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紅
清朝晚期著名商人伍秉鑒,在同行中口碑甚好。
一次,伍秉鑒與美國商人亨特合作經(jīng)營一單棉花生意,但由于經(jīng)營不善,兩人都虧損嚴重。為了重整旗鼓,亨特向伍秉鑒借了七萬銀元,再次投資,但連續(xù)三年,亨特的生意毫無起色,只好滯留廣州。
一天,伍秉鑒請亨特在家中喝早茶。無意之中,伍秉鑒問亨特:“你已經(jīng)三年沒有回家了,難道不思念家里的妻兒嗎?”亨特被問到了傷心處,他無奈地回答道:“伍先生,我三年前借了你一大筆款項,但現(xiàn)在分文未還,我不能抽身一走了之啊?!蔽楸b聽后,立即喊來賬房先生:“你把三年前亨特先生寫的那張借條找出來?!辟~房先生很快找出那張借條,交給伍秉鑒。伍秉鑒看也沒看,當(dāng)著亨特的面,就將欠條撕得粉碎,并說:“亨特,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只不過不走運罷了,現(xiàn)在你可以回家了?!?/p>
亨特走后,賬房先生覺得伍秉鑒這樣做不妥:“先生,你這一撕,可是損失了七萬銀元啊,難道不行疼嗎?”伍秉鑒笑了:“做生意不是單打獨斗,只有取得同行們的信賴和支持,你才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如果我硬是逼迫亨特還清欠款,大家會認為我不講情義。一個沒有情義的生意人,誰還愿意與你合作呢?我能有今天,就是我從來不做讓同行皺眉的事,不讓對方吃虧,人家才會心甘情愿地擁戴你啊?!?/p>
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yīng)無切齒人。這不僅是伍秉鑒的經(jīng)營理念,更是他一貫秉持的處世之道。伍秉鑒也因此受到各家商行的擁護,成為大清富甲一方的實業(y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