的前提和理論基礎。然而在中小學教育實踐當中懲罰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誤解,進而出現了側重于懲罰工具性價值的體罰和心罰等異化現象。那么如何讓教育者真正認識到懲罰教育的內涵并回歸懲罰教育的教育性價值去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懲罰教育相關概念闡釋
1.學界之于懲罰教育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懲罰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嚴厲的處罰;二是比喻因自己的行為帶來的惡果。顧明遠在其主編的《教育大辭典》中指出“對個體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予否定或批評處分,旨在制止某種行為的發(fā)生,與獎勵相對,為學校德育采取的一種教育方法,有利于學生分辨是非善惡、削弱受罰行為動機、達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利于維護校規(guī)校紀”。斯金納強化理論中關于“懲罰”的觀點認為:凡是能增強反應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強化物(reinforcement);反之,在反應之后緊跟一個討厭的刺激,從而導致反應概率下降,則是懲罰(punishment)。參考以上學者對于懲罰的界定,我們在這里不妨對懲罰教育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懲罰教育即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對違紀者身心施以不愉快的刺激,從而減少不良行為的產生,而此處的懲罰教育是既是一種警示與預防,更是一種激勵與關愛。“他律道德是自律道德的基本前提與條件保障,自律道德是他律道德的拓展延伸與凝練升華?!盵2]
2.法律法規(guī)之于懲罰教育
懲罰教育“師出有名”,具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中國四部法律法規(guī)對都對懲罰教育做出了相應的說明和規(guī)范,這四部法律法規(guī)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和處分的權利”?!读x務教育法》中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如果教師出現體罰學生且經教育不改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由教師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其行政處分或者直接解聘?!段闯赡耆吮Wo法》第三章“學校保護”中第十五條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币陨戏煞ㄒ?guī)明確說明教師和相關教育機構不可體罰學生、歧視學生、侮辱學生,否則便是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嚴重的還將受到刑事處罰。
二、重工具性價值輕教育性價值:懲罰教育教育價值異化之表現
懲罰教育具有工具性價值和教育性價值的雙重屬性,然而在教育教學實踐當中,教育者往往傾向于把懲罰當做規(guī)訓學生的工具,忽視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價值方面,因此,在實踐當中出現了較大的誤區(qū),繼而導致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偏差,產生了不良的后果。
1.體罰=懲罰
教育者往往傾向于把“懲罰教育”曲解為“體罰”和“心罰”。懲罰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合理的教育手段,根源于制度的遵章辦事,是在學生完全能接受的前提下對學生過失行為進行強制性糾錯,對學生能夠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八^體罰是指以損傷人體、侮辱人格為手段的處罰方法,在我國是明令禁止的行為。”但是,當前中小學學校的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還是屢見不鮮。2017年4月24日吉林省發(fā)生了一起教師毆打學生的事件,導致該生住院治療?!澳繐粽吲臄z的現場視頻顯示,在某教室后面的黑板前,一女子不停打扇打一男生,黑板上寫著“距中考65天”。發(fā)布視頻者稱,事件發(fā)生在吉林省靖宇縣第七中學,該中學三年八班宋某某老師,因學生不遵守課堂紀錄,毆打辱罵學生,被同學用手機記錄下來,目前該生已住院?!彪m然說教師為了懲罰不遵規(guī)守紀的學生是出于好意而對學生進行體罰,但是她畢竟給學生帶來了身體傷害,是有悖于教師職業(yè)道德和倫理道德的行為。此類事件仍然時有發(fā)生。
2.心罰=懲罰
心罰是相較于體罰而提出的另一概念。所謂心罰即心理懲罰,心靈施暴。就是教育者隱蔽性的使用心理懲罰,以免產生外顯的效果,以此來規(guī)避因明顯懲罰而受到社會譴責?!熬唧w說,它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無視學生的人格和尊嚴,無視學生的存在,無視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無顧忌、赤裸裸地攻擊、摧殘學生自尊自愛的城堡,導致行為失控?!盵3]主要表現為教育者用冷嘲熱諷或粗暴威脅的語氣、過度冷漠的態(tài)度亦或采用與其他學生隔離的辦法對學生實施心靈暴力。它對學生的損害絕不比體罰少,從某種程度上講,心罰帶給學生的傷害比體罰更深。心罰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有可能伴隨其一生。輕者會引起學生產生厭學、厭師情緒,重者則會導致孩子形成自卑心理,自暴自棄,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發(fā)展。2016年6月20日,陜西省西安市某幼稚園教師因三歲兒童午休時不睡覺而在兒童頭上放鞋,并說了一些辱罵孩子的話以及威脅性言辭,并做出了一些不當行為,嚴重侵犯了孩子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給孩子心靈帶來了重創(chuàng)。檀傳寶教授認為“懲罰的對象是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而不是學生本身。任何指向學生的身體、尊嚴、人格、心靈的懲罰都是違反教育規(guī)律的?!盵4]endprint
三、回歸懲罰教育的教育性價值之策略
懲罰教育作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著重要的教育功能,然而當前我國教育教學實踐當中存在著很多誤區(qū),這主要是由于施教者對于懲罰教育并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把握懲罰教育本質和原則,提高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以及采用綠色懲罰方式方法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1.回歸懲罰教育初衷
教育懲罰必然帶來受罰者否定性的情感體驗,但這并非教育懲罰的真正目的,而是教育懲罰本質功能得以實現的心理機制。懲罰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讓受罰者感到痛苦然后進行矯正過錯,也不讓受罰者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彌補過失,而是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會合理控制自己,更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有健全的人格,使人成為人,以及素養(yǎng)的提升。當下學校教育中仍很大程度存在著偏移了教育性目的的懲罰,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首先,殺雞儆猴的懲罰。這種懲罰雖然具有一定防范性,有效地威嚇到潛在的違規(guī)者,但是此種做法成效并不持久。其次,彰顯教師權威的懲罰。個別教師為了展現自己的優(yōu)越性,故把實施懲罰的權力當成自我權威與地位的象征。第三,以惡制惡的簡單粗暴的懲罰。旨在通過對違規(guī)學生施加痛苦,達到抵過的目的。這些貌似合理的懲罰,完全是以犧牲學生的權益為代價,侵害了規(guī)范的權威,更無從談起對善的轉向;也難以激起違紀學生的羞恥感,反讓學生認為自己罰過相抵,便心安理得。對于施罰者來說,也容易將懲罰作為工具,隨意施罰,懲罰的真正目的被異化。
學生是一個發(fā)展的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正在成長的人,難以正確定位自己,反思過錯,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者傾向于認為處于成長期的未成年人有過失行為是可以被原諒的,因其行為不帶有主觀故意色彩。所以說,懲罰的主要目的在于警示和使其向善。也就是說,懲罰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受教育者消解幼稚或不健康的違規(guī)動機,而不僅僅停留在遏制其違規(guī)行為。[5]
2.堅持基本原則
首先是教育性原則。懲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違規(guī)行為并進行反思改正,并預防下次再犯,而非機械的懲罰,因此教育性原則是懲罰教育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教師在實施懲罰的過程中必須明確這一原則,否則達不到良好教育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一味地實施懲罰,而忽視了其教育本質,這樣不僅難以達到教育目的,而且還會給受罰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進而造成師生矛盾頻發(fā)。其次是愛的原則。理性的懲罰是一種負責任的愛。懲罰的前提是對學生有愛,在愛的前提下的懲罰能更好的達到理想效果。事實證明,在懲罰實施后仍對受罰者保持關愛和關注,通常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對那些長期得不到關愛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在這個時候教育者能及時的給犯錯的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寬容,多一點理解,極有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會使犯錯的孩子產生強烈的信任感和認同感。最后是適度原則。在教育過程中不可不罰,也不可多罰,罰亦有道,罰亦有度。合理適度的懲罰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過少的懲罰起不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而過度的懲罰則會對受罰者的身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而在教育實踐中,懲罰確實又是人們最容易采用而又使用不當的教育手段。因此,在實施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始終采取慎罰的基本態(tài)度,把懲罰控制在恰當合理的范圍和量度中。
3.提升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
教育始終是以人為核心,然而在教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用語言暴力、心靈暴力惡意中傷學生的情況數不勝數。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缺鈣”現象嚴重,提升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勢在必行。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具有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每個教師都要明確自己的教育權,既不要放任學生,對學生的過錯行為置之不理,更不能濫用職權懲罰和變相懲罰學生。教育者要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人格的前提下對受教育進行懲罰教育。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要準確的了解學生,更要以身作則,用人格去感化學生。只有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高,懲罰教育之花綻放開來才有了可能!
4.采用綠色懲罰方式方法
有效的懲罰的方法比懲罰本身更重要。馬卡連柯論曾在《共產主義教育》中說道“正確地和有目的地應用懲罰是非常重要的。優(yōu)秀的教師利用懲罰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機械地運用懲罰會使我們一切工作受到損失。”所謂綠色懲罰方法旨在通過積極與正面的懲罰方式,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違規(guī)之處,并心悅誠服的接受懲罰,以此來達到較好的懲罰教育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因材施罰。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他們犯錯誤的原因和種類多種多樣,因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洞察,及時因材施罰。此外,根據每個孩子所犯的錯誤嚴重程度不同,懲罰方法也不同。輕者可以由教師施以相關的懲罰教育,情節(jié)嚴重者可移交相關機構進行教育。此外,應當區(qū)別對待如此以來,才能夠使得教育懲罰得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訂立懲罰教育契約。因此,在實施懲罰教育時,教師應當利用人具有社會性這一點與學生達成相應的懲罰教育契約(這里所說的懲罰教育契約是指在合理合法范圍內,尊重學生人格、尊嚴和自身權益的基礎和前提下師生雙方共同達成的契約)以至于學生出現違反契約行為時,自主、自動、心悅誠服地接受懲罰,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格,另一方面又使得懲罰教育有據可施,而且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安民.懲罰的藝術[J].上海教育,2005(20):55.
[2]馮永剛.制度建構:兒童道德啟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J].中國教育學刊,2016 (4) :16-20.
[3]吳天武.心罰:一個急需關注的教育問題—兼論人性化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3):60-62.
[4]檀傳寶.淪懲罰的教育意義及其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04(2):20-23.
[5]傅維利.論教育中的懲罰[J].教育研究,2007(10):1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