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摘 要】微表處作為預防性養(yǎng)護的一種主要技術方式,已經(jīng)被推廣用于我國中高等級路面的常規(guī)養(yǎng)護工作當中,并以其優(yōu)異的經(jīng)濟社會價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結合舊瀝青路面微表處施工的質量基本要求,針對常見的施工過程及施工后產(chǎn)生的主要問題展開分析和對策探討,希望為相關路面養(yǎng)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微表處;養(yǎng)護;問題;對策
一、微表處基本工藝內容及優(yōu)勢
微表處施工養(yǎng)護是在稀漿封層的基本技術上發(fā)展起來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隨著材料的不斷改進優(yōu)化,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首先將稀漿封層發(fā)展為微表處,并于90年代傳入我國,目前已經(jīng)在我國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并廣泛運用于各類等級路面的補強加固預防類養(yǎng)護當中。微表處作為預防性養(yǎng)護的一種方法,其主要施工材料與操作內容與稀漿封層相類似,即采用合適級配的碎石或砂、無機填料(水泥、石粉、粉煤灰等)以及改性乳化瀝青、水、外加劑等按一定比例拌和形成的稀漿狀瀝青結合料,用攤鋪機械將其均勻攤鋪在路面上形成瀝青封層。
微表處之所以能在諸多國家地區(qū)的道路養(yǎng)護工作中被廣泛應用,源于其施工和效果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
(1)經(jīng)微表處后的路面相當于為路面頂層補充磨耗層,令原有路面的防水能力和抗滑能力均有顯著提升。
(2)顯著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防止路面老化及面層松散剝落現(xiàn)象,具有明顯經(jīng)濟效益。
(3)施工材料簡單、施工進度快、施工難度低,可以實現(xiàn)短時間封閉(施工)—開放交通的效果,快速修補路面轍槽類病害。
(4)施工要求較低,常溫下施工即可,且環(huán)保無污染,不產(chǎn)生煙塵廢氣及噪音等。
二、微表處施工基本質量要求
(一)材料質量要求
集料:集料所采用的碎石石材需堅硬耐磨,表面整潔無污泥雜物附著,選用級配以中粒式為主,成型厚度為5或10毫米。相關研究調查表面,結合料中砂石當量值與路面濕輪磨耗值呈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砂石當量越低,濕輪磨耗值越大,其耐磨能力就越低。因此微表處所選用砂石當量應當控制在65%以上,從而滿足結合料基本耐磨耗性能。
改性乳化瀝青:乳化瀝青材料所選常用改性劑主要為SBR或SBS,經(jīng)改性后的乳化瀝青能夠顯著增加瀝青結合料的抗磨和抗車轍能力,經(jīng)改性劑改性后的乳化瀝青需滿足表1中乳化瀝青技術指標。
水及其他材料:水通其他基本養(yǎng)護法選用水相同,以飲用水為宜,保證水中無雜物污染即可;填料多數(shù)情況下選擇硅酸鹽水泥或石灰粉等,按強度等級和經(jīng)濟情況選擇適宜填料即可。
(二)礦物級配及油石比
根據(jù)相關技術標準指導意見,路面封層施工推薦的油石比范圍選擇為6%至10%五種油石比,對混合料進行圖2中步驟2/3及負荷車輪試驗后得出結果確定最終瀝青用量(濕輪磨耗試驗確定最低、負荷車輪試驗確定最高用量),確保路面既能滿足磨耗又不泛油打滑。此外混合料含水率需通過稠度試驗檢測其和易性是否滿足,避免出現(xiàn)含水率過高導致的離析。
三、微表處施工中常見問題及對策
(一)混合料乳化瀝青破乳太快
乳化瀝青破乳速度過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有溫度和集料兩部分,從溫度角度來看,無論是乳化瀝青溫度還是施工當日地表溫度及氣溫過高都會導致乳化瀝青稠度降低出現(xiàn)破乳反應速度過快的現(xiàn)象;而混合料中如果級配過細或含砂率過低,會導致乳化瀝青分子在攤鋪后流動性大,進而加速破乳速度。此外如果集料采用的是新破碎的、表面活性較大的砂石,也會導致破乳速度過快。
破乳速度過快可能導致微表處性能達不到所需養(yǎng)護效果,在材料還未完全成型后就硬化,達不到所需的拌和時間,因此為完成順利攤鋪,可以采用如下對破乳速度過快這一問題進行應對:(1)增加乳化劑用量并適當加水;(2)如施工溫度過高可適當加入硫酸鋁緩破劑,以降低破乳速度;(3)施工前在地面灑水濕潤,降低地表溫度;(4)石料盡可能選取清潔整齊表面粉粒較少的,或加水沖洗處理。
(二)攤鋪后混合料脫離
攤鋪后脫離主要包括兩類即在攤鋪后部分區(qū)域粒料結塊脫落,主要發(fā)生在接茬位置;另一類是在開放交通后,隨著時間推移和交通荷載的加重,造成攤鋪后的薄面層脫離路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攤鋪后養(yǎng)生不到位,路面或道路周圍有雨水或積水滲入,導致路面與微表處粘結層粘接不密實,從而在行車荷載和動水壓力作用下導致的剝落;(2)對貧油路面或水泥路面沒有噴灑足夠的粘層油,導致路面與微表處面層粘結不足;(3)選用的集料過粗或油石比過小,瀝青粘結力不足,導致自骨料到整塊的脫落。
而由原因分析我們不難得到相應的防治對策,為避免混合料剝離,首先在施工前要注意施工時的氣候和天氣,盡可能的避開在雨季或氣溫過低時進行施工,并在施工前對原有路面進行清掃,對貧油或混凝土路面進行適當?shù)亩嗳霾颊硨佑吞幚?;其次要調整好結合料的配合比設計,避免粒料過大,也避免細集料過少;最后要注意施工時的交通管制,對接縫和道牙位置注意好縫隙處理,防止水分滲入。
(三)微表處后泛油
泛油是微表處后最常見的病害,由于稀漿攤鋪后的流動性較大,很容易產(chǎn)生局部油多石少的不均勻現(xiàn)象,或者由于在配合比設計階段選用的細料粉料太多,粗集料的強度較低,導致路面在交付使用后長時間的摩擦下趨于軟化,再加上地表溫度升高,種種因素都會導致路面在微表處后出現(xiàn)泛油。
為此,為避免微表處施工后路面出現(xiàn)泛油的情況,需要嚴格控制油石比,避免瀝青用量過高,并在實際不同地區(qū)進行調整,干熱地區(qū)選取油石比應當盡可能較正常油石比下降1-2個百分點,并對粗集料的強度和硬度進行控制。一旦發(fā)生路面經(jīng)微表處后發(fā)生的泛油情況,如果情況嚴重,可以考慮在泛油位置撒布5mm石屑或砂并進行碾壓,以增強路面的抗滑性能。
【參考文獻】
[1]喻永梅,黃國強. 微表處施工中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及其原因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19):224-226.
[2]魏本民. 微表處施工工藝與常見問題的質量控制[J]. 華東公路,2011,(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