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智
摘 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中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改革重點,教學形式和理念的改變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能夠提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化閱讀教學
閱讀是個人得到感悟和體驗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閱讀過程中會因為自身閱讀能力和側(cè)重點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感受。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體現(xiàn)出教學個性,導致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體現(xiàn)其個性化。因此,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進行探討對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較大的作用。[1]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形成比較完整的閱讀體系有較大的作用,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夠從根本上增強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甚至可以使其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小學是最基礎的教學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需要通過自身的學習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并且具備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語文作為最基本的教學課程,要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小學生學會聽、說、讀、寫,這些都與閱讀教學有直接的關系。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有較大的作用,從而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來說,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化閱讀教學旨在根據(jù)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習慣和理解能力使其形成獨特的閱讀方式,并且這種方式是能夠促進小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形成具體的體系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以自身的教學感受為主,限制了學生的視野。甚至部分教師并沒有對課堂閱讀討論進行合理的引導,而是用力過猛,過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天方夜譚,形成不符合實際的閱讀個性。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比較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自主理解,缺乏科學合理的閱讀評價,導致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不符合實際。[3]
三、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意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具備自主思考能力。小學生是不理解個性化閱讀的含義的,其在學習過程中也大多不具備個性化的閱讀情感,難以對閱讀材料中的文字和語句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教師就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由淺入深讓小學生理解個性化閱讀的實質(zhì),使其在閱讀過程中體會閱讀內(nèi)容的情感,從而獲得閱讀體驗,增強小學生對個性化閱讀的理解。
2.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個性化閱讀教學需要以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基礎,如果在小學生沒有興趣的情況下,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則會導致教學缺乏實效性。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與同學一起開展游戲,或者喜歡看到和聽到其感興趣的內(nèi)容,教師就可以通過給小學生感官上的享受吸引其開展個性化閱讀的興趣。比如:在開展《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需要讓小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但是很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愿意閱讀課文。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桂林山水的相關圖片,讓小學生感受到課文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3.明確教師定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忽視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習慣性地將自己作為教學主體,導致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主要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小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當然,以小學生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主體還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分組閱讀,并且在其開展閱讀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囊龑?,幫助小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閱讀情感,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潛能。
4.創(chuàng)設輕松的閱讀氛圍
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的閱讀氛圍,小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經(jīng)常不能比較自然地開展閱讀活動,更加難以體現(xiàn)其個性化,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游戲或者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比如:在開展《西門豹》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情境模擬,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舒緩教學氛。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愿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組織小學生將文章中的內(nèi)容用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表演完畢之后,再組織小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更加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寓意,對于增強小學生的閱讀信心有較大的實效性。
5.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不同的體驗,在閱讀過程中這種思維方式和表現(xiàn)形式則會有更加明顯的體現(xiàn)。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要求學生,而是需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其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體系,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個性化。比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不同的小學生在閱讀完之后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體驗,母親和父親對巴迪完全不同的評價能夠讓人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教師就可以通過這兩個不同的角度詢問學生的閱讀體驗。部分小學生可能會覺得母親是出于鼓勵的角度對巴迪進行肯定,提升其自信心,父親的評價雖然過于嚴厲,但是也是希望巴迪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自己,這兩種角度評價都是屬于愛。通過這種不同的思辨方式的探討,能夠使得小學生形成獨特的符合自己個性的閱讀體驗。
結(jié)語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小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特點,強化閱讀教學的個性化。
參考文獻
[1]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25-226
[2]歐津.試論如何實現(xiàn)有效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194-195
[3]趙致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7(05):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