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隅
我喜歡生活熠熠生輝的樣子
■方 隅
“三、二、一,拉幕!主持人上!”
忘記了是第幾次聽到這樣的話,自己準備就緒,和妝容精致的搭檔站在幕布后,等著活動編導的這句話。
主持人,這樣一個聽起來無比光鮮的稱呼,在我上大學之前從未想過能與它有關(guān),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完全滲入我的生活里。在圖書館自修或在食堂吃飯時,會有同學不斷地看過來。上選修課,老師會特意叫我回答問題。自然,我也無法輕松地逃課或找人替課,因為老師很熟悉我的面孔。大學四年,從新生到老生,從選手到評委,從校內(nèi)到校外,主持人這樣一個有些特殊的身份,帶給我的是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
初次接觸這個身份是在軍訓期間,使當時的我自豪又苦惱,因為被選拔為新生軍訓文藝會演的主持人,在軍訓期間就要參與排練,所以很多時候可以名正言順地逃掉。最讓我感到愉快的事,就是烈日下正站著軍姿,突然來個人把我叫去參加排練,于是眾目睽睽之下趾高氣揚地跑走,回頭看著同學們繼續(xù)在烈日下站軍姿,這是令人自豪的事。同時,使我苦惱的是,整個隊伍連同教官都認識并且記住了我,平日訓練如果我有任何失誤,都會被教官點名,他可以很輕易地看到我,“主持人,你動作又錯了”,這是我在軍訓期間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榮光與風險并存,這是我初次體驗到的,而這種體驗至此才剛剛開始。
大一一整年,我參與主持的校內(nèi)活動數(shù)不勝數(shù)。那時,我迫切地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增加自己的舞臺經(jīng)驗,這是看得見的好處,同時因為活動眾多,我可以認識各種類型的同學、老師和領(lǐng)導。我有一個學長,也是我所在廣播臺的臺長,他去吃飯時,一路上和他打招呼的人實在不能太多,從學弟、學妹到學長、學姐,從寢室阿姨到門口大爺,甚至是校外的商家,因為很多活動是他們贊助的,所以也給主持人提供了許多接觸他們的機會。大學生主持人很多會在大學期間走向校外,參與社會商演,這又是主持生活的一部分。
從初涉舞臺到被評為“省十佳高校播音主持人”,中間并沒有經(jīng)歷很多使我煩累痛苦的過程,相反,我從中釋放出了另一個自己。
從小學起,與聲音有關(guān)的事情就一直吸引著我。小時候背誦古詩,我并沒有其他孩子會有的抵觸情緒,相反,我很樂于通過聲音去演繹文學作品,去表達心里的感受。至今仍記得第一次主持活動,此前我一直是一個靦腆的小男生,自己一個人候場,緊張得不行。這時我的數(shù)學老師走過來,她告訴我,要相信自己并大膽地去展示自己,她親手為我系上了領(lǐng)結(jié),使我覺得氣氛開始變得溫和起來。事實上,從登上舞臺的那一刻起,我就發(fā)現(xiàn)了身體里隱藏的另一個自己,臺下是我,臺上也是我,因為播音和主持,我得到了自我真正的釋放。
經(jīng)歷多了,便漸漸能深刻地體會到鮮亮背后的努力。因為觀眾們看到的只是臺上的你,臺下的你他們便不曾了解,包括前期如何與活動組織接洽、備稿、設(shè)計語言、心理調(diào)節(jié),隨時應(yīng)對場上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突發(fā)情況,漸漸地你會明白,因為是在眾人眼前,所以你的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會被觀眾無限放大。我們經(jīng)常主持節(jié)目的幾個人聚在一起時,最喜歡玩的就是互相揭對方的短,那些曾經(jīng)在舞臺上出現(xiàn)的失誤,當時沒有覺察,事后便覺得十分懊悔。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公平的世界,你享受了多少榮光,就要承受多少壓力。
最使人思緒萬千的有兩個時刻,一是上臺之前,拿著臺本和主持詞候場,后臺是忙碌的工作人員和身著華美服飾的演員,我默默地坐在一角,看人來人往,心里很平靜,覺得只是在等待做另一個自己而已。時間到了,麥克風打開,幕布拉開,這個舞臺便屬于我自己,這種感覺是能力和責任共同帶來的,我覺得累,但也快樂著。
另一個時刻是在活動結(jié)束后,我通常不參加參與人員的慶祝派對,自己一個人提著東西回去。這個時候也是極能體會到反差的時候,剛剛還是燈光璀璨,萬眾矚目,現(xiàn)在只身一人往回走,如果此刻正值深夜,那么周圍是一片安靜,我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這種反差帶來的其實是一種復雜的感覺,一方面是活動圓滿落幕的輕松和釋然,一個人哼著歌,看著星辰、月光和路邊昏黃的路燈,心里是極快活的。另一方面也不免有稍稍的落寞,從人群里走出來,從璀璨的燈光里走出來,總會有些冷清。
但同時,我又明白這樣的好。臺上把控全場,臺下便只想過自己的生活。當興趣搭橋,使臺上和臺下相接,生活便不只拘泥于一種形式,坐臥行走似乎無時無刻不與專業(yè)相關(guān),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新詞,我會心心念念著去明確它們的讀音,遇到一個新的話題,我會在心里暗自展開一段即興評述。同樣,平日讀書遇到精彩處,便十分想脫口而出把它們誦讀出來。白巖松稱他自己的生活是“痛并快樂著”,我想我也是,越愛它便越想了解它,越了解它也就變得越愛它。
生活因不同的興趣而變得多姿多彩,一個人也才有了更多維度的詮釋,朋友笑稱我是“斜杠青年”,我亦笑著回應(yīng),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勇敢地、孜孜不倦地去尋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大概我們所熟識的很多古人也曾是斜杠青年吧,因為心有所向,所以面對人生時更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