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毛維安
大學四年,人生的一場加時賽
◎卷毛維安
高考真的決定我們的一生嗎?如果是,高考成功了怎么辦?如果不是,失敗了怎么辦?每個學子似乎都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但你永遠不要忘記,在這個世界上,答案總是比問題多的。
我忽然想先問幾個問題:
你的高考成績是否讓你感到遺憾?
如果你的回答為“是”,我想請問:現(xiàn)在的你,是否做了些什么來彌補這個遺憾呢?
如果你的回答為“否”,我想請問:現(xiàn)在的你,是否做了些什么來延續(xù)這份滿足呢?
很多高中的學弟學妹問我:高考重要嗎?
“當然重要,因為高考對你來說是未來,此刻你在做什么,能影響這件事的結果。”
很多大學生問我:“高考成績重要嗎?”
“當然不重要,因為高考對你來說是過去,但此刻你在做什么,才影響你未來的結果?!?/p>
我們要關注的始終是“未來”。如果說高考是一場比賽的終點,它也恰恰是大學4年這場加時賽的起點。
一個很喜歡的學姐最近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
她說自己投了三份O f f e r,前兩個大學早早就發(fā)來了賀電,唯獨最心儀的香港中文大學遲遲不來。她人在上海實習,依然掛念著那心心念念的名校門票。我本來以為怕是沒希望了,忽然看見她發(fā)了條朋友圈:“上班時看到這封郵件手都抖了,等O f f e r等到懷疑人生,等到放棄的邊緣,終于來了,終于來了,終于來了?。?!”最心儀的那份Offer姍姍來遲。功不唐捐,我真為她高興。
其實幾天前,她還表現(xiàn)出隱隱的擔心:“學校特別傾向于985院校,雖然績點和雅思成績尚可,經歷也有,還是心很虛?!蔽铱催^學姐的大概資料,她所在的學校是211,卻不是985,但是她的實踐經驗可圈可點:臺灣交流,國際志愿者,參加過學術論壇,去過N G O實習……總之是一份蠻漂亮的個人材料。
我很喜歡這個充滿熱情的姐姐,笑起來的時候就像陽光落下。我們就讀于同一所高中,卻相識于我的公眾號,在感嘆緣分奇妙之外,我還感嘆自己身邊總有這樣優(yōu)秀的人作為榜樣。其實仔細看看她這些申請條件,除了學校水平是“先天的”,對此無計可施,其他的豐富經驗都是“后天”她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
她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好在,她的“長板”足夠長。4年時間的努力和熱情,對自己的高要求和不懈努力,足夠讓她把自己打造成一塊用實力說話的“金字招牌”,甚至蓋過了學校本身賦予的光環(huán)。這些改變,都是她在“加時賽”里的出色表現(xiàn)換來的。
最近學院老師讓我參加一個項目,我坐在圖書館咖啡吧花了一個下午擬寫個人材料。基本上把自己從大一到大三的經歷都回顧了一遍。寫著寫著忽然感嘆起時光這般荏苒,而我怎敢蹉跎?
至今仍然覺得高考失利是我18歲生命中的一個遺憾,只不過這個遺憾在日后懂得努力的日子中慢慢地被撫平,被安慰。
高考的失利留給我的結果是學校上的短板,讓一些資源受限,目之所及被狹隘,雖然學校整體還是不錯的,但依舊有些許不足。如我這樣的個體并沒有改變平臺的力量,那就只能修繕自身積蓄力量。既然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這塊“短板”,索性就延長自己的“長板”。
經常有高中的學弟學妹給我留言說覺得高中好累,天天都要面對考試分數排名。我常常安慰他們:“沒事的,熬過去就好了,其實大學也沒你想的那么輕松呢?!闭Z重心長后反而隱隱有些羨慕的意味。
如今回憶起,若不是總被那些分數和排名的壓力所“奴役”,很多人可能都不會狠下心讓自己多刷點題,看點書,以換得一個高分功名。
大學的可怕不在于辛苦,不在于壓力和排名,恰恰在于,這樣的競爭是隱形的,是溫水煮青蛙般,是春風利刃般給每個人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去愛做什么做什么,然后在某一個時刻忽然顯現(xiàn)出它的殘酷。
殺得人猝不及防。
有個讀者曾經給過我這樣一個比喻:“大學4年是一場‘隱形’的高考?!蔽艺J為大學4年其實是一場隱形的“加時賽”。
為什么是加時賽呢?在體育比賽中,加時賽意味著勝負尚未明確,需要延長比賽時間以得出結果。高考決定的只是專業(yè)的方向和起點的高低,就像是一場預熱,之后的4年才是真正較量的時刻,能跑多遠,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要總覺得考得好就萬事大吉了,雖然我也很羨慕那些在名校的同學們,我羨慕的不是他們平臺的高度本身,而是他們能夠擁有的資源和機遇。可能我所在的地方沒有那么多的機會,那我就去自己找,自己琢磨,沒有路也挖一條出來。
就怕你并沒有意識到這些差距都是可以改變的。不要走著去,跑起來,要跑著去。
有次吃飯朋友們還相互開玩笑:“讀了幾年大學,發(fā)現(xiàn)大家的笑點都不一樣了?!闭媸沁@樣。不僅是笑點,我們的談吐、見識、遇事的應變能力、經歷好像都在這4年里慢慢地有了落差。
這樣的落差不是一天就造成的,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今天你去圖書館我在宿舍打游戲,明天你去復習功課我在看一部劇,是你后天去參加一個志愿活動而我想著去逛個街,是大后天你帶著滿滿當當的簡歷拿到Offer而我只能尷尬地笑笑:“我不會誒?!?/p>
有人說高考很公平,努力學習和不努力學習會有不同的結果。我覺得大學也很公平,努力提高自己和不努力提高自己也會有不同的結果。要知道對于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走到哪里世界都是公平的。就算是暫且處于劣勢,也能夠扳回一成。
我越來越喜歡這樣一個不公平的、優(yōu)勝劣汰的,甚至有些殘忍的世界。因為它對于那些想努力的人,想變得更好的人,始終是保留了一扇窗戶。我不敢輕易地就把大學兩年多的經驗之談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也不能保證一個人的付出會和他的收獲完全成正比。但我始終相信在二十出頭的年紀,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說不可能,也請用失敗證明給我看。只會抱怨和懊悔過去的人會馬上出局。
希望4年后的你,要么有好看的學歷,要么有出色的能力,最好兩者兼具。那個時候的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高考能給我們的東西遠遠不足以支撐未來,名校的光環(huán)也僅僅是暫時的,4年踏踏實實地完成自己給自己的許諾,擁有不容置疑的實力,才是面對未來的真實底氣。
畢竟,“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點”是一件多么讓人上癮的事情啊。
做你該做的事,趁這場加時賽還沒結束。