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歷史觀
不要得罪 小說作者
◎腦洞歷史觀
在《水滸傳》里面,有兩姓潘的女主角,一個是潘金蓮,另一個則是跟和尚有一腿、被楊雄和石秀開膛破肚的潘巧云。如果說一個負面女主姓潘還情有可原,兩個都姓潘就不是巧合了,畢竟潘姓也不是大姓。施耐庵為何要對這個姓進行飽和式的攻擊呢?難道姓潘的得罪過施耐庵嗎?是的。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早年中過舉人,還跟劉伯溫同榜,算是同門師兄弟。元朝的官不好做,施耐庵就辭職回家。很快,元末的農(nóng)民大起義來了,讀書人勢必要選隊站。
劉伯溫選了朱元璋;而施耐庵的就業(yè)大概是就近原則,他祖籍蘇州,所以投靠了在蘇州稱王的張士誠。但是,張士誠沒什么大理想,實現(xiàn)一個小目標就滿足了。施耐庵提了點兒意見,見不被張士誠采納,就此歸隱江湖,專心寫《水滸傳》去了。
后來,朱元璋大戰(zhàn)張士誠,朱元璋的大將徐達炮轟蘇州城,守城的是張士誠的女婿,恰好就姓潘,叫潘元紹。
潘元紹一看城守不住了,就跟七個老婆們說:“我受國重寄,義不顧家,恐有不測,誡若等宜自引決,毋為人嗤也?!币馑际俏夜懿涣四銈兞?,你們趕緊死了算了,不然會受羞辱。
他的七個老婆確實挺忠烈,聽了之后,果然一個個全都自殺了。沒想到,口口聲聲說深受張士誠隆恩、要為張士誠盡忠報國的潘元紹最后竟然投降了,同時投降的還有他的胞兄。這也最終導致張士誠大敗身死。
潘元紹的行為顯然太過分了—你投降為何還忽悠老婆先死啊。
另外,張士誠這個人雖然沒什么大理想,但為人比較厚道,對老百姓、對下屬都不錯。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到南京城溜達消食,還能聽到有老百姓叫張士誠為“張王”,而稱朱元璋為“老頭兒”。這當然讓朱元璋大怒,朱元璋馬上把這些人抄家、貶到云南。
施耐庵自然對潘家兄弟也是很痛恨的,認為其節(jié)操還不如一群大小老婆,所以故意在小說里把不顧廉恥的兩個女子都寫成潘姓。
有其師傅必有其徒弟,羅貫中也是這個樣子。
《三國演義》是一部黑曹操的小說,也是一部黑整個老板階層的小說。在《三國演義》里,讀者很明顯能感覺到老板的智商都很低,而且是那種不聽下屬的話就要倒霉的老板。袁紹不聽田豐的話,就死了;曹操沒有了郭嘉,就吃了赤壁敗仗;劉備沒得到諸葛亮之前,就是一個劉跑跑……
為什么是這樣呢?這其實也跟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羅貫中就是諸葛亮、郭嘉、田豐這樣的謀士,他是施耐庵的徒弟,也是張士誠的謀士,估計也是當年提意見,張老板沒聽,搞得羅員工只好回家寫小說,一寫就想起來老板不聽良言的事情,所以一下筆,老板們都是傻瓜,員工才是最牛的。
所以,得罪人千萬不能得罪寫小說的,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搞不過你,說不定就會把你編進小說里,讓讀者們一罵就是500年。
編 輯/安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