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森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8-0078-02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diào)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該在課堂的45分鐘內(nèi)做文章,讓我們的語文課堂亮出風采。
一、課堂要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舞臺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效果和成績不明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心聲。學生感受在課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氣氛,這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打折扣。為了扭轉(zhuǎn)這一局面,語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并適時迎合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提供展示個性的平臺。在當前豐富多彩的社會環(huán)境中,學生不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場合張揚自己的個性,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高中學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師只是想一味地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和個性要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學習和生活,往往會適得其反。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在不影響教學過程和目的的情況下,主動地傾聽和認可學生內(nèi)心的聲音,肯定他們的個性。
二、教師要充分運用和諧幽默的語言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也是凸顯教師教學風格的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少不了講述,這就涉及到教師的語言藝術(shù),作為學生,是多么渴望老師能把枯燥的知識講得妙趣橫生?。≌n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幽默的語言,讓枯燥的知識妙趣橫生。幽默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角度,是看世界的豁達的眼光,是看人生的全新角度。知識是不能有差錯,做學問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可在不出差錯的前提下,能講幽默一些就會讓學生容易接受;怪腔怪調(diào),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特別在講一些文學作品時,盡量模仿主人公的語言,如講到九千歲學太監(jiān)聲,講到女子學娘娘腔,讓學生聽得入迷,就像在聽說書的一樣,在充分發(fā)揮想像的前提下,用好模仿的手段;語調(diào)抑揚頓挫,讓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回味無窮。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語言就是一門藝術(shù),要區(qū)別對待,又要駕馭自如,做到既放得開又收得攏。另外,語文教師還要有開朗的性格,年輕的心態(tài),更不能帶不良情緒進課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問上下功夫,講求問而不濫,難易適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
課堂提問,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巧妙施問,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所提問題要新穎有趣,且有一定難度,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思考,每個學生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對一些高層次,較復雜的問題,需要教師給予提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領(lǐng)會,應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給予多種誘導,最終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我在講《雷雨》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周樸園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魯侍萍母子趕出了家門,可是在以后的三十年中,他家東西的擺設一律維持侍萍在家的原貌,還四處打聽侍萍的墳墓,還要為她修一番。你如何看待周樸園的這一行為?”這一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一時難以回答,于是我又降低難度作了三次提示:(1)周樸園把侍萍母子趕出家門,反映了他什么樣的思想性格?(2)三十年后,當侍萍突然出現(xiàn)在他面前時,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什么?(3)三十年中,周的這一系列懷念侍萍的行為反映了什么?經(jīng)過這樣的適時提示,學生閱讀分析,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教師大膽的去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
蘇聯(lián)學者雅各得欽說:“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感到?jīng)]有思想負擔,大膽地、無拘無束地討論問題,論證自己的觀點,學會證明和反駁,只有這樣,講堂才會真正變?yōu)閷W堂,學生才有可能真正享受課堂?!睂W生來說這就是自由成長的空間——尊重的空間,信任的空間,隱藏自己秘密的空間,允許調(diào)皮撒野的空間。生活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學生才能獨立自主,親身感受,他們的個體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這要求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盡量使自己成為學生集體中的一員,融入到學生中,彼此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要求教師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由管理者變?yōu)橹笇д?,幫助學生制訂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diào)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要求教師關(guān)注和鼓勵學生,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這樣學生才敢無拘無束地提出問題、發(fā)表見解,并大膽質(zhì)疑,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才會形成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使思維處于最佳活躍狀態(tài)。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jīng)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并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有魅力,才會出精彩。
(責任編輯 陳 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