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溪岸

    2017-09-04 17:24:44朱海燕
    中國鐵路文藝 2017年8期
    關(guān)鍵詞:董源桃花

    朱海燕

    讀中國美術(shù)史,知道五代時有位叫董源的畫家,曾作畫《溪岸圖》。我非常欣賞溪岸這個意象。欣賞這個意象的人,大多少了些許“萬國仰神州”“江左占形勝”的遠(yuǎn)大抱負(fù),也沒有壯志難酬的大丈夫悲苦。欣賞溪岸的人可借一灣小溪、幾片竹林、一片矮山安頓下承平歲月的心境,鄉(xiāng)村田園,草木果蔬,漁歌菱唱,便吸納盡人生的詠嘆。張三當(dāng)皇帝,李四坐王朝,都能淡看城上風(fēng)光,口中新詞。絕無“少年不識愁滋味”與“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這等關(guān)乎家國命運的感嘆了。了悟了“世事一場大夢”之后,溪岸茅舍才是自己的人生江山。由此,讓我慢慢感悟到,生活溪岸的人,不僅是尋得一方清靜,更主要是尋得了一種生存的智慧,一種超然的境界,忘掉了世界上那些叫人吃不得又嘔不得的糾結(jié)不清、復(fù)雜難辯的宴席。

    既然向往溪岸,我就找來了董源《溪岸圖》的圖片細(xì)賞了一番。沒想到這張紙背后積淀著那么厚重的歷史,含藏著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断秷D》縱221.5厘米,橫110厘米。南宋時,此畫由賈似道收藏。賈是禍國殃民、斷送南宋江山的一代權(quán)臣。他少年時,一度落魄游蕩放浪,飲酒賭博,不務(wù)正業(yè)。但他卻有一個會賣屁股的姐姐,且他姐姐的屁股賣給了皇帝。這就不得了,弟因姐貴,賈似道便成了國舅爺。他更加恃寵不檢,舉措行止無異于市井無賴,白天浪跡于煙花妓院,晚上則燕游于西湖之上,通宵達(dá)旦,整夜不歸。可就這么一個人,幾年之后,居然出將入相,成為皇帝之下當(dāng)朝的“二把手”。賈似道為搜刮民財,供自己奢靡享樂,巧立名目,百般盤剝,甚至下令禁止京城婦女佩飾珠翠,以琉璃取代,將珠翠獻(xiàn)于他本人。當(dāng)時臨安傳出這樣的民謠:“滿頭都是假,無處不琉璃?!辟Z似道酷嗜寶玩,建了一座多寶閣,收藏搜刮來的美玉、珍寶、書畫,每天登臨把玩。聽說抗蒙名將余階死時有玉帶隨葬,他竟下令挖開他的墳?zāi)谷×顺鰜?,成為自己的私藏?/p>

    《溪岸圖》這幅價值連城的國寶,賈似道是如何得手的,歷史沒有這方面的記載,我自然不能無中生有,落石下井,把屎盆子扣在這個奸相的頭上,風(fēng)雖很高,也不能學(xué)李逵亂放火啊。

    《溪岸圖》到了明代,由袁樞收藏。此人是濉州人,與董其昌、王鐸等人是至交好友。袁樞貌俊偉,多大略,善騎射,有邊才。既是書畫家,又是收藏鑒賞家、詩人,藏品巨富,為董其昌、王鐸等名家所推重,尤以收藏荊、關(guān)、董、巨真跡為最。董源的《瀟湘圖》《溪岸圖》均為此人收藏。李自成攻打濉州時,袁樞破家散財兩千金,募勇殺敵,力戰(zhàn)七晝夜,濉州城自以保全。后清軍大舉攻明,明將多畏縮,紛紛投降,而袁樞仍馳騁沙場,奮勇殺敵。南京淪陷后,袁不仕滿清,抑郁絕食數(shù)日而卒?!断秷D》由此流入故宮。

    1938年,這件稀世的神品流入徐悲鴻的手中,那時徐在桂林,張大千避難也到了桂林。張見《溪岸圖》愛不釋手,執(zhí)意用金冬心的《白梅圖》去換《溪岸圖》。雖《白梅圖》價值萬金,但與《溪岸圖》比較起來,其價值僅萬一而已。徐悲鴻念及與張大千的友誼,還是割愛換之。此后,張大千將這幅作品珍藏多年,后贈與他的學(xué)生王季遷,又由王季遷帶入美國。目前這幅作品珍藏在美國的一個博物館內(nèi)。

    董源亦作董元,是南唐李后主時代的宮廷畫家,曾做過北苑副使,所以也常常被人稱之為董北苑。他的著名作品是《瀟湘圖卷》,現(xiàn)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董源在江南為畫師,故其所畫是一片江南。董其昌曾經(jīng)以“洞庭張樂地,瀟湘帝子游”之詩而名《瀟湘圖》。所以畫上江山縈回,葭葦汀渚,漁人張網(wǎng),鼓樂迎娶等,把“山水多清音”的水上風(fēng)光表現(xiàn)得旖旎充沛,和荊浩、關(guān)仝作品表現(xiàn)的北方陽剛之美迥然不同。

    但是,不能否認(rèn),董源的畫是深幽的,是荒冷的,是蕭條的,是一片美到極致的冷云,絕無所謂正能量的陽光。我們已不能通過僅存的文獻(xiàn)與這位偉大卓越的藝術(shù)家進(jìn)行心靈的溝通,但從畫的主題表達(dá)分析,董源的內(nèi)心肯定淤積了常人沒有發(fā)現(xiàn)或難以理解的孤寂與辛酸。其實生活在五代晚期有良心的藝術(shù)家,哪一個不像即將失去皇位的李煜一樣,心中充滿著“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無奈?哪一個沒有“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傷感?像董源這樣能夠茍活于世的文人,心中自然有此種傷痛。他的內(nèi)心情感又不僅僅是一個“苦”字所能涵蓋的,再苦的東西都是個人在品賞,在感覺。他要經(jīng)受一種“荒冷”的壓迫,而這種對荒冷的感覺,已不是他狹隘的個人了,而是和他共同經(jīng)受時代變遷考驗的一個階層或普遍朝野的遺民們,這些人的命運在朝代變遷的大時局面前,就顯得十分渺小與脆弱了。無奈中,他們只能把自己拋向自然這個宗教,試圖為靈魂尋覓一個清靜之處。我想,董源大概屬于此類。由于整個社會秩序和社會心態(tài),傳統(tǒng)價值觀的崩塌,在他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毀滅感,對前景感到無比的失望。又由于理想人格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強烈沖突,他不得不超越世俗的精神解脫。所以無論他的《瀟湘圖》還是《溪岸圖》,都染上了悲涼惆悵、荒冷幽深的情緒,流露出心中“孤臣”漂流之感。

    盡管中國山水畫的素材來源于自然的山川河流,但繪畫絕不是對自然景物的逼真描摹,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應(yīng)當(dāng)是表達(dá)畫家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對自然界的深刻感知,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董源的繪畫就非常注重“心源”的構(gòu)思,他的山水畫的章法主要是對山石形狀和位置的處理,在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其章法安排非常之“奇”,出其不意,出奇制勝,經(jīng)過高度的藝術(shù)提煉和巧妙構(gòu)思,使構(gòu)圖不落于“尋常”,而具有一種藝術(shù)美感。

    讀董源《溪岸圖》,最深的感覺是,寫寬平易,而畫高深難。非遍游五岳,行萬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而這一切自然物象,皆入董源筆下,成為他心中之象,紙上之畫;成其為復(fù)活的山水,高妙的境界。董源是山水家的鼻祖。自董以前有圖而無畫。圖者,以人物為主,而山水副之。畫則唯寫云山、煙樹、泉石、橋亭、扁舟、茅屋而已,后來士大夫爭相為之。所以,我們在董源的畫中很少見到人物。他認(rèn)為,有人則為圖,無人則為畫。董源獨寫云山為高,為奇。我曾多次想象董源的《溪岸圖》有無真山真水的實景,若有,那里的山林是否遭到砍伐,那里的溪水是否遭到污染,在那個無人的溪岸之畔,是否會得以開發(fā)建設(shè)。若有,死于黃泉之下的董源,心里是充滿陽光,還是充滿荒冷?

    表達(dá)溪岸題材的很少有大江東去的豪氣。如蘇軾,他是豪放派代表,而且是空前絕后的偉大詞家,如果在他水調(diào)歌頭大江東去的那首詞里,出現(xiàn)一兩個小溪、溪水什么的,那詞就會充滿了一些娘娘腔。他只有在“何時收拾耦耕身”,以及“亂蟬衰草小池塘”這類鄉(xiāng)村田園詩詞中,寫上溪岸、溪水之類的字眼,才能與詩詞的主題同構(gòu)??上?,我們這位大詞人在這類田園風(fēng)光的詩詞里,少有對溪岸的謳歌。

    辛棄疾的一生,是積極進(jìn)取的一生,也是悲劇的一生,有將相之才而未展其用,有恢復(fù)中原的雄心而壯志難酬,遂將一腔忠憤寄之于詞,成為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民族矛盾和戰(zhàn)爭矛盾在他的詞中都有充分反映。但是,辛詞題材廣闊,被迫閑居后,對人生的思索,對山水的青睞,對田園的描繪,極能怡人性情。他的《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币皇浊迤綐?,短短幾十字,竟出現(xiàn)三個“溪”字,實在用詞大膽,用字奇妙。當(dāng)時辛公閑居上饒。這首詞從一個側(cè)面描繪了江南農(nóng)村人家的風(fēng)俗畫,充滿了詩情畫意。隨著文字的牽引,我們的眼睛和那顆好奇的心,走進(jìn)那家農(nóng)人安居的環(huán)境和一對白發(fā)夫妻的生活之中。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緊挨著流水叮咚、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滿了青青的綠草。那是一個清新秀麗、充滿生機的環(huán)境。那對白發(fā)老人,操著方言于酒后親熱地聊天,那種親昵的情態(tài)溫柔而幸福。與老人白發(f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的孩子,大兒子在溪東的豆苗地里鋤草,二兒子在院里正編織雞籠,三兒子最小且非常頑皮,正躺在小溪邊上剝蓮蓬吃,天真活潑,饒有情趣。

    這就是溪岸。這就是生活。

    這就是經(jīng)略天下的辛公不曾見過的家園。

    他與這種幸福擦肩而過,寫下一首小詞之后,又開始了他“金戈鐵馬”的生活。

    我們不能否定辛棄疾的奮斗。但歷史地看,他的奮斗又給與之報效的王朝帶來了什么?給他自己又帶來了什么?滅掉南宋王朝的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另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我們一千次一萬次地頌揚辛公,但也不能說與辛棄疾決斗的那個民族,就是我們大漢民族的萬惡之?dāng)?。若是辛公看破了紅塵,不替那個不可救藥的南宋王朝橫刀立馬,馳聘疆場,卸下安定天下的雄心,在那溪岸,筑茅舍一處,栽綠竹幾叢,購幾畝田地,與那個五口之家為鄰,該有多好。白日躬耕于水濱溪畔,夜晚借一盞青燈,一札黃卷,寫下諸如《村居》這樣的詩詞,在宏論文化自信的今天,可讓多少學(xué)者深入到那個溪岸小村深掘與研究啊。

    可以說,辛棄疾是愛溪如命的人。他在《獨游雨巖》一詞里寫道:“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彼鑼懴那宄海皆谙叮械褂吵鲎约旱纳碛?,天空也在水溪之底。在那個水底之天上,有天上的行云在那里飄動,水中的人影猶如走在行云里一樣,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下面他寫聲響,突出了一個“動”字?!案吒枵l和余,空谷清音起?!闭f他自己面對對此情此景,情不自禁地引亢吭高歌,山谷中響起清亮的回聲,好像在與他唱和。由自己高歌而聽到的回音,他自己都開始懷疑是鬼喊還是神叫呢?四望無人,非仙非鬼,只有“一曲桃花水”在流動。在這里,辛公流露出一種孤獨感,這分明是他在政治上缺乏知音的內(nèi)心寫照。在那種情勢下,何必在留戀官場,信仰政治?這溪水不就是你的知音嗎?這溪岸不就是你的家園嗎?

    黃沙嶺,在上饒的西面。貶官閑居的辛棄疾也沒有被監(jiān)視居住,一天他就溜進(jìn)了那個村莊。那是一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的時刻,鄉(xiāng)村十分幽靜。因明亮月光的移動而驚飛了鵲兒,清風(fēng)中聽到了蟬鳴?!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之句,更突出了辛公喜悅的心情,此可謂以百姓之樂為樂啊。當(dāng)他的心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時,抬頭一看“七八個星天外”,心情依然輕松。不料,一轉(zhuǎn)眼下起了輕微的陣雨。正當(dāng)他趨于緊急趕路的時候,“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又使他感到一種意外的驚喜。他究竟是體驗百姓的豐收年景,還是專門來看溪流上駝背的石橋,后人很難說得清楚。從“路轉(zhuǎn)溪橋忽見”一句判斷,這溪這橋早在心中縈繞多時了,那“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景象,都是安置或者說生長在溪岸的一種幸福。

    這溪岸一直常青在詞人的心中。城中桃花愁風(fēng)雨,而春在溪頭皆是花。那曾經(jīng)也是他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呵。

    歐陽修善于以溪水題材來描寫愛情。如“一夜越溪秋水滿,荷花開過溪南岸。貪采嫩香星眼慢。疏回盼,郎船不覺來身畔?!贝岁I就是寫越女在碧荷叢中,與情郎偶然相會的場面。前兩句繪景,交待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秋日紅蓮盛開圖。后三句刻畫人物的活動,正當(dāng)她聚精會神摘取那一枝枝艷麗的“嫩香”之時,回頭一看,忽然發(fā)現(xiàn)情郎哥哥的船兒,不知什么時候已悄悄地來到了身邊。上片至此,戛然而止,一種驚喜之情,在姑娘心中蕩起了陣陣漣漪。緊接著高潮再起,“罷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頭轉(zhuǎn)。荷葉又濃波又淺。無方便,教人只得抬嬌面?!薄傲T采”“回身”幾句,通過一連串動作,刻畫女主人公初次幽會時的心理和情態(tài),并為結(jié)句“教人只得抬嬌面”作勢。由于蓮姑沒有思想準(zhǔn)備,她想回避,便急急忙忙掉轉(zhuǎn)船頭要走。是真走,是假走,只得我們回味。也許船走心留,也許心走而船又不走,而船不走又是心不想走。詞人沒有再從主觀上深掘,而是從觀客上著筆。船走,能走得了嗎?在那茂密的荷葉叢中,水波又那樣淺,蓮姑的小船怎么能走得了呢?在經(jīng)過一陣追逐嬉戲之后,蓮姑終于放下手中的雙漿,不得不抬起她那含羞帶嗔的“嬌面”。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題材,小說家也可把這一細(xì)節(jié)寫成小說。而發(fā)現(xiàn)這一題材的人,就是站在溪岸的歐陽修。

    細(xì)想,如果不是在小溪旁,而是在黃河、長江之岸,恐怕就沒有這樣的故事撞到他的筆下了。在日常生活,溪中的紅蓮、蒲柳,溪畔的楊柳翠竹,都成為一種媒介,構(gòu)成情感交流的橋梁。他在另一闕《漁家傲》中寫道:“近日門前溪水漲,郎船幾度來相訪。船小難開紅斗帳。無計向,合歡影里空惆悵。愿妾身為紅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為花底浪,無隔障,隨風(fēng)逐雨長來往。”歐陽修不愧情場上的高手,把情感心理學(xué)真正學(xué)到家了,學(xué)到手了。把采蓮姑娘思念情郎而不能如愿以償?shù)你皭澲槎床?、體驗與描寫得淋漓盡致。幾度偷偷地約會都化成泡影,沒有機會與他在“紅斗帳”中歡聚。因不能“合歡”而產(chǎn)生幻想,她希望自己化為一朵紅蓮,情郎變成花下的波浪,這樣他們就沒有障礙了,可以隨風(fēng)逐浪,時時刻刻廝守在一起。你看,歐陽修的那雙眼是多么敏銳,在溪岸散步,竟把這對少男少女心底的秘密都看出來了。

    比歐陽修早些年,一位以捕魚為業(yè)的武陵人,沿一條溪水而行,忽見溪岸長著數(shù)行桃花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感新鮮,繼續(xù)前行,欲想看個究竟。林盡水源處,他看得一山,山有小口,從山那邊透出一絲光線。于是他下船,從口進(jìn)入,山那邊竟是一片新鮮明朗的田園風(fēng)光。這里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菁,悉如外人。漁人在這里受到熱情地款待,各家各戶皆出酒食。他在那里住了數(shù)日。

    歸來之后,他將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了世人。講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故事傳到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耳朵里,他是否深入到武陵山區(qū)采訪這個漁人,是否沿著漁人所經(jīng)之途進(jìn)行深入體驗,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據(jù)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桃花源記》。與此文同時,他還寫有《桃花源詩》。

    陶淵明在這篇奇文與詩作中,描畫了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田園理想國。當(dāng)然,他如此為文為詩,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作為陶侃的曾孫,他也曾有過一段仕途的經(jīng)歷,初為州祭酒,復(fù)為鎮(zhèn)軍參軍,遷彭澤令;也曾立志像曾祖那樣為國為民效力,但現(xiàn)實使他大為失望,以“不能為五斗米折腰”而去官歸田,自晉末到劉宋20多年里,雖屢被征詔而一直不再出仕,現(xiàn)實的黑夜,使他向往桃花源那有衣有食、無憂無慮的時代,向往《莊子》《列子》等道書中描繪的無君無父的理想之國。

    1989年暮春之季,我追隨那位漁人的腳步,來到桃源西南30里處的桃花源。在桃花源山門外瀕臨沅江的石壁下,有一山洞,此處就是漁郎纜船入洞之處。這位漁郎為何許人?鄉(xiāng)人告訴我,發(fā)現(xiàn)那個桃花源洞口的武陵漁人,名叫黃道真。出桃花源后,即聞不慣人間煙火,想重返桃花源隱居,但再也無處問津,他便在山洞旁住了下來,不久即騎鹿飛升。

    也有人說,此漁郎是比黃道真更早發(fā)現(xiàn)桃花源洞口的漁人王質(zhì)。一天,他和老母行船至此,發(fā)現(xiàn)壁下有洞,便進(jìn)洞借火為炊。至一座石橋,見兩翁對弈,便佇立觀看。一局未終,想起做飯事,即回身出洞,船與老母皆不見。問鄉(xiāng)民,方知時間已過60年,母親早故,他的船亦爛朽為洲。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王質(zhì)唏噓不已,遂名此洲為爛船洲。

    出爛船洲即桃花溪。緣溪而行,桃林夾岸,燦若云霞。暮春時節(jié),桃花飄落,溪水盡紅。桃花溪或許因此而名。今雖剩一條淺水,但風(fēng)韻猶存。

    宋代一位書法大家,此時已站在桃花溪畔了。春日入山尋芳探勝,他會為桃花源留下什么呢?他游遍了桃花源,又在此睡了一覺,忽然靈感便來了,叫仆人鋪紙研墨,一首《水調(diào)歌頭》便潑在了紙上。落款時,周圍的鄉(xiāng)人才知道這位舞文弄墨的人是黃庭堅。他寫道: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黃庭堅獨自行來,仿佛走進(jìn)了一個神話般的世界。只見山上白云繚繞,溪畔芳草茵茵,兩岸桃花盛開,枝上黃鸝聲聲。他既為之神往陶醉,也感到孤獨寂寞,于是小憩石上,撫琴長嘯,高歌一曲??上Ю畎撞辉冢瑹o人伴他開懷暢飲,千載知音難求?。∪胍?,醉意朦朧,獨自邁著蹣跚的舞步,踏著明月而歸。

    桃花源人說,黃庭堅寫下這首《水調(diào)歌頭》后,十分得意,便寄給了他的好友——同為蘇軾門下弟子的秦觀,讓秦觀看看,當(dāng)然也有在詩詞上挑戰(zhàn)秦觀的意味。那時,秦觀被貶郴州。說來也巧,秦觀由京師赴郴州時,路過長沙,曾轉(zhuǎn)道武陵,對桃花源已有深刻的體驗,并在郴州寫下了一首《點降唇·桃源》。秦觀是了不得的詞人,黃庭堅雖為散文家、書法家,但以詞而論,他比秦觀還稍有遜色。秦觀讀了黃庭堅的《水調(diào)歌頭》后,提了一點意見:去桃花源者多有隱居的思想,你在詞中用“浩氣展虹霓”多有不妥。隨后,秦觀將《點絳唇·桃源》寄給了黃庭堅。

    桃源人講述的這段文壇趣事,是否有文獻(xiàn)記載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證明,師兄二人都來到桃花溪畔,都寫下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秦觀寫道: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這首紀(jì)游之作,敘述他酒后蕩一葉扁舟,信流而行,進(jìn)入了傳說中的“桃源”之中。只見兩岸桃花盛開,爛漫如錦,煙水迷蒙,青山疊翠,夕陽返照,如同神話中的仙境一般。他多么希望能永遠(yuǎn)住在這里,可是由于“塵緣相誤”,擺脫不了“名韁利鎖”,因而感到十分遺憾。秦觀的語言簡練,色彩鮮明,意境優(yōu)美,是一幅詩意盎然的桃源泛舟圖。但若要與黃庭堅的《水調(diào)歌頭》論個你高我低來,我實在有些犯難,只好把裁判權(quán)交給讀者了。

    不服氣黃庭堅和秦觀的人,也來到武陵。這個人就是福建浦城的真德秀。真德秀原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他極為推崇朱熹,是繼朱熹之后的理學(xué)重要傳人。他來到桃花溪岸寫下一首《蝶戀花》。他是冬天而來,桃花還沒有開,但在月橋兩岸,卻盛開著梅花,梅樹的數(shù)量也不比桃樹少,真德秀暗笑早他而來的騷人墨客們,你們可真是笨蛋啊。你們總是春天而來,在桃花溪畔尋找桃花,而無人著筆梅花。這次老夫?qū)懨坊?,給你們一點顏色看看。

    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游人誤。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態(tài)度。何事枝頭,點點胭脂污?莫是東君嫌淡素,問花花又嬌無語。

    真德秀詠紅梅,專在“紅”字上作文章。一提到梅花,人們就會想到雪,因為它在冰雪中開放,它晶瑩玲瓏,潔白如雪。所以晁補之說:“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眳伪局性疲骸把┧泼坊?,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泵坊ㄈ缪?,在古人的詩詞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其實梅花除蠟梅為黃色外,基本上分為紅、白兩種顏色。白者如綠萼梅、重葉梅、玉蝶梅、冠城梅等,紅者有鶴頂梅、杏梅、千葉梅等。真德秀寫“紅梅”,當(dāng)然應(yīng)該突出渲染“紅”的色彩。上片說月橋兩岸,梅花吐蕊,“紅透肌香”,游人都誤認(rèn)為來到了桃花盛開的武陵溪。其實溪還是那條溪,只不過是冬春不同,彼是桃花此是梅花罷了。

    我們不能在桃花溪岸站得太久,讓我離開武陵,追隨鄧肅的腳步,再領(lǐng)略一條無名的小溪吧。鄧肅,初建沙縣人,生天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紹興二年,今42歲,少警敏能文。李綱見而奇之,相倡和,為忘年交。他寫下一首《長相思》,詞這樣寫道:

    一重溪,兩重溪,溪轉(zhuǎn)山回路欲迷。

    朱闌出翠微。梅花飛,雪花飛,醉臥幽亭,不掩扉。冷香尋夢歸。

    這首小令寫他殘冬冒雪出游。他涉過一道又一道小溪,眼看山重水復(fù)疑無路,忽然發(fā)現(xiàn)山腰林木掩映之中隱隱約約地露出一道朱紅色的闌干,于是便翻山越嶺來到這座幽靜的小亭之中。亭外梅花凌寒而開,天空雪花紛紛揚揚,詞人心曠神怡,于是小酌數(shù)盞,不覺醉意朦朧。干脆在這里睡它一覺,讓梅花的幽香伴隨著飄飄欲仙的夢魂緩緩而歸。

    李清照也是苦愛溪岸之人。她在《如夢令》中寫道:“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是清照女士追憶舊游之作。描述她早年一次泛舟溪上,尋幽探勝的經(jīng)歷。她用“常記”二字點出所敘乃是往事,但因其印象深刻,所以歷久不忘。“沉醉”是說風(fēng)光優(yōu)美,令人留連忘返,未必真是喝得酩酊大醉。詞中通過小溪、亭臺、藕花、歐鷺等的描寫,展現(xiàn)出一幅生動而富有詩意的畫面。“誤入”“爭渡”“驚起”幾個動詞的運用使詞意更加妙趣橫生,搖曳多姿。李清照是宋代偉大的詞家,女性詞家能與其比肩者似乎沒有,自然她也是經(jīng)多見廣者。那條小溪,那座木亭,能為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多年之后,又專門為這條小溪所見所聞而寫下一首《如夢令》,顯然,她愛溪之深,她把一顆女性的心留在了那里。

    以溪為題材的詩詞,一般來說很難駕馭“大江東去”一類的宏大題材。我說的是“一般”,但也不是絕對。有些高明的詞家,在駕馭大題材方面,“溪”字也不斷出現(xiàn)在他們的詞章里。如晁補之所寫的《廬山》詞句驚人,氣勢如虹。他寫道“廬山小隱,漸年來疏懶,浸濃歸興。彩橋飛過,深溪地底,奔雷余韻。香爐照日,望處與、青霄近。想群仙,呼我應(yīng)還,怪來須絲垂鏡……”晁補之于哲宗紹圣末,因坐黨籍,曾謫江西上饒,本篇即是他被貶時所寫。詞人在廬山逗留時間雖然不長,但卻深深地被這里的山川草木所吸引,使他寵辱皆忘,于是以揮灑自如之筆,糅合神話傳說,對匡廬優(yōu)美的風(fēng)光景物進(jìn)行了細(xì)致的描繪和熱情的詠贊。

    這里不能不提汪莘這個人。汪莘皖南休寧人,朱熹的好友,字叔耕,號柳塘。從字號可以看出,汪莘是位隱士。宋寧宗嘉定年間,他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社會弊病,沒有得到答復(fù)。徐誼健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仕向朝廷舉薦,但未能成功。于是汪莘心灰意冷,便在黃山筑室柳溪之畔,徹底地隱居下來,自號方壺居士。但他寫的《沁園春·憶黃山》卻是大氣磅礴: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長鎖清秋。對孤峰絕頂,云煙競秀,懸崖峭壁,瀑布爭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親曾見,是龍?zhí)栋讜?,海涌潮頭……”

    汪莘作為隱士,居于溪岸,如何這首詞寫得氣勢宏偉,非同他人所寫溪岸之詞呢?其一,是黃山這一題材所決定的,他不是寫他隱居的生活,而是全方位地寫廬山的風(fēng)光。三十六溪,僅為筆下一景,只有以氣吞云天的豪情,才能寫出黃山氣象萬千的迷人風(fēng)光。其二,汪莘本人就是黃山人,他對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有著深厚的感情,同時在自己的書房內(nèi)掛滿黃山的圖卷,“向畫里嬉游臥里看”,仿佛“此身真在黃山中也”。所以,在這首詞里,他以親身經(jīng)歷為基礎(chǔ),同時,展開豐富的想象,對黃山美妙神奇的風(fēng)光景物進(jìn)行了生動的描繪和盡情的歌頌。

    我每次離開九曲溪北上,總愛在杭州逗留數(shù)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素以風(fēng)景的秀麗與物產(chǎn)的豐美著稱。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杭州之美,不僅在湖,也在于山。人們說西湖“四面八十可游處,三萬六千堪醉時”。那里集中了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雪峰夕照、曲院風(fēng)荷、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鐘、三潭映月、兩峰扦云等。但我不愿去游這些地方。景雖美,人太多,說是觀景,不如說是看人頭。人頭把美景全部吸納了,看得眼花頭暈,除了疲勞和煩躁屬于自己外,什么景色也不能入眼入心。我常去的地方是六和塔山背后的九溪十八澗。因為愛那個地方,所以我每次下榻在距九溪十八澗不遠(yuǎn)的旅館內(nèi)。住三天五天也罷,住十天八天也行,清晨散步,或晚間散步,晨霧和晚風(fēng)自然也就拉我到九溪的路上了。

    九溪十八澗從龍井村曲折南流,溪隨山轉(zhuǎn),九轉(zhuǎn)而出,奇妙無比,正如俞樾詩云:“重重疊疊山,曲曲環(huán)環(huán)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p>

    九溪穿越群山,把山滋潤得蒼翠碧綠。那些山陡峭卻有很多溝壑,山腳相互交叉,樹木叢生。有的山上種植半坡半坡的茶樹,有的長著茂盛的松林與灌木,根本就沒有上山的路徑。沿山是一條曲折平坦的小路,小路的下方又是不規(guī)則的阡陌田園。走在小路上,耳邊傳來的是清脆的溪水聲。那溪水一會兒和你見一面,或穿過一座石橋便不見了;一會兒轉(zhuǎn)過一道山腳,溪水又突然和你撞個滿懷,不一會兒又不知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小溪像是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就這樣藏著、躲著、逗著你,與你一路同行。九溪之美,難于用語言形容,沒山,固然不美,沒水,固然不美。但如果沒有彎彎曲曲的路,如果沒有路邊蒼老的樹,如果沒有路邊那些阡陌的園田,九溪就不是九溪了。南方的山,哪座不是綠的,哪座山上沒有水呢?但那里不是九溪,只有九溪才是九溪,才是讓人感受到美而說不盡其美的九溪。

    看九溪,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感受。若是臨近中午走九溪,從錢塘江畔進(jìn)入,倘若有余閑與逸興,不要走到太快,經(jīng)過那些農(nóng)家的小客棧,在那朱漆欄桿四面無墻的茶室,最好你能約上好友二三,泡壺香茗,品品聊聊,也十分地舒心快意,費用也不是太貴??蜅6加泻寐牭拿郑騿栂角f,或溪岸茶樓,每處皆可踩醒數(shù)行詩來,人剛剛坐下,老板就講講她們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人文故事,足夠作文者寫一篇美文。若有更多的時間,也可在農(nóng)舍借宿一晚,小店買些本地名產(chǎn)的糖枇杷、糖佛手,再到臨溪的小酒店里去找一個幽靜的座位,點幾個小碟:冬筍、茭白、薺菜、毛豆、鮮菱、熟荸薺一燙,兩壺花雕酒,你盡管淺斟細(xì)酌。乘微醉清醒的時候,再到附近隱于竹林中的老屋或牌樓下走走,抄抄古人留下的楹聯(lián),品品內(nèi)含的詩意,也是十分地愜意。有些楹聯(lián)寫得頗有詩意,如林海亭處,有一聯(lián)這樣寫道:高柳垂陰老魚吹浪,晚花行樂小舫攜歌。把九溪的意境全都寫出來了。

    但我以為,走九溪的時間,最好定于早晨。最好自己認(rèn)為是早行第一人的時候。頂著濃濃的濕霧,行走在九溪的山路上,心中充滿著詩意,充滿著好奇,也蕩漾著溫柔的恐懼感。你走在路上,看山,山變了模樣;看樹,樹變了模樣;不遠(yuǎn)的距離,都變得遙遠(yuǎn)而陌生起來。走著走著,對面或走來一位戴斗笠的村姑,走著走著,背后或駛來一輛自行車。他們的出現(xiàn)只證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但他們的出現(xiàn),并沒有打破黎明前的寧靜。反而因他們的出現(xiàn),更顯得,山更靜了,路更靜了,驚醒的只是夢中的山鳥。此時,距人們晨練尚有較長的時間。

    我在這樣多霧的凌晨一次一次走在九溪的路上。我走在九溪的一景一物中。我的心也醉在九溪的一景一物中。九溪也這樣一次一次地與我會晤、交談,最后它也慷慨地落戶于我的心中了。

    一次,我起個大早,一直趕到理安寺,一路也未見到一個人影。到理安寺寺門小駐時,突然聽到寺內(nèi)有人說話。再看看周圍,東方還沒有淡淡的天光,群山顯得格外清幽冷峻,它仍然在沉睡中。寺內(nèi)拔俗高挺的青松,矯然而立,高高撫摸著天上重重的云朵。這個時候,誰能在這寺中說話?看著清絕高超拔俗的寺廟,我顯得有幾分局促與膽怯,甚至連沿路返回的膽量都沒有了。

    這時,家兄來信,說我家前那條流入西淝河的南大溝,經(jīng)過鄉(xiāng)民的整治,岸畔皆種植了楊柳,且又筑壘起高低不平的土丘,岸畔左右的一里之遙,皆被柔柳覆蓋,優(yōu)美異常。鄉(xiāng)人給此取名為“柳溪”。而家后的那條注入西淝河的北大溝,亦被治理得別具風(fēng)采,岸畔皆植寒梅,比桃花溪夾岸百步的桃花林要大百倍千倍,此地取名“梅溪”。家兄讓我盡快回鄉(xiāng),在西淝河之西,在柳溪之岸購茅屋五間,置短籬作院。站在溪岸的小亭之上,朝望柳溪的一溪煙柳,夕望一河之隔的縣城現(xiàn)代風(fēng)光,將為晚年的生活鍍上一道亮麗的色彩。我聞之甚喜,忙請當(dāng)代大書法家沈鵬先生書寫了辛棄疾的《鷓鴣天·戲題村舍》:“雞鴨成群晚未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更休。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信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p>

    沈老寫畢,我說我付不起潤筆費啊。

    沈老哈哈一笑,那柳溪之岸的五間茅屋你一人能住得了嗎?留上兩間,春秋之季我去度假,也讓我領(lǐng)略一下“煙林外,時聽杜鵑聲”的鄉(xiāng)村美景。

    猜你喜歡
    董源桃花
    被歷史建構(gòu)的南宗畫祖
    ——董源山水畫研究
    河北畫報(2022年20期)2022-07-22 01:48:45
    董源研究綜述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06
    桃花為什么這樣紅
    心聲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2
    董源山水畫“平淡天真”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形成之原因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2
    桃花瑣話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18
    商途異夢(四幕話?。?/a>
    劇作家(2018年2期)2018-09-10 07:22:44
    清明,又見桃花紅
    海峽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2:45
    論董源水墨山水畫的藝術(shù)特征
    “董北苑”溯源
    大觀(2018年1期)2018-02-21 09:03:36
    桃花紛飛,曾許你一眼萬年
    阳高县| 隆子县| 岳普湖县| 通州区| 五河县| 阳曲县| 江达县| 唐海县| 北宁市| 小金县| 永济市| 望城县| 库伦旗| 泰安市| 江口县| 收藏| 尚志市| 龙口市| 威海市| 云浮市| 宁南县| 洛南县| 子长县| 镇坪县| 白水县| 永靖县| 嘉义市| 巍山| 融水| 屏东县| 沙田区| 泾川县| 芦山县| 虞城县| 云和县| 蛟河市| 柏乡县| 高青县| 达拉特旗| 北辰区|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