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
新課標強調多讀書少練習,但“少練習”并不等于不練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對此也在練習設置上進行了較大調整,不僅體現(xiàn)“少而精”的精神,而且習題之間還呈現(xiàn)一種思維梯度,有利于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推進。本文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身思考,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研討與練習”欄目中的習題進行了歸納分類,并提出相應處理策略,以供參考。
具體分類如下。
1.積累型練習。其形式為“讀一讀,寫一寫”,屬于現(xiàn)代文閱讀課后常備練習,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積累與鞏固文本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還有其他諸如摘抄名句、課文背誦,比如《〈論語〉十二則》第三題;諺語收集,比如《看云識天氣》第三題;還有文言文重點實詞、虛詞理解運用,比如八年級上冊《短文兩篇》第三題,等等。積累,也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途徑,但相對而言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注重厚積薄發(fā)。組織學生進行積累型練習訓練,不僅有利于夯實語言積累,而且還能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
2.拓展型練習。對于教材來說,拓展型練習則是溝通文本與課外的重要橋梁,也是亮點之一。相比積累型練習,拓展型練習要求更高,它需要學生在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基礎上,與作者進行深度對話。具體來說,形式多樣,有文章比較閱讀,比如針對《湖心亭看雪》課后第三題,則要求學生聯(lián)系《江雪》這首詩進行比較閱讀,以便感知寫作技巧與表達手法;還有針對《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第三題,即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家鄉(xiāng)談談冬天的樣子,并且借此臨摹借鑒。這一類練習,答案多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3.實踐型練習。新教材為對應新課標精神,在練習上也作了調整,并突出了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其形式可以多樣,既有對重點語段的結構進行小組探究的;也有對文后習題進行合作學習的。比如《鄧稼先》這一課,其課后習題:“從圖書館查找、從網(wǎng)絡上檢索關于鄧稼先等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分別為他們寫小傳,然后出一期題為星光閃耀的墻報?!睂Υ祟},則可以組織學生查閱資料,或者實地考察,甚至是采訪別人,等等。一般情況下這一類題目可以放到課后完成。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教師大多重視教材教法,乃至學法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從實際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比如有的教師仍是新瓶裝舊酒,或者直接報答案,還有的老師認為練習是課后的事情,不應該占用課堂時間,這種人為分割教學與練習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對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與編者對話,做到靈活運用“研討與練習”,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三點策略。
1.整合文本,生成資源。雖然編者在編撰過程中,將文本與練習分割開來,但教師在教學中,卻需要有效整合,把練習有效穿插在教學中,畢竟練習也是編者結合文本內容以及單元目標設計的,在一定程度上對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比如針對理解型練習,這與數(shù)學不同,其練習也不是為了鞏固,或者說檢測學生掌握情況,而是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本主題,感悟寫作技巧的。因而在教學中可以有效整合。比如《紫藤蘿瀑布》課后第二題:“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睂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找一找文本中寫景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表達方法、修辭手法以及具體作用進行分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樣學生在完成理解課文的同時也更好地完成了課后習題。另外,課后習題還可以與小作文、綜合實踐進行整合,形式可以多樣,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夠學得輕松,同時還能提高效率。
2. 結合實際,自主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因而針對課后練習,自主學習也是一種重要策略。編者在設計中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其題型相對開放,內容也具有彈性,這也給教師靈活處理留下了自由空間。對此教師首先需要結合地區(qū)實際與學生接受能力靈活處理。比如針對《綠色蟈蟈》這一課,城市學??梢砸龑W生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而農村學校則可以引導學生到田野里尋找,讓他們實地考察,這樣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其次,針對不同學生也需要采取不同處理策略。比如針對《阿長與〈山海經〉》這一課中拓展型練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成績一般的學生則引導他們寫一個小片段,語句通順就行。還有,教師在處理課后習題時則需要放手讓學生去做,給學生一些空間,比如處理積累型練習時,教師則可以推行作業(yè)“自助餐”,讓學生結合實際自己選擇。這樣他們不再會把練習當作負擔,而是一種興趣。
3. 關注過程,引導分析。傳統(tǒng)練習處理的方式,教師一般只關注結果,過分追求答案準確性,認為這可以更好地應付考試,但是現(xiàn)在教學理念則追求過程,要求學生能夠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策略。比如針對自讀課文《心聲》這一課,其課后習題:“小說為什么取名《心聲》?”這道題目看似簡單,但其實從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來講,全面理解還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自讀課文不是放任學生讀,而是要讓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方法的引導下自讀。對此教師需要教給學生思考方法、解題技巧,可將題目進行細化分解,即小說寫的是誰的心聲?他的心聲是什么?小說通過對主人公心聲的描寫,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對此你有什么看法?這樣細化分解,不僅可以降低練習難度,有利于把握練習要點,訓練學生解題技巧,而且能使學生更為全面地深度把握小說主旨,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小說的思維能力。還有,針對一些比較簡單的理解型練習,教師則可以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先行思考,并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最后教師再出示答案讓學生進行比較對照。這種策略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維,還可以教給他們解題技巧,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
作者簡介:浙江省平湖市稚川實驗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