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2016年以來,廣州市積極探索“互聯網+交通管理”新模式,推動廣州智能交通管理持續(xù)發(fā)展,緩解特大城市日益增長的交通擁堵壓力。
2016年,廣州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托高德地圖,將實時路況、擁堵指數、預警數據接入交通指揮綜合系統(tǒng),顛覆了傳統(tǒng)的交通運行信息的采集方式,并擴大了采集范圍,提高道路交通運行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全面性,路況準確率由原來的80%提升到95%。通過數據碰撞,分析出常規(guī)擁堵道路和異常擁堵道路的擁堵時間和長度,精確定位擁堵道路的起始位置,生成異常擁堵警情,顛覆擁堵警情的獲取方式,日均提示1500條異常擁堵預警信息,為警情的及時發(fā)現與快速處置提供有利條件,擁堵警情處置時間節(jié)省2/3,異常擁堵警情處置時間同比節(jié)省2/3,通過自動預警,及時處理,同比2015年全市因交通擁堵產生的群眾報警數據減少了10%。通過互聯網數據和公安數據的資源共享,提高路況的準確率,改變傳統(tǒng)指揮調度模式,真正實現實時指揮調度。
積極探索“互聯網+信號燈”的路口信號控制研究,借助實驗研究平臺以高德互聯網大數據為基礎,對信號交叉口交通運行情況實時監(jiān)測評估,輔助指揮員和調燈員發(fā)現路口的異常情況,及時調整信號燈配時方案,實現對路口的實時調控和事后研判分析,并在寶崗大道南華路路口和寶崗大道昌崗中路路口進行試點應用,路口擁堵指數降低,寶崗大道南華路路口“9時-13時”和“15時-20時”兩個時段優(yōu)化后平均擁堵指數分別下降了25.75%和11.83%;寶崗大道昌崗中路路口優(yōu)化后全天擁堵指數下降了30%,取得良好的試用效果。
擁堵路況
依托高德地圖,進一步提高交通誘導信息的準確性。一是將高德地圖實時路況信息接入交通誘導系統(tǒng),根據高德地圖實時路況信息進行交通誘導。二是通過數據共享和數據融合等方式,將交警支隊的交通實景圖片、電子眼數據、快撤理賠點和交通事件等數據提供給高德,實現包括實時路況發(fā)布、交通預測、出行導航、路況訂閱推送、擁堵排名提示、交通信息預報、施工及交通管制提示、誘導屏高德路口信息發(fā)布、貨車版導航、交通熱點實時路況圖片等多項便民服務,方便市民了解實時交通信息。截至當前,每月訪問平臺超過16萬次。
建設“廣州交警e”服務品牌。發(fā)展廣州交警微信公眾號、網上車管所、出行易手機APP、支付寶服務窗多個服務渠道。通過“廣州交警e”每月平均網上確認率達17%。網上繳款累計26.8萬宗,違法查詢超過1.61億人次,網上辦理車管牌證業(yè)務近17.06萬宗,短信通知累計發(fā)送1090.69多萬條,網上業(yè)務辦理量整體呈穩(wěn)定上升趨勢,大大減少窗口業(yè)務辦理量。在發(fā)展“廣州交警e”的同時,積極推廣全國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平臺應用,并陸續(xù)開通平臺機動車預選號牌、體檢和提交身體條件證明、考試預約、電子監(jiān)控處理、罰款繳納等業(yè)務功能。截至目前,平臺有注冊用戶35.96萬,業(yè)務辦理量累計達92.8萬宗。
逐步實現與交委等部門的數據資源的共享、整合和接入,擴大、豐富數據資源,使關聯度更深廣,提高數據分析能力,使分析成果更貼合決策需要。同時依托電子政務云平臺,制定云平臺遷移實施方案,目前已完成共計11個系統(tǒng)的云平臺遷移工作,并按計劃持續(xù)推進。逐步構建云上智能交通,全面推廣“智能警務云平臺”的應用,推進分控中心高清視頻上監(jiān)控墻,充分利用5.5萬余治安視頻等資源,極大擴充交通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監(jiān)看范圍。
改變現有評價機制,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引入互聯網數據,與交通管理內部數據融合,豐富了評價指標,在以往定性的基礎上實現定量分析,對交通管理成效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優(yōu)化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指標體系》,對道路交通管理的評價更加客觀合理。將擁堵指數與本地化外地車、城區(qū)過境外地車、外圍過境外地車、外地車總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外地車運行與交通擁堵情況的相關性高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