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國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新知識的教學還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都離不開解題技能的訓練,無論學生能夠記住多少個公式、概念,如果不能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去的話所有知識都沒有意義。因此,做好對學生物理解題方法的指導很重要。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 解題方法 指導策略
所謂解題方法,指的是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來解決現(xiàn)存的問題,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思維能力,要懂得靈活變通。只有當學生的思維能夠不斷進行轉(zhuǎn)換時,解題的能力才有可能提升。
一、重視概念的教學
物理上有很多概念是通過許多物理學家不斷研究、提煉而得出的最終結(jié)論,在現(xiàn)階段初中物理題目的設(shè)計中也有很多問題是考核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概念的教學,不能單純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要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舉例而言:“參照物”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的題目類型之一,參照物的定義是“為了研究物體的相對運動情況,所選物體是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即使它是運動的,看研究對象是否相對于它有位置的變化,從而判斷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很多學生因為不理解這個概念而導致解題出現(xiàn)了差錯,如題目“小明和小紅一起放學騎車回家,他們都在建設(shè)大街上同時自南向北以20km/h的速度行駛,假設(shè)他們之間的水平距離始終相等的話,那么如果以小明為參照物,小紅是運動還是靜止的?為什么?”很多學生由于對參照物的概念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他們認為小紅本身在騎車,這是一個運動的過程,所以小紅是運動的,其實不然,相對于小明來說,小紅始終與他保持著水平相同的距離,他們騎車的速度也是相同的,所以以小明為參照物的話小紅就應(yīng)該是靜止的,如果是相對于地面而言,則小紅是運動的;我們再拿“光源”來進行舉例,光源的定義是“宇宙間的物體有的是發(fā)光的,有的是不發(fā)光的,我們把自己能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這個概念的關(guān)鍵詞是“自己能發(fā)光”,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選擇題“以下哪一種物體屬于光源( )A.太陽 B.月亮 C.放電影時看到的熒幕 D.地球”。很多學生在太陽和月亮之間猶豫不定他們覺得晚上的時候月亮的光也很亮,這是因為他們對光源定義中“自己能發(fā)光”這個關(guān)鍵詞不理解,月亮所發(fā)的光是反射的太陽光,它自己本身并沒有發(fā)光的功能,所以它不屬于光源。通過這兩個題目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對學生的解題方法進行指導時,一定要加強概念的教學,讓學生“吃透”概念、理解概念,這樣解題的正確率才能更高。
二、編制“物理順口溜”,引導學生記憶
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記憶,如果有一點出現(xiàn)偏差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出現(xiàn)錯誤。因此,教師可以編制一些物理解題方法的順口溜來引導學生記憶,從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舉例而言,電路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它能變換出各種出題的方式,而且它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那么面對電路的解題時,教師就可以把解題方法編成順口溜,學生一遇到電路題目就會想起順口溜,從而知道從哪方面進行思考,例如“電路故障有絕招,電流示數(shù)很奏效,有示數(shù)來是短路無示數(shù)來是開路”,這樣當學生遇到只給出一個電流表的故障電路題目時,知道應(yīng)該如何進行思考、分析,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最主要的是這種編順口溜來滲透解題技巧的形式很有趣,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初中物理解題方法的指導時,教師可以把解題的技巧編成順口溜來傳授給學生。
三、引導學生邊讀邊畫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物理的解題過程中,有很多的物理題目從理論上看比較復雜,但是只要學生能夠充分挖掘題目中各個物理量的關(guān)聯(lián)并拿支筆在草稿紙上進行寫寫畫畫的話,題目也就會變得簡單許多。舉例而言,在面對題目“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家庭電器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用電安全也成了一個緊要的問題,小明家有五種用電器,其中有60W的白熾燈8盞,一臺100W的彩電,一臺150W的洗衣機,一個600W的電飯煲,一臺100W的電冰箱,小明家保險絲的額定電流為10A,那么求問如果這幾臺用電器同時開啟的話能不能安全使用”,如果學生只是聯(lián)想的話可能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學生利用物理上的常識結(jié)合畫圖來解題的話解題的正確率肯定會更高,眾所周知,家庭電路是并聯(lián)形式的,因此學生可以先畫出一個并聯(lián)電路的框架,由于有五種用電器,那么每個用電器使用一個分支,一共是五種電器進行并聯(lián),當學生根據(jù)題目把電路畫出來的時候,這道題也就變成了并聯(lián)電路求總電流的問題,自然也就簡單了許多,學生解決起來肯定也更順利一些。因此在物理解題方法指導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畫、把已知條件的關(guān)聯(lián)以畫圖的形式來進行表示,既能使得理論知識形象化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解題質(zhì)量。
四、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力求創(chuàng)新
在物理解題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點,一道題目如果變換一種出題的方式就會變成了另一種形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解題方法進行指導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舉例而言:在面對題目“已知作用在某杠桿上的動力是2N,阻力是5N,阻力臂長10cm,為使杠桿平衡動力臂長應(yīng)該是多少?”這是一個有關(guān)杠桿平衡的題目,教師在進行這一類型解題方法的滲透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這個題目去進行變換,看看還有哪些其他的出題方式,有的學生可能會將題目變換成“已知某杠桿的動力臂長是25cm,阻力臂長是10cm,已知阻力是5N,那么如果保證杠桿平衡的話動力應(yīng)該是多少?”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一個題目去變換形式,去想象這道題會不會有其他的問法,如果它變換形式的話我們應(yīng)該如何解決。當學生真的學會舉一反三的時候,解題的能力自然會有所提升,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會更多,從這一點來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qū)W會舉一反三。
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對題目進行分類匯總
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節(jié)省時間、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物理解題方法指導時,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物理錯題、精題積累本”,當遇到典型的錯題時就可以積累到本子上并進行方法總結(jié),當學生再遇到類似的題目而無從下手的時候就可以拿出自己的積累本,翻到對應(yīng)的章節(jié)、題目處去查看自己之前總結(jié)的方法,這樣解題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很多物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采取的是“題海戰(zhàn)術(shù)”,他們往往會讓學生不停地做題、解題,似乎做的題目多了學生掌握的解題方法才能更多,其實不然,好的解題習慣、學習習慣很重要,當學生學會從自己做過的題目以及錯題中進行積累、總結(jié)的時候,他們的解題能力自然會有所提升,掌握的解題方法自然也能夠增加很多。因此身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在對學生的解題方法進行指導時,一定不要盲目地采取題海戰(zhàn)術(shù),要讓學生從一點一滴中進行總結(jié)、思考,引導學生對相似的問題進行分類匯總。
六、結(jié)語
無論什么學科的教學,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現(xiàn)存的問題,而解題方法指的就是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今天我們就初中物理解題方法的指導做了一下探究,希望能夠?qū)Ω魑唤處熡兴鶐椭嘈鸥魑唤處熤灰扇『线m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陸清,路永寧,李曉東.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指導的策略.物理教學探討,2008,(24):15-19.
[2]胡金華.新課標理念下初中物理解題方法指導對策.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08):63.
[3]張鳳武.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困境與對策.中學物理,2015,(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